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会·上半场 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长):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好!今天这场是一场对话会——人类学高级论坛与乔健先生.这个对话会的背景是这样的,2011年是人类学高级论坛成立10周年,6月,我们在杭州召开了人类学高级论坛第三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这个会上,我们做了十年总结,决定对过去的这十年来对人类学做出贡献的学者们进行了奖励,授予乔健先生、李亦园先生和中山大学容观(复)先生"人类学高级论坛新世纪(2000~2010年)人类学终身成就奖",授予周大鸣教授"人类学高级论坛新世纪(2000年~2010年)人类学杰出成就奖",授予叶舒宪、徐新建、彭兆荣等8为学者"人类学高级论坛新世纪(2000年~2010年)人类学杰出成果奖",等等.这些奖项,于10月份在赣州召开的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上颁发.乔先生也莅临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一、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宗旨 在2000年7月于北京举办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ICAES)中期会议期间,建立"儿童、青少年与童年人类学委员会"的动议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CAES)的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上提出.2001年7月哥廷根中期会议期间,IUAES常任理事会正式批准了委员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3.
张小敏 《民族研究》2007,(3):105-106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场暨第五届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主办,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焦博士自称为"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因为他于1966年生于海南省海口市.在就读高中期间,他于16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7岁起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学习人类学,21岁进入中国社会科学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已有20年.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根植于古希腊经典,而人类学中国本土化实践也与经典研究的人类学转向密切相关.百年研究实践表明,关注并深入经典是人类学本土化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当今反思、重建文化传统与解决民族融合、生态危机特别是人际生态等重大国策问题面前,中国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作为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无疑是人类学本土化实践必须关注的“文本田野”.儒家经典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四重证据法及其间性互补调和了证据真实与理解真实间的紧张关系,是人文社科研究中相对科学又具操作性的研究方法.然而实际操作中诸如物象叙事在何种程度上足以替代文字叙事,人类学和考古学对无文字社会的文化重构经验,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有文字社会,物证与书证矛盾时该如何权衡辨识等问题值得所有用人类学方法来研究经典者深思.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 由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02年5月13~15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坛在会议的组织形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组委会聘请了在人类学界较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如庄英章、曾少聪、陈庆德、徐杰舜等教授做观察员,负责对在这次论坛学者们的学术发言进行评论.下面摘录的即是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大会于2009年7月21日至31日在昆明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国内外四千多名人类学、民族学家,举办了150多场学术专题会议,议题涉及民族理论、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文化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变迁、移民、语言、教育、社区发展、宗教、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食品与营养等多领域、多学科,展示了人类学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比较中西社会文化人类学发展趋势、教学和研究,讨论中国人类学发展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吸收西方先进经验,使中国的人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人类学传人中国已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从蔡元培先生介绍民族学开始,在老一辈人类学家们的培育下,中国人类学以高水平的态势进入国际人类学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出了费孝通、岑家梧、杨成志、江应樑、林惠祥、梁钊韬、李济、凌纯声、潘光旦、许烺光、林耀华等人类学大师,他们以他们不朽的人类学著作为中国人类学争得了国际性的荣誉.  相似文献   

9.
在列维-斯特劳斯的诸多著作中,出版于1983年的<遥远的目光>无疑与结构人类学论述同属一个系列.在列氏看来,1958年出版的<结构人类学>第一卷是结构人类学的理论宣言,预示着一种新理论思潮的出现.到了1973年<结构人类学>第二卷出版的时候,结构主义方法已经不时髦了,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他有必要重申一下这些方法和准则.而这本<遥远的目光>,原定的书名是<结构人类学3>(即<结构人类学>第三卷),但列维-斯特劳斯没有用此名,他认为,如果用这个名字的话,就会让人认为他是在"老调重谈",①这是他对书名来源的一种诙谐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象征人类学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西方人类学领域一种举足轻重的理论思潮,通过研究象征符号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把人类学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继结构主义之后又一影响深远的人类学理论. 中国的象征人类学研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众多学者不断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崭露头角,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验教训,如对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象征人类学的发展在借鉴和运用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仍需突围,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象征人类学理论体系和学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象征人类学的研究,但遗憾的是,未能有一部既融合西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精华,又适用于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特色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对事件、结构与历史之关系研究的持久动力来自于人类学家一直在文化中发现历史的努力,以及来自以历史学为主的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对人类学的影响.人类学对事件、结构与历史之间关系的研究经历了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功能主义和写文化四个阶段.历史学与人类学有着不同的学术传统,如何将历史学的时间深度与人类学的空间深度相结合,使知识有更高层次的突破是历史人类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传人中国虽然已超过整整一个世纪,但人类学学科建设的真正发展则是近年的事,而学科建设中最具有显示度的是博士点的建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从1981年复办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大陆人类学唯一的博士、硕士和学士授予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也招收人类学博士班学生),直到1998年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建立起人类学的博士点,才改变这种局面.几乎是同时,台湾的清华大学(1997年)、台湾大学(1998年),香港科技大学也开始招收人类学博士班学生.  相似文献   

13.
著名英国女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 Mary Douglas)生于1921年3月25日, 2007年5月16日逝世。玛丽.道格拉斯一生笔耕,发表了大量著作,对世界人类学有重大贡献,可谓现代人类学大师。玛丽.道格拉斯的著述在华文人类学界享有高度名望,其论著多数却尚待翻译。她对于中国人类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国内同人的述评之作间接产生。为纪念这位人类学大师的逝世,我们选刊三篇有关她的著作的评论,又附玛丽.道格拉斯主要作品的目录于下,以表明此一特辑之局限:  相似文献   

14.
肇始于迪尔凯姆学派的法国人类学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思想发展进程可概述如下:首先,马塞尔·莫斯和赫兹提出了"二元分类"思想;其后,列维-斯特劳斯在广泛吸收、综合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思想的基础上,以"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为核心,建构了结构主义人类学.所有这些成果,对皮埃尔·布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类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2,3(6):94-95,+2+105
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近几年来的新成果,为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与专家学者集中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资源整合,提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整体水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于2012年9月21日-25日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2012年9月22日上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在西北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6.
自格林·考奇教授在其专著<发展人类学>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人类学"之概念伊始,种种对于发展概念之讨论与争辩从未停止.建诸于西方话语霸权视角下之应用人类学已然于困境中试图经由发展人类学获致"重生".然则,发展概念之帝国误读性、衡一发展模式之强植、发展之经济理性最大化、传统与现代之二元分野皆于渐趋远离他者在地哲学之维下不断切割着学术与应用间之"互惠".本文,试图经由发展人类学少有关注之"幸福感"相关问题之探讨,由此,使发展人类学之"发展"概念从"幸福感"之心理层面获致突破与惠与.发展人类学之发展概念之种种探讨与辨析,并非为得获致广为认同之发展概念,其意旨在乎反思与关照他者眼光之种种可能性.幸福感之于发展人类学研究之介入亦非某种突兀之举,其早已存之,此文之种种思考起到明晰与彰显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办的重要期刊<美国人类学家>2001年所刊发文章的主要观点作了综述.其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应用人类学以及考古学等.  相似文献   

18.
转型进程中的中国对社会科学学者是考验也是动力,对人类学者尤其如此.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以后,周大鸣教授始终钟情于人类学的事业,从凤凰村的追踪到乡村都市化的探讨,从人类学系的起步到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到以人类学知识指导文化变迁,伴随着二十多年在人类学研究和学科重建领域的辛勤耕耘,周大鸣教授在秉承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创新,赢得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蒸蒸日上,闯出了以人类学独到视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贯穿于20世纪人类学理论所有领域的结构概念在人类学学科领域中已经成为主流话语之一.从20世纪早期出现的结构-功能主义,法国年鉴学派,结构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文化唯物主义到历史人类学等种种学派中不同人类学家将结构概念用于理论的表述和具体文化研究实践中去.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对结构概念在不同理论学派中的内涵进行探讨,以期为阐释和梳理人类学理论研究提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类学学会(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第107届年会于2008年11月19日至23日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美国人类学学会建立于1902年,是目前全球人类学界最大的学术组织,注册成员已经超过一万人,来自于各地的高校、研究机构、博物馆、政府部门、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