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钦在《学术论坛》2006年第12期撰文指出,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哲学思辨,是生态伦理学的重要内容,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生态伦理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必须立足于人类自身,立足于人类的整体利益。人类整体利益包括两个维度,即人与自然维度上的人类整体利益和人与人维度上的人类整体利益。我们在建构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时,不能撇开政治、经济利益背景,抽象地构建面对自然的“类”的生态伦理学,而应当研究面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的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实践功能只有着眼于人一人的维度上的人类整体利益,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在人与人的维度上,协调同一时代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不同时代的本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在生态资源分配和利用中的利益冲突,促进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2.
德勒兹伦理学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对主体提出了一种后人本主义的坚定的游牧想象。它在尊重我们时代复杂性的同时做到了对相对主义的后现代及其他表现形式陷阱的规避。德勒兹伦理学是新斯宾诺莎主义的伦理学,建立在一种积极的关系本体论基础之上。关系本体论需要寻找到他异性对当前条件尚未支持的价值与力量的肯定流变进行推动、调动和思考的方法。只要人们需要通过集体努力让当前条件产生或现实化,来推动人们的相互交流出现质变,就要践行肯定的伦理学。生成小民族的过程一定涉及生成女人,它是包括人类与非人类参与者在内的实用伦理任务的核心。游牧伦理学涉及本体论的关系性、情感性和承受性诸方面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下述有关莫兰论复杂性伦理学的三则译文中,第一则概述了复杂性伦理学包含的各种要素;第二则陈述了复杂性思想和伦理学之间的必然联系;在第三则中指出,未来的伦理学与政治的结合将应同时促进个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学认为,人不是世界存在的中心,而是人类全部活动和思考的中心,它是人对其与自然界关系及其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5.
英语文献中机器人伦理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机器人伦理学,关注如何把机器人设计成符合道德规范的主体,以及如何与机器人互动,学者就此提出了实体进路、关系进路、价值敏感性进路等设计道德机器人的方法,并探讨了设计中可能面临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冲突;二是机器伦理学,探讨机器人能否成为道德代理者并承担道德责任,以及对机器人进行道德约束的必要性等问题;三是机器人应用的伦理学,对机器人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特定问题进行伦理反思,聚焦于护理机器人可能导致的诸如人的安全、尊严、隐私和自由等问题.这些问题尽管尚未获得一致答案,但相关探讨明确了问题域,为推进机器人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框架.尽管当前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整体趋势是关注机器人使用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但是,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机器人与人的互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应成为伦理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环境伦理学所设定的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分析了环境伦理学以生命中心主义为前提、离开与人的关系孤立地考察非人类生命体的内在价值所导致的种种谬误,不同意其反人类中心主义、反人道主义的性质。作者认定人不仅和其他生命体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能动的,在改造环境中适应环境,必然对自然系统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因此当今人类为实现自身价值,在对环境自觉改造的同时要给这种“破坏”以有意识的补偿,人类就是在这种改造与补偿的双重过程中存在与发展,不断求得真善美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了人类存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编辑伦理学的伦理思考张晓云一、伦理学、编辑伦理学概述简而言之,伦理即阐明道德的道理。伦理学就是道德哲学。伦理学研究的客体是道德。所以伦理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同义异词,都是指社会道德现象,所不同的是,道德主要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相似文献   

8.
文学失范的现实危机,催生了文艺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的出现。文艺伦理学是文学与伦理学文化互动的结果,它将人类生活的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活动准则应用于文学领域,为人类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系统。文艺伦理学的建立是为人的存在和生活提供一种更具价值的追求方向,体现了善和美的统一。同时,艺术审美和行为善良也是人生意义生成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我们时代问题的聚焦处。技术是实践,是人类的设计和创造,伦理诉求是技术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技术力量的强大和影响之深远、发展之迅猛,其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是我们需要技术伦理学的原因。技术伦理的研究应当深入到“技术本身”。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深入到了它的基础层次。我们的身体也由技术的出发点变成了技术塑造的对象和材料。由此提出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和伦理问题,要求发展出一些新的原则。技术伦理学应当是一门实践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初兴未久的生态伦理学,将人置入生态系统加以考察,对“人在自然中的地位”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一认识成果,不仅正改变着伦理学对人的某些传统看法,而且正拓展着当代人整个伦理思考的视阈。人类一旦普遍接受其新的人观,便有可能基于更高程度的觉解,维护和创造其赖以存续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一种新的伦理学理论,这个理论融合了国际计算机伦理学界一些学者的著述而开始形成。由于这个新的伦理学理论根植于亚里士多德学派,我称它为"繁荣伦理学",虽然它也包含了一些使人联想起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尽管繁荣伦理学根植于古代伦理学理论,但它的基础是近年来对于有生命的事物、人性和宇宙基本性质的科学洞见——这些来自今天的信息理论、天体物理和遗传学的思想;并且通过这些科学洞见,繁荣伦理学为人们所了解。繁荣伦理学可以很方便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称之为"以人类为中心的繁荣伦理学",专门集中关注人类——人类的行动、价值和品质。第二部分,我称之为"普遍的繁荣伦理学",运用于宇宙中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包括人类。与其说繁荣伦理学取代了传统的"重大的伦理学理论",不如说它很可能加深和拓宽我们对于传统的"重大的伦理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当代灾疫问题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而是融入了更多人为的因素,它是由工业文明以及由创造工业文明的人所造成.灾疫防治的伦理学思考正是立足于人,寻求人的生命与自然宇宙的律动规律,明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章试图从灾疫防治的伦理学检讨、灾疫防治的伦理学依据、灾疫防治的伦理行动方案.探究人类在灾疫防治中应有的伦理行动.  相似文献   

13.
“非典”引发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不仅引发了人类对SARS病毒的医学思考,而且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伦理学思考.面临重大疫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在更高层次获得统一;职业道德要求无疑应该高标准并成为必须的选择;国难当头,追求经济利益必须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的需要为重;自我保护要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环境道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人类经历了从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到新人道主义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应的是,伦理学发展也经历了从传统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到发展伦理学的不同阶段。其中,发展伦理学是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类伦理学。它从回答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出发,在"天道"、"人道"和"物道"的关系中重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以此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根据,从而解决人类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是一门探讨伦理和道德的古老学科.在古代社会和许多非西方文化传统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是伦理学的一种重要使命.然而,受机械论自然观和二元论的影响,近现代西方的主流伦理学却忽视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维度,甚至否认人对自然本身负有的伦理义务.在许多哲学家看来,这是导致现代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而,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就成为了新兴的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使命.梳理环境伦理学的现代建构历程及其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框架,还有助于我们建构适宜于思考人对自然之伦理义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科学研究以及由技术主导的科学创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法预见的后果和潜在威胁,尤其是近20年来生物技术的研究可能会危及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因而科学研究与伦理问题是密切相关的。为了应对这些难题,减少生物技术带来的威胁,有必要运用伦理理论来反思技术科学的发展。在欧洲传统中有三种主要的伦理学模式,即美德伦理学、功利主义(后果主义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它们被理解为对美好生活进行探究的答案,问题是哪种模式最适合回应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挑战。美德伦理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实现个人美好生活的问题,不适合探索全球化时代的伦理问题。功利主义不是最好的追求美好生活的路径,同样不能作为一种解决当前科学发展问题的伦理学模式。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论伦理学反对人的工具化,能对决策和行为的理性原则进行反思,可以在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使人类不会在现代社会中完全迷失方向,因而更适合在全球范围内回应当今技术科学发展带来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伦理学体系是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与道德文化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其中伦理学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由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即学科的外在规律所决定;伦理学的文化知识体系是由人类伦理思想加过德认识的发展状况,即学科的内在规律所决定。据此而论,世纪之交的中国伦理学走向:在道德价值观念方面,仍将保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性质和方向,在道德文化知识方面,将以价值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和群体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休谟彻底抛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真理观,将道德的是非标准建立在人类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开创了德性伦理学的情感主义路径。这种伦理学认为,同情是德性区别和形成的源泉,以情感为基本内容的道德德性的进步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基本趋势。休谟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现当代伦理学的发展。通过其与其他伦理学的比较,有助于理解当代西方主流伦理学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把握伦理学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是人类能否走出生存困境的关键。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不足之处,突破了传统人道主义对人性的理解,实现了从个体意识向类意识的转变、从绝对主体意识向有限主体意识的转变、从享乐意识向生存意识的转变、从现世意识向未来意识的转变。发展伦理学的伦理性质是为了有规范的人的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的发展"应当是为了有规范、有节制、有约束的人类整体的发展;应当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为了人类生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伦理学旨在探究农作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农业的应然状态,与发展相对成熟的环境伦理学相比,它具有不同的理论侧重点,可对环境伦理学作出补充甚至超越。表现为农业伦理学聚焦作为基本实践活动的农作,关注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对环保有直接性和主动性;农业伦理学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直接促进人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