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生命权入宪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命权未予以明确保障是我国现行宪法的一大缺憾。生命权是最基本的宪法权利,没有生命权其他权利皆无从谈起,宪法对生命权保护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生命权问题涉及死刑、正当防.卫、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争和反战、自杀、安乐死、堕胎、计划生育等多领域,需要刑法、民法、赔偿法、计划生育法、国际法等一系列部门法加以规范和解决。将生命权栽入宪法是其他部门法保护生命权的基础,是形成一套保护生命权的法律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杀系个人采取主动的方式结束自我生命的行为。现代社会的自杀问题比之传统社会更为严重 ,已经造成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公众精神的巨大痛苦和社会的重大难题。现代人的自杀行为虽然与精神疾病 (如忧郁症等 )有密切关联 ,但主要的还不是精神疾病所致 ,而是现代人独特的对待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所引发的。所以 ,要解决现代人之自杀问题 ,必须从社会与人生两方面着手 ,尤其是要有对待生命的正确的态度和对生活意义的正确把握 ,并寻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陈天华蹈海自殉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陈天华在反《规程》斗争中的态度、表现和对日观三个方面对既往研究中关于陈天华的自杀是由《规程》引起,并断定其死是为激励同胞坚持反日的传统观点进行了驳论。然后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了陈天华的心态,认为他的自杀有一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且是其长期忧郁心态发展到极致而又不得自解的必然结果。他的自杀既有着特定时代、国情和留学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着个人家庭、经历与世界观等内在原因。这种自我结束生命的行为虽可轰动一时却不能救民于万世,确“死非其所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态度的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目标样本,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自杀态度问卷(QSA)等对2638名兰州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40.91%(1044/2552),各因子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焦虑、抑郁等;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10.93%(279/2552);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者占24.02%(613/2552)。结论:兰州市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并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人数较多,对自杀行为及自杀态度的认识不容乐观。其中女生多于男生,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应及时采取综合性干预,以降低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态度的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目标样本,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自杀态度问卷(QSA)等对2638名兰州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40.91%(1044/2552),各因子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焦虑、抑郁等;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10.93%(279/2552);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者占24.02%(613/2552)。结论:兰州市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并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人数较多,对自杀行为及自杀态度的认识不容乐观。其中女生多于男生,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应及时采取综合性干预,以降低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一个需要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的自杀其深层的动因是不合理的生命观。高校德育理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正确对待生命中的痛苦及对死亡的合理认识并在责任担当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由此起到从根本上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粤西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粤西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9%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61.1%的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持更否定排斥的态度;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8.
宋代自杀女性以死亡缘由是否符合社会主流观念,分为维护主流价值观而死的节烈自杀女性和因个人情感或利益矛盾而死的因私自杀女性。以宋代死亡异象、丧葬之事和身后影响等史料为基础,探讨节烈自杀、因私自杀女性身后之事的异同,认为宋人对待不同自杀女性的态度差异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同时自杀女性的身后事宜处置和记述对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化和再造:国家通过旌表、制定丧葬制度和官员祭祀等途径促使国家意志和社会观念融合;士人响应国家意志,并传播至社会各阶层;普通民众在参与丧葬活动、传播灵异故事中得到教化。同时,民众和士人又通过传播故事、形成风俗等方式反馈和再造着主流价值规范,社会各阶层的意识形态通过此过程融合和凝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自杀一般不构成犯罪,但造成自杀的原因复杂,其中不乏教唆、帮助者的恶意行为。教唆、帮助自杀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因刑法无明确规定,对其刑事责任的认定较为困难。学界、司法实务界倾向以故意杀人罪对该行为定罪处罚。但笔者认为,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与故意杀人具有实质的不同,故应独立规定为犯罪,并就此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立法构想,以抛砖引玉,期望对立法完善略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医助自杀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助自杀的合道德性主要表现在其基本原则、价值目标、道德可能三个方面。医助自杀遵循“自主”的基本原则,即医助自杀是病人自主自愿的要求,符合病人的自主性;医助自杀的价值目标是“人的尊严”,即医助自杀使病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保证了生活质量;医助自杀的道德可能性是“死亡权”这一自然权利,即医助自杀使得病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了“有尊严的死亡”。当然,医助自杀必须考虑双方自主、医患关系持续良好、无其他替代方案、监督体系完善等条件,如此方成为可能,且合乎道德。  相似文献   

11.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的我国,社会矛盾加剧,自杀危机事件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也使我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根据自杀危机事件的巨大危害性、自杀方式特殊性、严密计划性和极强的目的性等特点,我国政府必须从社会层面着手,通过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合作来建立长效的自杀干预系统:树立实事求是和科学理性的态度;构建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针对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建立起自杀预防的长远规划;建立完善的自杀研究和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2.
胡河清的自杀,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体生存现象。它蕴有深层的文化象征意义。他实际上是被阴气沉沉、缺乏生命的光与热的旧文化所杀。他的死于人们是一种醒示,其促使人们以更为坚决的态度转向生活的秘密中心。转向赋有其他生命向度的异质文化以寻求启示,转向更为透明、更为结实、更为深沉和博大的新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并无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司法实践通常将其作为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处理。根据行为人主观是否为恶意、客观是否造成了死亡后果为标准,将实践中教唆自杀的情况分为三种进行甄别。可以认为,对于主观上出于恶意、客观上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教唆自杀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建议针对此类情形在立法中增设教唆自杀罪;对于帮助自杀行为,应当认为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尚未达到动用刑法处罚的程度,故而将此行为作非罪化处理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生命的宝贵性和其他特性,我们认为对生命权的损害赔偿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受害人生命的补偿,生命虽无价但并不意味着其没有价值,不可用金钱衡量,所以在此我倡议可以变通命价制度以为今用;二是对受害人近亲属的赔偿,一个生命权得到丧失对其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带来物质或精神上的伤害,这是无可非议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一个需要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的自杀其深层的动因是不合理的生命观。高校德育理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正确对待生命中的痛苦及对死亡的合理认识并在责任担当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由此起到从根本上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质押制度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债权担保方式。我国现行《担保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质押担保法律制度。质押具有从属性、支配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和优先性等法律属性。质押设定的关键是明确质押当事人和质押标的物。我国的质押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粗漏之处,尤其对动产质押的标的物、转质等问题,宜作进一步规定。   相似文献   

17.
当前很多高校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行政规章制度,拒绝为大学生自杀承担法律责任。高校这种以部门行政规章为依据,规避自身对大学生自杀承担法律责任的做法,是对国家法律制度的误解。本文对我国教育行政规章进行了解读,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自杀事故中承担责任的原则,提出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妥善处理此类教育纠纷,以切实维护高校与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大学生自杀属于学校免责事由,但实践中学校为大学生自杀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却几乎成为通行做法。本文通过对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和个别访谈,对大学生群体关于大学生自杀法律归责的认知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实际规则与纸面规则存在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北京纪事》2014,(3):18-21
在人们对自杀的普遍观念中,都觉得青少年因为心理不成熟,自杀率最高,但其实并非如此。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青少年自杀率远低于老年人,而且这与全球的情况一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率领的课题组所完成的一项全国自杀率情况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城市老人自杀率的大幅度上升,急需社会关注。 专家分析,老年人自杀率高主要有四种原因:躯体疾病增多;退休后角色转变,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老伴或亲友去世,生活孤独;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自杀是威胁人类也是威胁中国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学家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最好方法是助人自助,本文主要从心理咨询角度论述自杀危机干预成功的秘诀是促进当事人的自我成长。本文在分析了自杀和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后,提出了“‘当事人自我成长’的自杀危机干预模式”,并详细论证了它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