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老挝Lanten人的度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度戒仪式是老挝Lanten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通过仪式,含有浓郁的宗教意味。通过度戒仪式,他们投胎再生,获取一个法名,死后方能入土为安。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历史长河中所积淀下来的各类仪式活动中所包含的深层寓意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仪式期间莫公们不停地击鼓施法,致使整个山寨都浸没在沉闷的木鼓声中,对那些从小听着木鼓声长大的Lanten人而言,这声音无疑使他们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男人们在木鼓声中"脱胎换骨",获取新的"角色"、"身份"或"地位",并习得其新"角色"或"身份"所必须的能力和知识。在Lanten人的传统社会,诸如度戒之类的各种仪式,使当地人为了生存所必需的某些知识得到永久传承,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Lanten社会或文化中"最为之感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3.
楚竹书《孔子诗论》关于"邦风"的二条释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诗论》对《国风》的总体评价 ,一方面注重《国风》观风俗知民情以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价值 ;另一方面 ,也注重其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邦风其纳物也” ,是从知识性角度 ,评价《国风》的内容丰富。“大敛材”一语 ,就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另一种说法 !“《诗》其犹平门” ,亦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之比喻修辞方式相同。就文意与字形而论 ,“戋民”句中“从谷从兔”之字 ,当隶定为“舒”字。所谓“诗其犹平门 ,与贱民而舒之” ,是从《国风》的抒情性着眼的。《国风》是匹夫匹妇发泄情感 ,挥斥幽愤的抒情之作 ;因而能够有效地发挥泄导人情、缓释幽愤的社会作用。当然 ,在孔子的观念中 ,这种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 ,是从属于疏导民情、化解社会矛盾的政治功能的。  相似文献   

4.
在西周和春秋前期政治舞台上 ,楚、吴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其文学创作也是出色的。但是 ,现存十五“风”诗却缺楚、吴之风。究其原因 ,在于楚、吴对于周朝的离心倾向 ,故而不为周期的邦国体制所接纳。十五“风”诗 ,楚吴“风”缺 ,说明了中原政治对异己政治的拒绝 ,说明了《诗》的政治倾向性 ,也说明了孔子“删诗”说的成立 ,从而证明了《孔子诗论》中对“风”诗的“邦风”限定的成立。  相似文献   

5.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阐释<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感情变化以及最终放走易先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背壮族丧葬仪礼的分析,揭示广西龙背壮族举办风光和体面的丧葬仪礼的目的在于荣耀死者,并重新展演、平衡和整合死者与生者、被继者与继嗣者、丧家与家门、给偶者与讨偶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壮族的花婆神话,在自然向人的生成与人向自然生成的双向运动过程中,形象地展现了"道法自然"生命诗学的方法论、目的论、实践论与境界。  相似文献   

9.
智能时代的文学创意已成时代命题。香港作家董启章小说《爱妻》立足未来,形塑“局外人”“双性人”“AI人”系列群像,重视文学精神价值、再勘哲学伦理内核,开辟文学“异托邦”。作品理性精神与人文思考的互融彰显出文学由启蒙性、现代性的追问到全球化、智能化的省思,为当下及未来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可鉴之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美华文文坛常青树的张翎,从早期专注故乡温州书写的"江南"三部曲,到近年来长篇巨作《阵痛》《流年物语》《劳燕》,其文学创作广受关注与赞赏.新近整合出版的"生命力"三部曲,尤其彰显了张翎在小说主题与艺术探索上的不懈努力.叙事主题上从绝境体验与灾难叙事入手,展现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直面重压、救赎自我的生命历程,体现她对生命的多重思考与深切关怀;情感结构上关注人物关系彼此碰撞、冲突的情感纽结,书写纽结解开的过程,以展现跨越时空、种族、文化等方面的人类共性;叙事策略上专注于叙述声音的多焦点叙述,营造众说纷纭的声音效果,并不断锤炼叙述语言,化典雅浓重为平实自然,符合小说人性意旨呈现.  相似文献   

11.
小说《毒瘾难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海伦加纳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女主人翁诺拉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的生活与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现代女性身份的主人翁虽然获得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却陷入面对情人与丈夫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中,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单身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女性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探究了现代女性在情感逆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杀、自残、伤人、杀人事件屡见不鲜,这是漠视他人生命、轻视自身利益的表现,也是公共精神缺失的行为.针对现状,从对大学生关爱生命、培育公共精神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刁良梓 《南都学坛》2008,28(3):45-47
小说用文字来讲故事,而电影则用影像来讲故事。用文字来讲故事,小说《色·戒》无疑是完美的,但它里面也有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电影语言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基于此,李安执导的同名电影在小说的基本故事构架上增添了"家里偷情"、"天涯歌女"、"王佳芝家庭状况"和"结尾处理"四个情节,在张爱玲闪闪烁烁、欲言又止的地方大刀阔斧、急流勇进、艰难走出,用自然的、耀眼的、不带任何噱头的裸奔影像娓娓讲述,把文字无法展现的故事推至经典。  相似文献   

14.
以往人们对一般音乐学的认识,即所谓的文化背景,就是先收集音乐演出的内容、形式,再附带解说一下创作的宗教的、政治的或经济的目的……这种错误的做法,乃是由于不了解这类“文化背景”对音乐现象有着某种“文化支点”的作用””卜越。结合梅州客家“香花”仪式音乐具体的研究实例,根据其文化局内人持有的灵魂观以及客家僧人执行仪式的“体”的整套音乐行为的具体表现,以“灵魂体”作为文化支点贯穿全文。同时,根据对梅州客家“香花”仪式“灵魂”与“体”的关系的论述,并通过对“实在”、“心灵”等深层面问题的探讨,提出全新的仪式音乐研究理论架构:以“心灵”为支点的“灵魂一体一组织”的正、反向运作模式,将隐藏在其文化局内人心灵世界的内在文化地图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本细读方法,解读沈从文的"湘行"类散文,感悟他独特的生命观.沈从文"湘行"类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之作.较之其乡土小说,散文更加凸显沈从文生命体验的感悟和认知.沈从文文学的总体思想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念,在散文中体现这种观念的主要话语要素是生命、水、自然、美、神巫.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劳伦斯的三部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生态批评解读,读者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从多层面体现了劳伦斯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劳伦斯认识到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性的异化,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追求,力求能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达到人与自然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南长滩村地处宁夏、甘肃两省交界,当地汉族的丧葬习俗是西北农村汉族丧葬习俗的一个缩影。观察发现,南滩村汉族丧葬仪式中蕴含着浓厚的灵魂观。伴随着当地社会的发展变迁,传统的丧葬习俗和留存于人们意识形态的灵魂观也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8.
19.
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当中捕“泪鱼”的仪式有着丰富深刻的意蕴,对于仪式的解读是把握作品精神内涵的关键。这一仪式传达着作家的悲悯情怀和生命关照,以神性照亮生活,为作品构建了奇异唯美而又充满温情的诗意世界。  相似文献   

20.
二程共同建立了理学,推动了仁学的本体化。但是二程在“仁”的训释上差异明显,分别以“万物一体”训仁和以“公”释仁。其实二者的差别体现在“仁之本体”与“仁之用”、生命境界与道德实践、体认天理与大公无私几个方面。两种仁说上的差异,与二程兄弟的气质个性与思想境界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