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积极倡导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而音乐作为文化的分支也同样如此.本文以“中华民国”时期传统音乐的流向、变迁为视角,旨在理性地分析造成音乐目前现状的根本原因,定位音乐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发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从而为如何深化我们的文化国际影响力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寻求新的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书法家与教育家。他的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艺术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彰显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二是具有简洁流畅的音乐风格;三是体现了深邃淡雅的审美意境;四是开创了合唱的先河。而李叔同的先器识而后文艺、以学生为本等音乐教育理念,也对当今实施的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领域,基督教音乐是较早也较大规模地来自西方国家的音乐种类之一。它的到来使中国音乐开始了蠕动与变异,也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代表本世纪初期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始形成的学堂乐歌,虽然其形成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是源于日本的“唱歌课”,但仍无法忽视近代基督教音乐对它的形成产生的那些基础的间接性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开始,便有了我国近、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它的出现在我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确立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也受时代的局限,没能在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上形成中国特色.研究这段历史,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学堂乐歌之得失.  相似文献   

5.
李丽 《南都学坛》2005,25(4):35-36
中国近代学堂乐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涵盖人民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希望的内容,对近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作用:抵御外强,抗击侵略的斗争性;唤醒民众推翻封建压迫的反抗性;树立新风尚,塑造中国年青一代的教育性;提倡妇女解放,破除迷信的反封建性;赞美祖国,激人奋进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中,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利益和要求的新的音乐实践──—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人们对我国近代新式学校所设唱歌课及其有关实践活动的统称。它是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成果,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既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西方国家的科学文明,同时也传播了西洋音乐文化,促进了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为我国现代音乐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它的产生是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堂乐歌,作为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近代中国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是资…  相似文献   

7.
禹权恒 《东方论坛》2014,(5):121-125
"日本体验"是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堂乐歌运动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它伴随着新学的诞生、发展,使救亡图存和富国强兵等新思想和西方音乐文化有效地在中国大地普及,为"五四"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初期白话诗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清末学堂乐歌是五四文学启蒙运动的前奏之一,学堂乐歌歌词还是最早的白话体作品之一。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运动孕育和启发了中国现代诗歌与中国现代启蒙文学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铭贤学校作为山西近代教育的先驱之一,受到中国乐教传统和西方乐教思想的双重影响,重视"乐教"等美育形式,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以《铭贤歌集》为代表的铭贤学堂乐歌。这些学堂乐歌在铭贤学子接受美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铭贤学子在自然审美中学会仰观俯察、生爱向善;在社会审美中学会爱国乐群、尚德励志;在艺术美中传承翰墨,最终达到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的美育目的。铭贤学堂乐歌的审美意蕴及其美育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存古学堂从书院到学堂的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书院到学堂的历史进程中,受“中体西用”教育观的影响,清政府设存古学堂与新学制并行,以“保存国粹”。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以大文化为背景,从一个侧面阐释了新学制建立的不易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音乐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署名"我生"的<乐歌之价值>是一篇从学理层面探询音乐教育功能的重要文献.它在不忽略音乐的社会和政治功能的基础上,又从音乐自身的视野对音乐对于身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对于人的美的观念的形成以及对于圆满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层面作了详尽的阐发,显示了一代学人对音乐审美本质及其学理层面的自觉探求,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02年,袁世凯创办的北洋军医学堂,开辟了近代中国军事医学医务教育的道路.1906年,陆军部接管,更名为陆军军医学堂.从北洋军医学堂到陆军军医学堂的发展沿革,反映了近代中国军事医学医务教育的缓慢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诗经》宫廷乐歌除了在语法学、音韵学和修辞学等方面具有辉煌的成就外,还有表现形式的综合性、四言诗体的开创、多赋法而少比兴以及葳蕤炳蔚、温厚难洁的语言艺术等。这些艺术成就的取得.使《诗经》宫廷乐歌和民歌及其他作品一道,共同汇合成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歌曲源起与发展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歌曲是西乐东渐的产物,迄今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一音乐体裁具有精致的结构、美妙的旋律、鲜活的音乐形象及富有灵性的音乐语言与诗歌语言浑然于一体等特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也经历了从借鉴、模仿到融会贯通,从摸索、总结到实践创新的发展历程,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与强烈的时代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祭祀文化与先秦郊庙乐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文化是种古老的文化,先秦郊庙乐歌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因郊庙祭祀而产生,又为郊庙祭祀所用,所以,其创作要与祭祀文化的天命观、孝道观、功利观等相适应,这样才能达到感天地、通神明、神人敦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期词学家虽然因尊体的立场而徘徊在文学革命的边缘,但也意识到词体的存续危机,龙榆生、叶恭绰等主动寻找词体与新文艺相融的机会,提出以词体为参鉴范式创作新体歌词的构想。萧友梅、黄自等音乐家也希望以词体为“文化要素”,使本源于西方歌曲体裁的新体乐歌承接中国音乐文学传统。词学家与音乐家联合组织艺术社团,参鉴词体的特征创作了一批兼具声辞之美的新体乐歌,为新民族音乐的发展打开了一条路径,也增强了词体的时代性。但词体与新体乐歌植根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前者为传统士人阶层私享的古典文学体裁,后者则需发挥团结教育民众的社会功能。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众文艺运动的高涨,词学家与音乐家的关系逐渐疏离。但从文体的角度言,词体与新体乐歌的联结有着充分的合理性,值得当代创作者再次审视。 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教我如何不想他》与"学堂乐歌"的产生原因及创作形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阐明两者有着"旧瓶装新酒"与"新瓶装旧酒"的联系。并且结合对《教》词曲构成的辨析,得出结论,即《教》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但它却始终坚守着中华音乐文化传统内核。本文对我们现今的音乐文化建设不无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集美学校校歌》于1918年2月开始创作,同年3月发布,其后有过几次修改,今天演唱的《校歌》最早刊登在1933年出版的《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廿周年纪念刊》上。《校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多声部合唱音乐,歌词属于原创作品,其结构与《黄河》的歌词结构基本相同;《校歌》的曲调是精选而来的,与张秀山1913年编配的《黄河》相似,可以溯源到1905年沈心工创作的《黄河》。《校歌》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也时刻激励着集美学子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抵制英国、丹麦、美国等列强对我国电信主权的侵略,维护国家利益,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州马尾开办了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在1876年4月至1877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了140多名电报人才。该校培养的电信人才,不仅在福建、天津、台湾等地的电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了天津、南京、上海、台湾等地电报学堂的创建工作,并培养了一批后继电信人才,为我国的电信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20世纪之交,报馆与学堂成为天津近代人文知识分子首选的栖身之地。这使他们在传统文人的“仕”、“隐”之外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也推动了天津文学的变革。报纸改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写作方式,推动了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形成,也促进了文学品种的热点转化。而学堂的基础教育中蕴涵了最基本的人性启蒙和理性思维,并孕育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天津近代文学的发展,与报馆、学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