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邓小平哲学是生产力哲学,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质、核心和根本内容,成功地实现以政治革命为中心建构的理论体系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构的理论体系的历史性转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最有效地解放生产力的体制模式;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深入研究生产力的最新发展趋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力哲学把唯物史观发展到新水平,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而现今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创新和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这种新型政治文化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精神。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政治文化构建主要是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制度创新为保证,培育公民意识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所取得的所有积极政治成果和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新型政治文明 ,其核心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其基本特征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民主制度建设和民主意识的培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把自己当做社会的主人,牢固树立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人民主体的地位,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作者首先分析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然后通过对国情的具体分析认为应该有步骤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最后作者从党内民主、民主的制度化、善于利用科学技术促进民主化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论述了民主政治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中进行国家政治活动的行动指南。邓小平认为,四个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判断政治价值的根本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提出女性“政治冷漠”的表现与危害的基础上,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寻求了消除女性“政治冷漠”的对策。女性政治冷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封建文化的负面影响,政治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女性公民政治参与素质欠缺,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消除女性政治冷漠的有效途径有:构建平等而先进的性别文化,提高女性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素质,创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完善政策机制;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命题。从方法论和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的意义上讲,它是人们用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切领域基本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提出并坚持生产力标准问题,不仅对于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解放人们思想,推进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把生产力标准引入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功绩 ,也有许多失误。这种失误有其政治上的原因 ,但主要在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设想存在着理论上的偏差 ,对经济建设的规律认识不清。本文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基础、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发展的手段以及精神力量在生产中的作用四个方面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构想的失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断开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中国国情出发 ,2 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概念性框架必然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动力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此 ,需要通过深化政治改革来解决健全民主制度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政治管理系统和提高全民政治文化素质等主要任务和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社会阶层之间非公正趋向,社会结构变化与社会体制转轨不一致,导致潜在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显形化等。党和国家必须科学认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特点,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积极作用,克服阶层结构分化的负面影响,推动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陈独秀认为,要坚椅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采用多种手段推进经济发展;在新文化的推动下,搞好政治民主化建设;以文化改造为突破口,促进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其发展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在1920—1927年间,陈独秀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问题作出了艰辛的探索。随着其自身世界观的转变及政治斗争实践的发展,陈独秀的社会经济思想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1920年1月至1922年7月,直接提出用社会主义生产方法来发展经济;1922年8月至1923年2月,初步形成其社会经济思想的架构;1923年5月至1927年7月,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思想:中国经济的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要分两步走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农民问题及其解决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农民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他消除制度阻隔,为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体制支撑;他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与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缩小民族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上存在的差距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关键是发展民族经济,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在世纪之交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过程中,十分重视并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它放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心和基础地位,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生产力思想。今天学习和研究并认真领会邓小平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的理论贡献在于,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念,有力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明确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有力地回答了在21世纪头20年“怎么举好旗,怎么走好路”的基本问题;突出强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力地回答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