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拥有民族品牌的企业被外资收购或与其合资经营,这些企业本想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管理、设备和国际市场渠道,以壮大实力,然而事实上许多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就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特别是化妆品,外资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而我们的民族品牌却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2.
大宝易主     
"大宝天天见",当脍炙人口的广告名言还在人们耳边回响的时候,大宝的身份却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大宝已经成为强生(中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当小护士、奥奇、紫罗兰等曾经知名的民族品牌被国外品牌收购后,最终都销声匿迹的结局来看,人们确实有理由为大宝的未来担心  相似文献   

3.
大宝易主     
“大宝天天见”,当脍炙人口的广告名言还在人们耳边回响的时候,大宝的身份却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大宝已经成为强生(中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当小护士、奥奇、紫罗兰等曾经知名的民族品牌被国外品牌收购后,最终都销声匿迹的结局来看,人们确实有理由为大宝的未来担心  相似文献   

4.
欧莱雅与宝洁的多品牌策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莱雅是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公司,共拥有500多个品牌,在我国的品牌框架包括了高端、中端和底端三个部分。高端第一品牌是赫莲娜,产品品质和价位都是这12个品牌中最高的,面对的消费群体的年龄也相应偏高,并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第二品牌兰蔻,第三品牌碧欧泉,这些高端化妆品主要在高档百货商场销售。中端品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美发产品,有卡诗和欧莱雅专业美发。还有一块是活性健康化妆品,有薇姿和理肤泉两个品牌,它们通过药房经销。我国市场的特点是大而多元化,消费梯度悬殊。在大众市场上,欧莱雅目前在我国共用5个品牌。在全国500多个百货商场…  相似文献   

5.
沈伟民 《经理人》2014,(11):70-73
正在欧莱雅、资生堂等外资品牌主导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珀莱雅通过主打"水概念",硬是在市场缝隙中杀出一条艰难之路,通过自身的产业变革,孤注一掷的集中资源,不仅做到了超过40亿元的营业规模,同时正在谋求IPO以培育民族化妆品企业的新竞争力。化妆品行业,对多数置身其中的中国企业来说,甜蜜又痛苦。甜蜜的是,无论是制造商还是渠道商,只要不采取激进的扩张,最低限度可以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像别的行业经常处于动荡中;痛苦的是,无论如何努力,总是难以企及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等外资品牌的高度。俗话说,有钱好办事。现在,中国的化妆品企  相似文献   

6.
欧莱雅中国公司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在我国进行了两次收购———“小护士”和“羽西”。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上从此消失了两个华人掌控的品牌。在我国化妆品市场,人们在担心两个品牌能否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更应思考我国化妆品企业该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如何能让更多的“小护士”掌握在国人手中。世界第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其众多的品牌源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有法国的欧莱雅和兰蔻,也有美国的美宝莲和美爵士及日本的植村秀等。欧莱雅集团于1997年进入我国市场,其拥有的多个品牌已在我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如定位于高档染发市场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妆品市场拥有巨大潜力,是国际化妆品企业市场竞争的重点。化妆品对广告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任何新的化妆品上市,不做广告断难打开市场。中国的化妆产品市场是后起的,化妆品大多来源于国外产品,是针对国外居民研发的;即便国内产品,相当多的也是借鉴、仿照国外产品而研发,故难以适合中国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因此,化妆品企业要想要想打开中国市场,首先必须针对中国人的皮肤、头发、味觉与欧美人的差异,生产更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护肤、护发、防晒及香水等化妆品;其次,化妆品广告必须以本土化为基本取向,使之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及民众习俗、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由于中国已经放开对进口化妆品的限制,国际化妆品巨头正在加速拓展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经受着来自外部的巨大冲击.目前市场上使用率最高的化妆品品牌为雅芳,紧随其后的为全球化妆品业巨头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资生堂等.而国内化妆品生产只有通过中外合资,推出中低档产品才能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促进了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这使得国内化妆品市场的消费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来看,主要呈现出消费者日益理性化、产品需求细分化和消费品牌高端化得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化妆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国内化妆品的消费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在汹涌的并购浪潮中,民族品牌的生命力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追问。长期的积累而自然形成一定精神力量的民族品牌,在变换品牌管理者之后,品牌能否得到延续和发展广爱国人担忧。事实证明,已经有不少民族品牌在更换品牌管理者之后,几乎就淹没在市场浪潮中。比较典型的是健力宝,在张海等人的资本运作之下,健力宝几度停产,品牌价值也早已跌至冰点。小护士的命运稍微好些,毕竟欧莱雅还是保留其品牌,品牌传播也没有放弃,但多少已有点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2013,(6):94-95
在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化妆品市场,新品牌直接加入常规渠道的战团无异于以卵击石。这家企业就想到走差异化的异业联盟道路,不进入商场、超市或者化妆品终端商店销售,而是与本区域的影楼和中等档次的女装店合作,将它们转变成自己的变相渠道商与品牌推广方。它的异业联盟道路走得通吗?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南孚、双汇、厦工等曾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落入洋人之手.外资并购日益成为牵动国人神经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超过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90%的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者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这种态势引发了人们对外资并购的整体审视和制度反思。外资并购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市场垄断。买断、封杀我国的民族品牌,削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等负面效应。为此,政府必须立法,规制外资的并购行为,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薇 《经理人》2007,(11):132-133
说到直销化妆品,国人比较熟悉都是美系,如安利、雅芳、玫琳凯等。今年1月9日,“来自瑞典的天然化妆品”欧瑞莲(Oriflame)在上海举办了“纯净.瑞典之中国启动”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作为欧洲最大的直销化妆品品牌,欧瑞莲现在全球年营业额已超过12亿美元,而在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市场,一切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4.
<正> 企业的产品要打开销路,占领国内外市场,不仅要求质量高,而且要求性能和品牌符合各国的风俗人情。如果不顾各国的风俗民情,不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商品就有可能出现营销障碍。 文化障碍。文化障碍属于语言文字的范畴。产品的命名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字习惯。我国生产的“芳芳”系列化妆品是国家银质奖产品,国内畅销,但推向国际市场时由于用了“FALNG FANG”这样的品牌,令欧美人望而生畏,不敢问津,销售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要创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民族品牌是国家经济的生死牌  相似文献   

16.
上海家化与全球奢侈品零售巨头丝芙兰(Sephora)携手,于2005年春节后在上海开出“丝芙兰-家化”高档化妆品专卖店。借鉴Sephora在零售领域的国际运作经验,家化终于突破了众多国际品牌重重包围,将佰草集特有的品牌理念推向全球,走向国际化妆品市场。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挑战者品牌,是相对于市场上的主流品牌而言的二线品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许许多多的民族品牌都没有逃脱被强大的外资品牌收购的命运。比如中华牙膏被英国联合利华收购,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利收购,乐百士被法国达能收购,小护士被法国欧莱  相似文献   

18.
汲剑磊 《领导文萃》2009,(9):112-115
所谓挑战者品牌,是相对于市场上的主流品牌而言的二线品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许许多多的民族品牌都没有逃脱被强大的外资品牌收购的命运。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市场环境下,处于弱势的一方的挑战者品牌如果没有很好的突围之道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19.
黎冲森 《经理人》2013,(4):78-79
乐蜂网已占据化妆品垂直电商第一的市场地位。乐蜂网与其他电商相比有很大不同,其商业运作逻辑是:充分借力电视节目制作平台即其母公司东方风行,利用达人具有的感召力来影响目标群体,并借此运作和开发自有品牌及其产品,其中达人就是盘活母公司资源和嫁接市场的中枢桥梁。  相似文献   

20.
<正>化妆品连锁店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化妆品连锁店尚在起步阶段化妆品连锁店以其新颖的经营观念、营销方式,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尽管我国那些实力雄厚、产品丰富、价格合理、服务周到、有专业美容指导的大型卖场,长期受到市民的青睐,短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