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476名少数民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状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身体症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男生在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男生有显著差异,留守男女生在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上有显著差异;七年级的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差异,九年级的在对人焦虑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在性别、年级、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监护人、不同住宿地点、父母任一方外出等方面均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除了强化家庭功能,外出父母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加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入了城市或村镇工厂。然而,由于农民工大多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住所,有的一年要转换多个地方打工,加之我国尚未建立健全与农民工相配套的社会事业机制,外出打工的农民只好将自己的子女交由祖辈或亲朋好友扶养,监护,这些孩子成了“空巢家庭”中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抚养、监护人,有的因平时忙于农活、家务,而无暇顾及这些留守儿童,有的因文化水平低,而无能顾及他们。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及上述抚养、监护人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缺失问题日益严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从政府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湘西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许多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是:第一、政府要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共责任;第二、学校应该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第三、家长要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选择好合适的代理监护人;第四、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提高人口素质,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中西部7省的调查数据,探究社会支持体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留守儿童感知到的各项社会支持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留守儿童学习投入,教师情感支持影响最深,同伴支持次之,家庭支持再次之,教师认知支持影响最小,且同伴支持对专注投入影响最高;(3)教师情感支持与父母支持、同伴支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认知支持与父母支持、同伴支持影响相互独立。针对数据分析结论,提出加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建构,注重不同主体间的联结协作等建议,以促进留守儿童增加学习投入,进而提高其学业成就,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7,(6):42-42
在种子计划开始阶段,屈金梅针对全村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首批建立了全村的21名“留守儿童”档案以便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有:人格发展不良,心理健康水平低,行为问题突出,学业成绩不良,生活状况差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亲子关系缺失,社会支持欠缺,监护人水平低,学校周边环境差等.应对策略有: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参加各种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教师培训;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采取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9.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榆林、渭南、安康三地市的农村乡镇初中抽取25个自然班,采用MHT量表,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这种家庭非完整性以及亲子关系的非连续性,使儿童所能享受的关爱度和指导力下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三个维度上差异极为显著;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母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父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异;而母外留守儿童与父母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留守女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男童。最后,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不良心理行为的易感期,因而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应受到关注。亲子分离造成的亲情缺失、监管缺失和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前留守儿童比较敏感、内向、悲观、焦虑等不良心理特质。亲子分离和教育意识与方式是造成学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核心因素。学前留守儿童心理重建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解决亲子分离、完善监护制度,促进亲情回归;国家、政府、社区推出一系列扶持措施,防止亲情流失;父母之间建立合作互助组,形成亲情共享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享受亲情呵护、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高父母及代理监护人的教养意识,优化教养方;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意识、方法来提升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质量,促进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的温暖,与父母聚少离多,祖辈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近人意之处,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亲情、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另外,父母的长期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近些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中监护人的设立与监护能力、监护职责与责任、监护监督的缺陷分析,指出应当以促进、支持和复原有效监护为原则,通过修订法律法规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保护,学校对其关爱不周到,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应当从社会、家庭、学校几方面同时入手,父母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学校多走访调研,多开展兴趣活动,以改善其周围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对六省市20 898名3—6岁农村儿童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评估,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焦虑感、抑郁倾向和攻击性行为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情绪识别与应对低于非留守儿童。为加强对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综合主题活动,二是在班级建立亲情图书角,三是开展家书传递和其他亲子交流与沟通活动,四是按月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生日会活动,五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幼儿园的教师进行培训,六是积极做好家园工作,七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观察评估与支持工作,八是加强专家支持力度。为了分析项目的实施效果,对9 665名3—6岁农村学前留守儿童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发现:学前留守儿童增强了对父母的感情,更加关爱爷爷奶奶,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更加喜欢阅读故事,更加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同时,他们提高了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开展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程务工,加入到民工潮的行列,他们的子女成为留守儿童。与此同时,很多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失范的道德教育问题,其中家庭道德教育缺位、学校道德教育错位和社区道德教育移位是其主要原因。转变父母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监护人树立科学的道德教育观,端正学校办学理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举办家长学校,净化农村社区环境,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它亲属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存在严重的监护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寄宿制为主导,家庭、政府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协调作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城镇化进程加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随之出现数百万留守儿童。调查发现,85%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管,而年迈体弱、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辅导和生活监护的需要。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不畅,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作者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从留守儿童本身,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入手,提出三种切实可行的介入应对措施,即社会工作急需介入留守儿童的个案咨询和辅导、介入留守儿童互助支持小组活动、介入留守儿童家庭的亲子沟通。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文章以近三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为依据,综述了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主要弱势群体之一。在当代社会,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实地调查,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留守儿童内心渴望接触新事物,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并提出留守儿童并非都是孤僻的群体。分析了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98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个别维度得分和检出率偏高;社会支持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预测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