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工学结合”这一高职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如何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五跟进”学生党建工作实践模式的实施情况,对高职院校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形成受制于高职院校的“路径依赖”障碍和能力障碍以及企业的参与障碍。有效推动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关键是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作为工学结合模式创新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学交替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工学交替和创业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入手论述二者的关系,高职院校实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整体地推进创业就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教师是引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创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师激励机制,发挥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某高职院校教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文章主要研究我国职业院校英语课程体系以及国内外先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应我国职业院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高职院校应结合校企合作和机制创新,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分析高职英语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实践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
职业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或能力:马克思主义运用力、完善的品德心理结构和职业技能。职业力的提升,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方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职院校纷纷走上"工学交替"的快车道,在"工学交替"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定向的前提;是提高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运用力的根本途径;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高职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提出建立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并积极探索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自卑、焦虑、孤独等心理及行为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及成因,并给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高职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与要求,可以从动力、领导、整合、激励、预警、保障、评估等多维向度,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相比较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困惑心理、厌学和消极心理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热点。笔者在剖析工学结合由来与含义的基础上,指出工学结合是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有效途径,学校与行业多方深度融合是有效实现工学结合的必要条件,规范化的管理是保证工学结合卓有成效的关键,并对“工学循环交替、技术层次上移”和“以他方为中心”的两种工学结合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已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地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式,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针对性地完善工学结合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包括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产学结合、加强实习过程管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企业大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纵深化发展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企业与职业教育合作的有效途径.依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大学在高职校企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企业大学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是实现校企合作纵深化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文章阐述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更好地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被称作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政府、企业(产业界)、行业、学校、学生诸多方面。其中,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的推动是很重要的动因。文章通过比较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这四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政策法规的异同,指出政府可以从政策引导、组织机构协调和财政经费投入三方面,对工学结合的运行进行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是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必然选择."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