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现代科学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相结合的理论视角,说明了科学真理的最终制约因素只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的总体行为方式,即社会实践的动态格局。作者对现代认识论中科学理论框架制约论的研究及其意义作出了客观的和历史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科学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格局的有序结构问题,并就这种关系对科学真理形成和运动发生制约作用的具体机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哲学对一般物质的研究推进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切要的人造物研究。而研究人造物必须依赖科学意识,于是对于物质和意识的研究就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人造物就是以某种物质形态为基础的,由科学意识物化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形态;科学意识就是以逻辑形态反映事物的,以物化人造物为归宿的真理性知识的总和。同时,作者还对人造物和科学意识的提出依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开 《今日辽宁》2015,(2):88-91
牛河梁女神庙中的红山女神,究竟是谁?既然学界对男性的英雄王身份存疑,推断他们中间有一位"大人物",甚至旁证博引论述那"大人物"应该是黄帝。那么,比黄帝身份地位还高的红山女神,我们该往哪里对应?毫无疑问,女性在原始社会为人类生存起到特殊作用。她们凝聚着召唤力、慈爱,勇于斗争,富有奉献精神,造就了母系社会。人类沿着这条  相似文献   

4.
萨格勒布“地球仪”出版社1987年出版了V.鲁斯的一本新著《道德与社会主义》。鲁斯是公众熟悉的著名科学工作者和宣传家。该书是他多年从事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研究的结果。鲁斯认为,“现代哲学伦理学是现代人类放荡不羁、分裂和异化的组成部分。”按照作者的观点,“道德是人类在其相互交往过程中,通过建立新的社会价值和新的社会关系体现出来的有意识的行为,因而总是某种特殊的道德结构实践形式。”因此,应该创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做了总体回顾与评析。作者认为,对现代性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想主题:就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而言,现代中国文化走过了一个现代化的价值理想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成就包括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中国文化之民族慧命、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化具备了现代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框架、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迈出了坚实步伐等三个方面;人类文化发展中后现代转向的出现使中国文化面临新的两难困境;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综合与新的创造,切实完成既实现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又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6.
知识—权利:人类社会的选择鲍宗豪本文认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知识贬值和知识分子收入低下的暂时现象,是发展中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对实现知识价值的挑战,从人类发展史考察,知识与权利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实现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作者最后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7.
湘君、湘夫人神话与古代东夷族的始祖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君、湘夫人神话所表现的是男性天神与女性水神的姻缘。在配偶神的身份、男女双方的趋就关系以及婚姻的自由和多变等方面,湘君、湘夫人神话与东夷族始祖传说相通,二者属于同一类型,出自同一母体,并体现出母系社会婚姻的一般属性。它们反映出鲜明的东夷文化特点,是河水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向您推荐     
《文化社会学》是我国解放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从人类文化角度系统地研究社会学的专著。该书以40万字的篇幅,较全面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了文化产生、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关系以及文化的生产、储存、分配、应用、传播、增殖、冲突、变迁、调适、控制的社会过程与发展变化规律;它涉猎了广泛的人类文化史知识。作者更着眼于人们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研究,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到宇宙观、生观、时空观、价值观等,是一部囊括了大文化研究的、知识容量渊博的著作,是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文艺心理学已成为现代文艺学的重要学派之一。而主要从西方现代心理学派中借鉴的文艺心理的研究方法 ,在认识论上大都存在着把人类心理简单化、生物学化的偏颇与倾向。要使文艺心理学研究走向科学 ,就必须确认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活动与社会心理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对文艺进行社会心理分析的经典范式。由恩格斯提出、经普列汉诺夫完善的“中介环节”说 ,则把社会心理分析提升到了作为科学的文艺心理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根据种种迹象断言,世界未来研究的重点已经向两个与人类未来休戚相关的问题——和平与发展转移;指出有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未来研究,分别追求全球的和平与全面发展的合理新秩序,是人类追求社会未来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未来美、环境未来美、人类自身发展未来美的继续和高度综合,是世界未来研究进入发展新阶段的标志.作者还认为,中国的未来将成为世界未来研究新的重点课题.作者秦麟征是中国未来研究会秘书长、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执行委员,曾出席文中所评论的许多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现代人类思维方式融汇发展的时机正在逐渐成熟,这是因为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其融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社会的开放和文化交流加快了融汇的步伐,而思维方式本身的发展规律,它对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则是当代人类思维融汇发展的内在机制。作者还论述了思维有着至上性的要求,这种至上性要求的本质是综合思维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即作为整体的人类思维在无限历史长河中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互相取长补短,融汇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它必然带来人文与科学、模糊与精确、归纳与演绎、横向与纵向并重以及形式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第一、二部分对时下流行的两种历史认识论:客观反映论和主观创造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从理论上和事实上肯定了历史研究中存在着时代特色、史家个性与客观历史对历史学家的制约两个方面,但把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推向极端,其结果只能是从肯定自己出发,走向否定自己,反证对方。第三部分作者吸取现代信息论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史料信息中介概念,进而把历史研究过程解释为历史学家与客观历史遗过史料信息中介连续不断地双向互逆重构过程,并指出历史研究所能达到和所应达到的目的乃是追求更合理的解释。第四部分作者就历史认识有效性的评价提出了四条标准,并呼吁广大史学工作者对史学评论学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苏联、西方和日本报刊上发表的有关论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部分文章,分析和归纳了现代资本主义中的新特点,就资本主义所有制方面的变化、垄断化的加剧、国家调节作用的加强、危机的新现象、生产结构的变化、资产阶级调和阶级矛盾的新手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这些材料,以及文章作者的观点,可供我们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肖鹰 《浙江学刊》2002,(6):57-63
本文以现代文化发展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影响为背景 ,探讨美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 ,揭示美学对于现代生活的独特意义。文章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概念 ,着重分析“美”、“崇高”两个核心美学概念的文化内含和历史演化。作者的基本思想是 :把被抽象化和普遍化的美学思想还原到历史深处 ,更进一步地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在新世纪的背景上 ,作者肯定美学的积极意义 ,但明确承认它的危机 ,并且指出 ,新的美学前景需要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到“世界整体”的审美意识转换。海德格尔的美学美学已经提示了这个转换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则为之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有关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的植物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名思义,植物考古学是同时涉及到考古学和植物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并分析古代植物遗存,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进而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过程。这就决定了植物考古学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畴,是现代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1]植物考古学在我国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未能形成一个学科体系,研究状况落后于我国考古学的整体发展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通过考古发掘主动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考古学是以物说话的,缺少植物遗存实物资料,自然无法展开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一在文艺领域里,对于“方法论”的朴素的研究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而引起人们重视,却是在近代和现代,特别是在当代,是在最近几年间。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学术研究和世界观方面的不断进步与深化,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人们视野的开阔,尤其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丰富与文化研究工作的进展,人们日益认识到“方法论”直接关系到各种研究(自然也就包括文艺研究)的广度、深度与速度,以及造诣的深浅与成就的高低。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传统的“亚细亚式”的研究方法难以迎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知识爆炸”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五四的精神主旨是彻底地反封建:它坚持文化上的开放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近现代文化做出了“顺应”的反应;它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体现了人类文化精神的内在本质和永恒的主题,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从整体上彻底完成反对封建旧文化、建构现代新文化的任务,使五四精神出现了断裂。这就造成了建国以后不能全面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对其他一些西方有价值的文化思想和精神更是极力加以排斥;在此同时,各种封建主义文化复活并顽强地发挥作用,终于酿成了生产力落后、科学不发达、人的素质下降的恶果。因此,我们必须回过头来解决文化问题,这就需要全面正确地评价和估量五四,恢复、继承、发扬和发展五四的精神和传统,重新建构我国现代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贺培育研究员撰写的《制度学:走向文明与理性的必然审视》一书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专著中把“制度”这一社会现象抽象出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初步构成了自己的体系。制度是要求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具有强制性和导向性双重作用的社会运行机制。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依赖的不断加强,为了保持其生产生活的稳定和有序,制度就随之伴生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人类制度变迁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程度越高,其制度建设的水平也会越高,制度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周树智 《唐都学刊》2012,28(6):55-60
人类哲学史上一开始就有哲人对价值进行哲学研究,人类早期价值哲学研究东西方各有千秋。西方近现代价值哲学研究从英国哲学家休谟开始,休谟于1740年发现了实然和应然二分是道德价值哲学研究的逻辑前提和起点。1864年德国哲学家洛采第一个明确提出"价值哲学"名词,洛采之后的100多年里西方价值哲学研究产生了主观主义价值论、客观主义价值论和折衷主义价值论三大学派。他们都在价值哲学研究道路上竖立起了一座座里程碑。西方价值哲学研究因受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的价值哲学理论与现实价值对象相分离的抽象价值哲学研究旧范式影响太深,尔今已陷入困境和危机之中。当代东方中国价值哲学研究方兴未艾。中国学者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价值哲学理论与现实价值对象相符合的现实价值哲学研究新范式,为价值哲学研究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在价值哲学研究道路上竖立起了一座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孔学堂》2015,(2)
通过反思中国法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就研究方法而言,中国法思想史的研究应该在客观陈述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学派、思潮有关"法"的论述与传承的基础上,以现代法学的角度分析传统法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就研究内容而言,反省、批判是研究中国法思想史的应有之义,而继承、弘扬也是其应有之义;就学者自身而言,无论是研究中国法思想史,还是从事其他学术研究,养成独立的学人品格至关重要。若以现代法的视角研究古代社会的法思想,礼应该被纳入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