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电话中对救援人员说。 2.“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  相似文献   

2.
生活拼图     
圆子 《现代妇女》2009,(12):52-52
我是一个5岁孩子的单亲母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高中时的一位同学,他现在是我们县医院的医生,一直未找到合心意的女朋友。他热烈地追求我,并表示会把我的孩子当做亲生孩子一样看待,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我们结婚了。  相似文献   

3.
《女性天地》2008,(1):44-44
跟我离婚后,前夫与他傍的富婆结婚了。由于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富婆也有一个孩子,那么前夫和富婆生的孩子就算是超生的。为此,那富婆迁怒于我和孩子,不仅派人到孩子的学校门口恐吓他,还在我上班的路上用砖头袭击我。我去找前夫和他的家人,叫他们管管那个女人,可是他们因依赖她的经济支持,都不敢说她,我只好去报警,但又没有证据,警察拿她也没办法。  相似文献   

4.
十三 《公关世界》2008,(6):49-49
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战士怀抱一个五个月大婴儿的照片,孩子满眼新奇地望着他,并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青涩的兵,咧开嘴笑。我没有看到他是否饱含眼泪,但在看图的时候,无数人都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人具有强烈的与人结合的愿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以色列犹太人在四十岁之前至少结过一次婚。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以色列人着迷孩子。对所有以色列人来说,生命是脆弱的,这片土地上永远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里娜的丈夫在承认他渴望孩子时流露出他的脆弱:“我可能在战争或恐怖事件中死去。我想留下个孩子,身后有我的一点儿血脉。”  相似文献   

6.
大概在六七年前的某个下午,一个无关痛,痒的小会议上,我开始被人称为社工“专家”。这真是一个不良的开始,从此以后,我开始义无反顾地维护起社工的形象,否则总觉得对不住“专家”这个称谓。我听不得别人说社工的坏话,稍有质疑就要据理力争,像个偏袒孩子的家长,看谁的孩子都不如自家孩子长得顺眼。  相似文献   

7.
母爱让女人成长,同时也让她们有了牵挂。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担心孩子的衣食起居。担心孩子的一切。在做了母亲以后.很多白领公主竟都成了絮叨的小妇人:不管听者的感受.逢人就谈宝贝如何如何:他(她)穿的什么.用的什么.喝的什么奶粉.上的什么学校.连尿不湿的品牌都成为白领妈妈们相互交流的内容。都是独生子女,凭什么我的孩子吃穿用的就要比别人的差?我以前缺乏的东西全都要在孩子的身上补偿回来,孩子的衣食住行如果不用最好的似乎我缺少能力.比其他蚂妈差似的…… 类似的心态让白领妈妈们陷入了一个攀比的怪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累上加累。也难怪有人说.孩子.是白领妈妈心头永远的痛。那么。白领妈妈都会为孩子攀比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做好父母     
<正>不知道如何做未婚妈妈我是一个即将生子的未婚妈妈,不畏惧一个人带孩子的辛苦,但对于如何照顾生活在残缺家庭里的孩子,我的确有些畏惧。因为我不打算结婚,想一辈子一个人带孩子。现在,我应该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哪些心理准备呢?你有没有问过你自己:要孩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因为被伤害了,想生下孩子给伤害你的人以报复和惩罚?还是根本不想结婚,但却需要一个孩子陪伴自己?如果是前  相似文献   

9.
站立  浏泓 《现代妇女》2010,(1):44-44
我在中国台湾还没读完小学就跟着父亲举家搬迁到了美国。进入中学后,我开始叛逆.然后就变成了一个让老师头痛的孩子:调皮.厌学.爱做白日梦,每天幢憬的就是变成一个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  相似文献   

10.
七里河区家长:我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丈夫有了外遇。我的情绪很不好。可是我的孩子今年才上初二,当着孩子的面.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我非常压抑.很想告诉孩子真相.结束这段婚姻.可又怕影响了孩子的前途.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当我知道西班牙那个小城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只需9.2万欧元,看到那里的人们如何生活,知道那里的食品价格,特别是教育和卫生医疗的水平和条件,我明白,这些在俄罗斯是无法达到的,无论是我这辈人还是我孩子那辈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海姆·吉诺特说过:“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每个家庭的希望从老师这儿升起,每个家庭的变化也是从老师这儿开始的,我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明辉 《老年人》2007,(9):50-50
问:我自幼由养父母抚养长大。成年结婚后.因我与妻子都没有工作.加之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这给养父母的生活增加了负担。为此,我与养父母的关系闹得越来越紧张。最近,养父母提出要与我解除收养关系。请问:如果我不同意.养父母可以解除与我的收养关系吗?  相似文献   

14.
《中外书摘》2007,(6):1-1
宽容是一种心态,将忌恨、仇恨抛开,心情归零,人就会轻松。这里有一则老师教育学生如何撞得宽容的故事,很值得一读: 一天,老师叫班上每个同学各带一个大袋子到学校。并叫大家到杂货店去买一袋马铃薯。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叫大家选出一个马铃薯来,将自己不愿原谅的人的名字以及犯错的日期写在上面。再把马铃薯丢到袋子里,这是这一周的作业。第一天,同学们觉得还挺好玩的,快放学时,其中一个孩子的袋子里装了九个马铃薯.上面说的是一个孩子说他新理的头发很丑.另一个孩子打了一下他的头,还有一个孩子不肯让他抄作业。  相似文献   

15.
贺龙与关向应,一个司令,一个政委,两人友谊非同寻常。后,关向应患了肺结核。一天,贺龙的妻子薛明在延安去看望关向应,关向应说:“我与贺龙共事十多年了,我对贺龙佩服,我就希望他有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女性天地》2007,(10):58-58
我与韦某同居4年后因性格不合而分手,分手不久我感到身体不适,医生说我怀孕了。我怀的孩子无疑是韦某的。我虽不情愿生下孩子,但身体状况不允许我打胎,只能把孩子生下来。刚开始,我还有能力独自抚养孩子,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各种花费多了起来,经济上感到吃紧,于是我找到韦某要他负担一部分抚养费.  相似文献   

17.
开展识字阅读教学中,通过实践我发现孩子对识字有很高的兴趣。正如一个两岁的孩子还不会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就认识了“麦当劳”,他们一看到M符号就知道是麦当劳,有的孩子在马路上总是指着路边上各种各样的店牌。问大人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孩子们有识字的需求也为识字阅读活动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文中介绍了我开展阅读识字教学的尝试性工作.通过工作取得的一些经验,希望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8.
我很庆幸,能与敬一丹、水均益、方宏进和崔永元成为搭挡,我想我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不是一开始就干上了电视;都不是北京人;都结婚了,还都没离;都有一个孩子,都酷爱着孩子;一般都喜欢下班回家……  相似文献   

19.
血缘与亲情     
何杰 《老年世界》2010,(9):13-14
上世纪50年代,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个普通的牧民叫莫日根,他是我的姥爷,我没有见过他,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穷人。他有八个孩子,妈妈排行老五,她出生时左臂有一块圆圆的黑印,接生婆见了撇嘴道:“出生带黑痣是不祥之兆,这个孩子的命不好,趁早送人吧!”姥爷当时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20.
林月姣 《现代妇女》2010,(10):60-61
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不断地经历着苦辣酸甜咸,从碰撞到懵懂,再到大彻大悟。当我有时候看着刚出生的孩子愣愣地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常不解于我们每一个人与这个世界说不明白的复杂关系。我的老师送给我他自身感悟的20个字,仔细揣摩一下短短20个字,可以让我们得到不少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