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酒后驾车行为犯罪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于酒后驾车不仅认定标准过于宽松,而且处罚标准也过于宽纵.在酒后驾车的严重现实危害面前,确有必要将本属于行政处罚范围的酒后驾车行为有选择性地予以犯罪化,其刑事政策上的根据在于治理酒后驾车的国际趋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土背景,其刑法法理上的根据在于风险社会理论和法律父爱主义.建议根据我国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将酒后驾车中的醉酒驾车行为以及5年之内因为饮酒驾车被行政处罚两次以上又饮酒驾车的行为规定为酒后驾车罪,并设置两年以下的自由刑和相关资格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酒后驾车现象一直处于较快增长的态势,由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酒后驾车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风险社会、制度层面、文化层面、执法力度、安全意识等方面可以对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进行社会学解读。要解决酒后驾车问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教育。  相似文献   

3.
近期酒后驾车肇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孙伟铭一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同时政府也在关注此类行为。从今年8月15日开始,全国公安交通部门开展了为期两个月打击酒后驾车的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效果明显,酒后驾车导致事故死亡人数明显降低。但是专项行动毕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关于交通肇事的法律规定本身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刑法中增加危险驾驶罪,从而更加有效地抑止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最近成都市发生的一起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肇事案,引发了人们对酒后驾车、尤其是醉酒驾车如何处罚和适用法律展开了激烈争论。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醉酒驾车的现行规定的不足,借鉴国外相关国家在此方面的经验和法律规定,从我国刑法有关犯罪构成的理论方面入手,分析了醉酒驾车的法律责任。事实上,醉酒驾车本质上就是一种犯罪行为,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处罚,但需要立法机关对此做出相应的立法解释或修改,以完善该罪名合理的处罚幅度,便于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执行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遏制日益频发的醉酒驾车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共同饮酒人的酒后驾车劝阻责任应在共同侵权的框架下解决。但共同过错并不是这种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这并没有贬降过错本身在共同侵权行为中的作用,并扩张侵权行为的适用范围。建议在民法典侵权责任一编单独规定,与司机共饮者对司机负有相应的驾车劝阻责任。是否尽到该义务,实行加害人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6.
可乐闪读     
那些听起来天方夜谭的故事,往往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拉风】男子酒后驾车用活蛇吓警察2006年11月11日晚,行驶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郊区的一名司机在见到警察后突然转向,被警察勒令停车并接受呼吸式酒精测试,结果发现其血液酒精浓度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上限。男子发  相似文献   

7.
在接连多次发生醉酒驾车造成行人伤亡的严重事故后,中国眼下开始严厉打击酒后驾车。据《中国日报》报道,2009年上半年北京有97人死于跟醉酒驾驶有关的事故中。在北京,警察显然是动真格的,我在8月21日夜里亲身领教过。  相似文献   

8.
读者问:孔某驾车参加婚宴,喝了酒。因酒后不能驾车,就找我帮忙代驾。我在代驾中因超速行驶导致行人戚某受伤,交警部门认定我应负事故全责。戚某要求孔某赔偿损失,孔某却说事故是由我违章驾驶造成的,应由我来负责赔偿。请问,我无偿帮忙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律师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为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  相似文献   

9.
知明 《今日南国》2010,(4):64-64
越是侵权法文明史发达的国家,在治理酒后驾车方面就越显著。侵权法给每个人赋予了照顾他人的义务,违反此义务,有可能产生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最近和一些老友聊天,发现有的老友怨气较大,对很多事都看不顺眼,心情比较压抑。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西汉宣帝时的丞相叫丙吉,他的车夫好喝酒。有一次,车夫酒后驾车弄脏了车子,丙吉的下官骂了车夫一顿,要赶走车夫。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4,(23):46-47
常律师:你好!2004年9月1时许,我叔叔酒后驾驶轿车,违反禁行规定逆向行驶,先将一骑车人挂倒(后经鉴定为轻伤),之后继续驾车与停放在路边的桑塔纳发生剐蹭,又将正常行走的两个儿童撞起后落地,致二人当场昏迷(后经鉴定均为重伤)。我叔叔又在未采取任何制动措施的情况下,与一辆正常行驶的出租车相撞,致车上乘客受伤(后经鉴定为轻伤),并致该车尾部与另一轿车左前部相撞。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醉酒驾车致人受损的交强险赔付问题。在分析了矛盾双方,即法院与保险人的观点后,指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2条应优先适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同时,第76条与第22条中涉及的"财产损失"时,均是从广义上来适用的,即"财产损失"应当包括"人身损失"。文章指出,在保险产品设计中,将酒后驾车列为除外责任是符合风险管理基本原理的。发生醉酒驾车导致交通事故的,保险人除按规定垫付抢救费用以外,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均不应承担垫付和赔偿责任。文章提出了逐步改变个案判决要求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做法;对有酒后驾驶记录的被保险人提高保险费率;"醉驾入罪"及实施并完善道路救援基金制度,以最终实现交强险制度的本义。  相似文献   

13.
把车还我     
一个哥们儿就喜欢酒后驾车,一次,回家时正碰上警察在查车。就在他暗叫倒霉,下车接受检查的时候,警察接了个电话,捧着手机,指手画脚,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他一看有机可乘,就悄悄地返回车里,趁打电话的警察不备,风风火火地把车开回了家。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百姓生活》2010,(2):32-32
把车还我 一个哥们儿就喜欢酒后驾车,一次,回家时正碰上警察在查车。就在他暗叫倒霉,下车接受检查的时候,警察接了个电话,捧着手机,指手画脚,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他一看有机可乘,就悄悄地返回车里,趁打电话的警察不备,风风火火地把车开回了家。  相似文献   

15.
特纳尔存一次酒后驾车时,撞死了一名叫苏珊的年轻姑娘,她还在上高中。当时他接受了一项由姑娘的父母提出的处罚:每周要给死者的父母寄一张支票,支票必须是开给苏珊的,金额为1美元。而且要在以后的18年的每个星期五寄出。  相似文献   

16.
某省某市人大代表金惠良酒后驾车打伤多人,并大肆辱骂民警,被警方依法扣证并治安拘留7天。2005年12月17日,金惠良结束拘留,继续当他的人大代表。当地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为此表示,“人大代表也是人,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对这位负责人不负责任的发言,笔者难以苟同。人大代表当然是人,当然可以犯错误。但也要看他们犯的是什么错误,像“酒后驾车打伤多人”“,大肆辱骂民警”,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错误”也能犯?这种情况,倘若用“也是人”来轻描淡写绝非理智之举。想一想也难怪,这儿的人大负责人都这般“另类”,他统领下的代表也就难免这么“特别”…  相似文献   

17.
酒精作用下驾驶人心理生理及眼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后驾驶对道路交通安全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对驾驶人心理生理及眼动特性指标筛选的基础上,分析驾驶人体内酒精含量与心理特性的关系。对比不同酒精摄入量下驾驶人皮电变化特征,结合心率散点图建立庞卡莱截面,分析酒精作用下驾驶人生理特性。对比不同酒精摄入量下驾驶人注视、眼跳和眨眼的变化特征,分析酒精作用下驾驶人眼动特性。揭示出酒精作用下驾驶人心理生理及眼动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制定酒后驾车的相关标准、法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规定,醉酒驾车一律入罪,目的在于加大打击醉酒驾车的力度,有效预防醉酒驾车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以尊重人的生命。但这样的规定存在许多问题,有损于刑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也很难在生活中实施,最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传媒的力量日益崛起.从早期的张金柱酒后驾车撞人案、刘涌黑社会性质犯罪案到前不久的习水公职人员嫖宿幼女案、邓玉娇案、杭州飙车案.传媒的力量得到了充分显示,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内在张力进一步增大.传媒与司法的冲突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20.
<正>代驾公司:热情高涨吆喝服务前不久的一个晚上,市民张先生开车前往一家酒店参加同学的婚礼。席间,久未谋面的同学们觥筹交错,宴会结束时,张先生已略有醉意。"如何把车开回家?"这下,他犯了愁。张先生原本就是一个十分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酒后从不驾车,再加上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