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些年来,美国选举政治中女性选民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性别差异(gender gap)"现象一直是美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和"性别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从美国历届尤其是1980年以后总统大选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性别差异"并不十分悬殊(在4%-12%的范围内波动),但是这一现象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本文结合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针对女性选民在2004年大选中的作用、美国历届尤其是1980年以后总统大选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以及"女性选民"和"性别差异"现象对党派之争、竞选策略、以及美国政策中有关性别问题的突显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在公民资格的历史传统中,还是在公民资格的当代理论形态中,女性都是缺席的,这种缺席不仅是一种理论逻辑,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实,那么如何在理论与历史现实的互动中赋予女性以应有的公民身份,强化其应有的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现实中的性别公正,也应纳入现阶段性别课程建设的关注重点.这种从性别平等到性别差异,以至性别公正的思考路向不仅一致于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发展脉络,也一致于我国当前促进性别和谐与社会公正的本土化潮流.  相似文献   

3.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职业的价值判断,对职业生活起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不仅直接决定择业行为,而且决定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作为高层次的研究生,他们仍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职业价值观存在性别差异。笔者以医学院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职业价值观,从女性学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探索可行性路径促进女研究生就业和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4.
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性别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了女研究生人力资源开发问题:通过对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及对影响研究生教育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结合女性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分析了我国当前女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鼓励女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女研究生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传统社会性别规范制约着女研究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社会性别影响着女研究生个人和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的过程和结果,女研究生就业个人选择受到传统社会性别约束,劳动力市场存在社会性别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女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女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打破“女性就业难”的性别怪圈。  相似文献   

6.
科学界在20世纪形成了新的性别构成图景,女性在科学研究领域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基于科学管道效应,以女性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考察科学管道效应的形成原因,揭示女性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的障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女性进入科学主流.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失地农民中的男性和女性教育,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的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就有必要研究他们的性别差异问题、研究性别差异与教育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女性失地农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政府及妇女工作者在具体实施"女性素质工程"时,将性别观点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传统话语中,妇女"被"形成了"头发长、见识短"的刻板印象,在村庄的具体生活场景中,这一判断被具体化为妇女只关心自己家中的一亩三分地,社区参与中只有男性在唱独角戏。现实中,由于农村男性劳动力被市场经济抽离,女性群体在社区中的身影开始活跃起来。调查发现,性别差异对于扶贫政策的有效性感知具有明显影响。男性群体更倾向个体特征的提升,而女性群体则更强调社区层面的发展。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在于女性较少的外出机遇和传统的女性角色期待、传统观点对于女性缺席社区参与的误读、女性对于政策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扶贫政策制定需要关注社会性别差异,促进贫困妇女性别意识的觉醒,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理念和建立贫困妇女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现代发展提出了研究和解决女性教育问题的历史性任务。性别差异、性别平等和个人发展是女性教育和社会性别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也由此规定了女性教育的内容。我们应当在此原则下,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何从根本上保障女性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整体提高女性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消除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为女性成长成才扫清障碍;如何把握建立在性别差异基础上的性别平等;如何重新定位男女性别角色,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一些新的社会准则和规范;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女性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社会参与度不高的状况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性别差异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且有扩大趋势。在教育层次、就业行业、职业岗位、学科专业和实习期等方面,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收入高于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收入的性别差异、行业职业的性别隔离和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等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加强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教育,完善公平就业的制度建设以及优化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减少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缩小男女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12.
针对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合肥市211高校和985高校503名理工科硕士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及其与群体性质、应对方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理工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况比较严重,群体性质对就业焦虑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就业焦虑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和退避对就业焦虑的各要素及焦虑总分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还发现,在就业焦虑方面,存在学院类别和有无找工作经历的差异,而且差异十分显著。文中最后给出若干应对研究生就业焦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查发现,女性科技人员的科研产出相对低于男性,而且这一现象趋于普遍。从性别差异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科学文化的偏见、婚姻家庭的投入、科学共同体中的"优势积累"、同行评议中的性别歧视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是:转变科学观念,唤醒女性科学意识,优化科技政策结构,健全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就业竞争力,影响就业因素等方面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届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所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学习能力高于男生,但活动能力较弱,性别特征减少了女生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其就业质量。并就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和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Doezema J 《Gender Issues》2000,18(1):23-50
This article compares current concerns about "trafficking in women" with turn of the century discourses about "white slavery". It traces the emergence of narratives on "white slavery" and their reemergence in the moral panics and boundary crises of contemporary discourses on "trafficking in women". Drawing on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ontemporary representations of sex worker migra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narratives of innocent, virginal victims purveyed in the "trafficking in women" discourse are a modern version of the myth of "white slavery". These narratives, the article argues, reflect persisting anxieties about female sexuality and women's autonomy. Racialized representations of the migrant "Other" as helpless, child-like, victims strips sex workers of their agenc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ile the myth of "trafficking in women"/"white slavery" is ostensibly about protecting women, the underlying moral concern is with the control of "loose women". Through the denial of migrant sex workers' agency, these discourses serve to reinforce notions of female dependence and purity that serve to further marginalize sex workers and undermine their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差异与大众传媒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差异及性别的传统印象 ,是被社会文化所赋予、培养的结果 ,它与大众传媒对性别的理解、性别角色、性别构成的等级以及对不同性别的人的制约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然而近年来 ,在大众传媒特别是一些广告中 ,存在着一种对女性的性别成见、贬抑甚至歧视成分的报道。就此而言 ,我们在审视大众传媒时 ,需要用社会性别的批评眼光 ,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反省 ,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大众传媒对传统性别成见的建构与影响 ,提高公众的性别敏感 ,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大学生求职就业中所呈现出的性别差异、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性别差异,不难发现:女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尤其是后致性社会资本存量不低于男大学生,她们对于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也不弱于男大学生;但是社会资本对男女两性就业的影响仍然体现出明显差异,相较于女大学生,社会资本对男生就业发挥更大作用。究其原因,刻板化的性别意识会阻碍社会资本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从而难以缩小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作为科学教育的高端教育,高等理科教育应理解科学的本质,更新课堂教学理念,真正确立素质教育的高等理科课堂教学目标观;转变目前单一的理论课上传授知识、实验课上验证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力实施探究教学,在知识建构中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深入开展STS教育,在知识运用中突显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创业型、创新型、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汇策略运用差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调查问卷和词汇水平测试的方法,运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比较了185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运用词汇差异的情况。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和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各项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