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大多数历史学者,都主张商代属于奴隶社会,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判定殷商尚未进入奴隶社会,而处于原始共产社会末期。主张殷商为奴隶社会者,对于商周历史的分期,也持有一些不同见解。例如有人认为,商初奴隶制度就很发达,有人则认为盘庚在位前后,殷商的奴隶制度才成熟起来;有人认为,商末封建经济因素已经萌芽,为西周过渡到封建社会准备了条件,有人则认为商代和西周都属于奴隶社会阶段;更有人把奴隶社会的下限移到两汉,从而认为商代尚处于奴隶社会的前期。因此关于殷商社会的性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近年来,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民革命阶段和向封建转化后封建帝王阶段’”;而吴晗同志早就认定朱元璋“最后背叛了农民革命”。上述种种议论,虽有些微分歧,但总的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典型人物。尽管也有人提出朱元璋领导的是封建统一战争,“朱元璋实际上充当了农民战争的‘遗嘱执行人’的角色”,结论为:“他对农民的起义斗争并没有作出什么象样的贡献”,但是,仍然把朱元璋与元末农民大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朱元璋是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论断。我们认为,朱元璋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根据历史事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转化”、“蜕变”或“背叛”的问题;如果说他“背叛”,也只能说他背叛了农民出身的本阶级,而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3.
<正> 自秦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之后,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也是继春秋战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由于这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而民族融合又是在激烈斗争中进行的,因此战争就比较多,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屠杀与破坏。据此,有人就认为这是一个大混乱、  相似文献   

4.
重农抑商(后来又叫重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训条,形成于战国时期,为以后绝大多数封建思想家奉为圭臬。但自西汉至鸦片战争爆发,历代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针对各个不同的社会现实,出于各自的思想动机,发表了自己的反抑商观点。他们有的认为对农工商要一视同仁,有的认为发展商业有利于国家财政,有的认为抑商会激化社会矛盾,有的则肯定了工商业应该发展,但对工商业的概念作了特定划分。对于这些因人而异、错综复杂的反抑商思想,本文先作简略的归纳介绍,然后再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近代景颇族社会的半部落半封建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近代景颇族社会是从部落或部落联盟社会向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社会过渡的,因它既脱胎于部落社会,又受封建社会的强烈影响,故一方面保留着原始部落社会的许多痕迹,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封建领主、地主制的不少特征,许多尚未消亡的而且是比较浓厚的部落因素与发展着的封建社会诸因素同时并存。若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作些比较,中国有些城市资本主义发展快,帝国主义势力强,而有些地区则封建势力强,还有一些处于部落、奴隶、农奴等历史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但起主导作用的政权是封建的和殖民地的结合体,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参照这个结论去观察认识景颇族近代社会性质,认为用“半部落半封建”来反映更恰当些。  相似文献   

6.
一、商品经济与奴隶制度的关系目前史学界对西汉社会性质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持西周、战国及秦汉封建说者认为西汉是封建社会;持魏晋封建说者则认为西汉是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标的发达的奴隶制社会;西汉与罗马帝国在本质是一样的,“在很多方面二者有惊人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社会的性质与特点表明它处于过渡时期。蒙古社会制度自 10世纪后经过了早期奴隶制 ,但在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 ,便跃进式进入了封建领主制 ,而成吉思汗蒙古国时期的社会制度是奴隶制与封建领主制两种制度并存的过渡时期。文章还论证了蒙古社会这类跃进式发展特征与过渡时期现象是马克思未及充分论证的关于农村公社存在复杂的次生形态在东方游牧社会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期"家庭改制"的理论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期 ,有人把改造封建家庭制度与改造中国社会联系起来 ,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是如何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根源。这其中蕴含了文化革命的深刻意义。“家庭改制”既是一个理论、观念、学术问题 ,也是一个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问题 ,所以对它的评判和实践 ,需要理性思考和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发展史的几个理论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比较普遍的意见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提出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是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另一种意见认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列、并行的三种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一书中并没有讲这三种社会形态有先后继承的关系。近年有的同志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三种社会形态,是同一封建经济形态的不同类型或  相似文献   

10.
贾谊认为,汉初由于采取"无为"政策使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富商大贾、诸侯王的僭越,社会风俗的败坏,处于社会底层农民的日益贫困等等,都将阻碍汉王朝的进一步发展.贾谊试图重定礼制,规范封建的政治、经济秩序,使封建统治处于一种可控的、良性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清代蒙古社会的封建人身隶属制度,是古代蒙古社会人身隶属制度的延续和发展。由于租典、雇佣关系的出现和汉族商人到蒙古地区经商,促进了当时蒙古地区的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苏鲁克制度和雇工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人身隶属制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2.
封日贤在1991年第4期《青海社会科学》发表如题文章,从五个方面就人权问题陈述了已见。一、人权问题的由来。作者认为,人权问题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在对封建专制社会的革命斗争中提出来的,就是用人权打倒封建主权,否定宗教神权统治。二、两种对立的人权观。作者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人权观区别在于:阶级性质不同;历史根源不同;思想基础不同;三,人权问题和人道主义。作者认为,人道主义和人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例如,有人说:“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广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治乱兴衰,各个王朝不断地兴亡交替”都是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①。也有人认为:“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以朝代更替而解体,江山易主而瓦解。由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瓦解,所以,封建社会能一代延续一代,缓慢地向前发展。”②还有人说:“自耕农经济或个体小农经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太平天国天京建都和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40周年。《天朝四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一份纲领性的重要文件,是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宏富庞杂的“平均平等”思想的主要载体,其性质与太平天国运动及政权性质紧密相联。因此,从50年代至今,史学界对《天朝田亩制度》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结果是众说纷坛,褒贬不一:其中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造封建之反,举革命之旗,因而对它倍加歌颂,大加赞扬;也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逆客观规律而行,拉历史车轮倒转,于是对它或愤然鞭挞、或猛力抨击;还有人认为《天朝田  相似文献   

15.
封建文人给曹植加上“忠君”的桂冠;而现代,又有人以为他不过是个“才子”而已。本文从分析《洛神赋》入手,认为这两种提法都失之偏颇。曹植是一位既有理想又有才华的诗人,《洛神赋》是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抒情杰作。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对于《三国演义》的思想评价问题,一直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演义”中的“拥刘贬曹”思想,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不符合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也有人认为,“演义”中的“拥刘贬曹”思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和要求,虽然不尽符合历史真实,但却符合于艺术真实。究竟应当如何评价“拥刘贬曹”思想,这是《三国演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史学界习惯于把商周时期称为“青铜时代”。然而,对“青铜时代”这一概念文化义蕴的理解,却并未取得共识。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演进序列中的三大阶段,商周社会处于青铜时代,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青铜器。例如,有人断言:“大量发现的商、西周、春秋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东方农民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础,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决定了东方农民的生产剩余主要是通过地租(劳役、实物和货币地租)和赋税形式而被地主及其国家所榨取。东方农民是租税的交纳者,受剥削的耕作者,处于低层社会地位,毫无政治政利。农民处于受压迫的不平等地位,既非人口原因、文化原因、地理环境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封建剥削制度和后来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或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经典作家关于农民状况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东方农民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剥削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从匈奴单于的继承看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古代史,常见王位继承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有人认为兄终弟及在前,父死子继在后;并说,父死子继代替兄终弟及是封建化的要求。这一认识值得商榷。本文试从匈奴单于继承问题的分析,谈谈有关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帝国建立以前,蒙古族社会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还是已实现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 有人认为:“十一——十三世纪的蒙古人,只靠游牧经济不能过活,食物不足,需靠狩猎,部分地靠渔捞补充”,还是“游牧狩猎民”,因此,当时尚处于氏族社会阶段。我认为这种看法对当时蒙古人的畜牧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都估计过低,是需要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