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承担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责任。我国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实行的是一裁二审制,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诉讼的前置程序。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无论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如其认为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都可以作为申请人向有管辖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对于已发生的劳动争议,企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近年来,涉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争议逐渐增多。由于高管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发生高管劳动争议对用人单位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一般劳动者发生的争议。因此,为防范此类争议的发生,本期圆桌谈话将针对当前高级管理人员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的特点,与嘉宾共同探  相似文献   

3.
只要承认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不同,那么,就要承认用于调整劳动关系和民事关系的程序法就应当有所不同。但是,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调整这两者的程序法统一为民事诉讼法,这不仅明显缺乏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日益增长的劳动争议处理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因此,本文提出高度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重新构造。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系统分析,将区内劳动争议将面临的情况展开了剖析与思考。为推动全面开启复工复产工作,稳定劳动关系,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对24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并结合1月26日至4月10日期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展开了劳动争议现状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的范围 明确劳动争议的范围.对于依法受理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合法、及时、公正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总结多年来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明确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劳动争议种类日渐多样化,解决难度不断增大,推动形成高效、灵活、便捷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格局,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优先性,对处理劳动争议,平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都江堰市2012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计319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32件:全年未立案采用调解处理的案件共计162件,其中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约占20%,仲裁院调解解决的约占45%.人民调解在实际劳动争议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的范围明确劳动争议的范围,对于依法受理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合法、及时、公正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总结多年来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明确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和契约化,在市场法则的作用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这种经济利益上的分化决定了劳动争议的发生在所难免。可以说,劳动争议案件已成为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案件类型。  相似文献   

9.
由于劳动法律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劳动争议案件呈现了新的特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近一两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较快,实务中疑难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给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在分析近两年来北京市法院系统劳动争议收结案数量、案件类型、案件特点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前审判实践中的一些突出疑难问题提出初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中,解除劳动关系案件比较常见,占据了劳动争议案件的一半之多。在解除劳动关系的案件中,企业败诉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如何扭转企业在解除劳动关系诉讼中败诉的局面,我们还得从败诉的原因开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孙付 《中国劳动》2007,(4):27-28
当前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伤的情况,当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工伤时,往往提交不出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特别是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讲,劳动合同的条款分为必备条款和协议条款两大类。必备条款是指法律规定必须具备的条款,如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工作报酬、劳动纪律、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等。而协议条款则是除必备条款外,用工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 庄某与某信息技术公司于2001年4月29日签订了两年期劳动合同和聘任协议书.庄某与信息技术公司所签劳动合同第20条约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甲方(信息技术公司)可以解除本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双方约定庄某担任销售经理,月薪6000元.此后,庄某在信息技术公司担任销售部总监和董事长助理,月工资调整为1万元.2002年1月和12月,公司在未向员工说明情况及进行协商的情况下,扣发了包括庄某在内的部分员工20%的工资.  相似文献   

14.
调查收集行政证据是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证明案件事实的基础和前提,直接涉及行政主体最终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在劳动保障监察过程中,调查收集行政证据却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前劳动保障执法工作的一个难题,以笔者多年从事行政争议应诉工作,对于证据的收集及其在行政复议或诉讼中的作用有着切身的体会,劳动保障监察中收集用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赖的事实分为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因此,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既要收集实体法事实的证据,也要收集程序法事实的证据,这样才能保证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某公司职工缪某在检查施工质量时,被一滑下的钢梁砸中胸部倒地受伤致残,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评定为六级伤残,公司在收到有关缪某伤残等级鉴定书后,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 东风制冷设备公司为应对空调销售旺季所需,准备从3月份开始,在空调生产线岗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于是草拟了一份申请报告并准备了相关材料,由公司劳资专员提交给某劳动保障局的经办人员.该经办人员浏览了几页材料后说,你们公司的情况不符合实行特殊工时制的条件,随后便把材料退给了劳资专员.时间过了两个月,公司又将修改后的申请报告邮寄给某劳动保障局,并与某劳动保障局的经办人员电话沟通,得到的答复仍旧从前.公司只好向当地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某劳动保障局的口头答复属于政策性咨询意见,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且公司的行政复议申请已超过申请时效.因此作出了不予受理决定.公司不服该不予受理决定,又以行政复议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认为,某劳动保障局的口头答复属于依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遂判决撤销了行政复议机关的不予受理决定.  相似文献   

17.
<劳动法>实施已有10年.10年来,<劳动法>在调整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样,现行<劳动法>的不适应性也逐渐显现,完善<劳动法>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动力派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目前的劳动合同立法中,如何规制劳务派遣引起了诸多争议。就立法态度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就法律性质而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如何界定三方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雇主责任又应如何分配?就具体运作而言,面对劳务派遣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对其适用的范围,包括行业、职业及时间期限等应如何界定?对派遣机构的从业资格和市场准入条件等又该作出何种规定?就这些问题本期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浅论劳动派遣中的劳动平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派遣中劳动平等的界定:派遣工与正式工之间的绝对平等与相对平等劳动平等作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保障各个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和劳动关系中都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获得同等的劳动权益,反对和禁止歧视任何劳动者,并主张对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劳动者群体实行特殊保护,包括择业自由、职业安定、劳动条件、民主管理和法律救济等方面的平等。劳动者赖以实现劳动平等的权利相对人,即保障劳动平等实现的义务人,包括雇主、劳动服务主体、国家等。劳动派遣中的雇主有两个层次——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与此对应,劳动平等有两种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