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优选论通过普遍的、可违反的制约条件在各类语言的不同等级排列中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优势使它成为普遍语法理论,其理论原则和分析方法被应用到包括句法在内的其它语言研究领域。运用优选论来解释汉语倒装句的生成原理,不仅可以为其筛选出最符合语法规则的优选项,还可以对其它候选项的语法偏离度进行排列,这是仅仅基于句法理论或其它的理论难以办到的。这体现了优选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优选论的理论框架,运用优选论层级排列的限制条件解释语言现象的方法,回顾优选论在句法、音系等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并简要介绍优选论在语义学、语用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优选论在汉语语言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和发展,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优选论的角度讨论疑问结构的生成过程。优选论框架下的疑问结构分析是优选句法的一个经典话题。文章从形态标记、焦点化以及经济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与以往分析所不同的限制条件来描写和解释wh疑问结构的生成过程及其差异,指出限制条件间是相互冲突的,层级排列是调解冲突的关键。优选论为描写语言系统不同的外化形式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优选论为基础探讨汉语变调域构建的过程、方式及涉及到的因素等问题,指出了变调域的构建是在韵律制约条件和形态-句法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并提出了这两类制约条件交互作用方式表现出的四种类型,为汉语不同方言中变调域构建过程提供了类型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优选论认为普遍语法是一系列可违反的制约条件,语言差异的本质就在于制约条件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层级排列。英汉两种语言特殊疑问句句法操作以及疑问词位置存在差异是与特殊问句相关的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不同的结果。在英语中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为:OP—SPEC〉〉OB—HD〉〉FULL—INT〉〉STAY,而在汉语中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与之相反,为STAY〉〉OB—HD〉〉OP—SPEC。  相似文献   

6.
短语音系学主要从音系的角度探讨句法与音系的接面问题,传统研究主要以直接句法作用论与间接句法作用论为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优选论的发展,以优选论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成为了该领域的主流。文章概述短语音系学的主要理论及发展脉络,以期促进音系—句法互动关系研究基本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短语音系学主要从音系的角度探讨句法与音系的接面问题,传统研究主要以直接句法作用论与间接句法作用论为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优选论的发展,以优选论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成为了该领域的主流。文章概述短语音系学的主要理论及发展脉络,以期促进音系—句法互动关系研究基本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了"的"后名词短语的主题化过程中要遵循的制约条件,解释了汉语"的"后NP/DP的主题化过程中的不对称现象.并进一步用优选理论讨论了当汉语"的"后NP/DP被指示代词修饰时的主题化现象.由于优选论具有兼容句法、语用等多种因素的优势,可以解释单从句法层面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形式的发音严格受语音环境制约,从传统音系学理论角度来看,规则是不可违反的,目前难以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而优选论中所设定的制约条件是一系列可违反的限制条件,对普遍制约条件进行层级排列后,可以从无限的候选项选出最和谐的输出项。本文将应用优选论来分析英语规则动词现单三形式的不同发音。  相似文献   

10.
比较标记理论是优选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进展之一,它将经典优选论中的标记性制约条件拆分为“新有标记性制约条件”与“旧有标记性制约条件”,并通过它们的不同等级排列来解决传统理论框架内很难解决的一些复杂的语音现象。本文将概述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并通过阿拉伯梅肯语和澳大利亚拉尔地尔语中的音变现象来探讨该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优选论的核心是制约条件和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比较标记理论、和应理论、概率性优选论,候选项链理论和共感理论的提出提高了优选论的解释力。然而,优选论在解释现代英国英语单词发音(即,单词的实际发音和单词拼写不一致)的问题时,仍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内,提出一个解决此问题的现代英国英语音系的多维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标记性制约条件设立的理据是什么,历来是优选论无法明确回答的难题之一。本文对以往有关设立标记性制约条件的基础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评析,并以此说明优选论在发现和认识标记性制约条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在优选论框架下研究了英语多元wh-问句四种移位优先权现象。通过语料分析修改了G rim shaw对wh-移位研究中的两点不足,最终确立了wh-移位的五个制约条件及其层级排列体系。研究表明,优选论能够为英语中四种优先权现象提供比较一致的解释,而且能使一元和多元wh-问句移位问题在优选论框架下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4.
优选论是由生成语法发展而来的一种表层主导性框架理论,其全部的解释力量来源于限制层级排列模式的操作.优选论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分支,具有兼容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多种因素来解决问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优选论是目前主流语言学理论,其新颖的理论视角和合理的分析方法为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本文运用优选论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汉语重叠词的声调变化,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句法学视角的语码转换研究关注两种语言在句内发生转换时两套语法规则的相互关系。Shana Poplack提出自由语素制约和对等制约两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制约原则,但是其适用性和语码转换中的非对称性受到了批评。在人们对语码转换对称性的研究基础上,Myers Scotton提出了"主体语言框架"模式,但忽视了主体语言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hatt从优选论的角度解释语码转换现象标志着语码转换的句法研究愈加程式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优选论为框架研究了英语多元wh-问句中常见的三种移位不对称现象:主语-宾语不对称、附加语-宾语不对称和附加语-主语不对称。文章对Grimshaw所列的制约条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最终确立了wh-移位的制约条件以及层级排列。  相似文献   

18.
管约论(Government-binding Theory)把涵盖多种语法特性,特别是时态、人称和数的抽象组构成分称作屈折成分,通常缩写为INFL。INFL的最大特点是不能独立存在,这个特点体现在优选论中就是限制条件+INFL。此限制条件在英语中的层级排列很高,根据优选论的原则,层级排列越高的限制条件越要优先满足,因此就产生了一系列与INFL有关的句法现象,包括INFL的下降式位移(lowering movement),助动词插入屈折投射(auxiliary insertion to D,和dc-支持(do-support)。  相似文献   

19.
优选论通过制约条件的排列顺序,不仅可以说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可以说明同一语言内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变异现象。舌尖音的标记性比唇音和软腭音的标记性低,因此,英语中舌尖音经常被脱落的现象,也可以在优选论框架中用标记性层级关系来说明。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生成语法的发展,优选论延续了对形式的描写及对普遍规则的探究,同时也摆脱了生成语法无法摆脱的局限性.指出:这种实证上的差异完全可以通过优选论制约条件的分合来加以解释和说明.从这一点上看,优选论既可以界定语言的总体类别,也可以说明语言内的变异情况,因而具有诸多以往音系学理论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