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功能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之载体的观点出发 ,论述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形成、演变和传承的过程 ,将少数民族众多的传统节日综合归纳为六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论证了传统节日的功能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思想、生命价值观、感恩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并将传统节日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节日中最具广泛性与代表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发展对节日文化功能的消解、城市化以及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创新在时代发展中陷入了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探讨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价值的标准,更是探索其路径选择的方法指南。因此,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要强化重要传统节日的载体功能、重塑文化功能、统筹城乡节日文化资源以及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纳顿”节日是土族民族文化的宝藏及综合展现 ,对土族人民具有多种现实意义。“纳顿”作为青海民和土族喜庆丰收、酬神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 ,它不仅凝聚了丰富多彩的土族传统文化 ,还具有维系、教化、调适等多种文化功能 ,能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对宣扬土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推进土族人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的特点王景科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不仅是中国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好教材。中国传统节日从它们的产生与演变中形成了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可以在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不同侧面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与德育价值,这些思想和道德观念是通过一系列仪式与活动呈现出来的。因此,应深刻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并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使其内涵的审美和德育功能得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也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保护好传统节日,能促进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助于达成人心与精神的和谐,从而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力。传统节日保护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巩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鉴于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体系的实际情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给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  相似文献   

8.
从通俗小说看近代吴文化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随着世界的步履向近代、现代乃至当代迈进,随着世界的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地球就越变越“小”。对开放地区来说,外来文化影响的大量渗透,势必使地域文化的韵味越羼越淡。先进的现代化国家当然也采取多种措施力求保持地域文化的“活化石”,诸如博物馆式的文化保护区或某一民族传统节日的盛大民俗表演……。既为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的向心力,也可为外来观光客增添旅游风采等等。但面广量大的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就越来越显得“雷同化”和带有“世界性”。这是研究近代地域文化史的难题之一。但所谓“雷同化”和“世界性”也是相对  相似文献   

9.
华夏多佳节,千古风俗淳。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心理因素之一,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俗、风情与风貌。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概述,即节日内涵:以天人合一为"精神植被";节日形式:基于农历的"可视化"社会生活节奏;节日活动:民间瓦肆里的"活态文化"。继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当下困境进行了分析,即节日内涵被"转型"尘封化;节日形式被"商业"快餐化;节日活动被"城市"架空化。最后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传承给出了具体思路,即节日内涵上,对原生态意义系统进行朝花夕拾,令其成为民族的"精神安全阀";节日形式上,重启农历的"文化记忆"功能,形成新的民族生活节奏;节日活动上,推广民间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使其成为传统节日习俗的"活态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不得不置身于"传统、现代、后现代"的文化共时格局中。这样的"共时"格局一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融合、创新的机会和途径,但另一方面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产生碎化的影响。因此,本文指出在"共时"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化在坚持"民族的"、"本真的"文化根基上,积极吸收"现代"、"后现代"文化的优秀成分,在动态变迁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黎”与“熟黎”是宋代以后记载黎族史实的汉文史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汇,它反映的是古代汉族文人士大夫对古代黎族内部不同族群的认识。论题从“生黎”与“熟黎”的出现、“生黎”与“熟黎”的特点、“生黎”向“熟黎”的转化、“生黎”与“熟黎”的分布四个方面对黎族历史上的“生黎”与“熟黎”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其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其庞大深厚的体系,成为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洋节日"搭乘西方文化的快车迅速传入中国,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留存及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所以,在当前"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对待西方节日文化应保持理性的文化自觉,不但要充分认识传统和现实,实现传统节日文脉精华的传递,还要与西方节日文化进行和谐对话,通过现代化的调试,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和丰富的营养,不断地提升其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丰富多彩的苗族节日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它对苗族社会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功能主要是传承、强化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放飞"个体,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绵延历史,育人无形;有效保护民间艺术和工艺;促进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视野中的我国传统节日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文化的差异及传播角度,分析中外节日的多元共存。我国传统节日自身有必要顺应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吸纳西方文化元素和思想精华;同时应保护和传承作为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我国传统节日,复兴民族文化与传统,努力维护我国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发挥传统节日的积极价值及健康功用。  相似文献   

16.
《支格阿龙》与《玛纳斯》作为彝族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都在本民族民众中广为传诵,各自均已成为南北英雄史诗的典范,也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两部史诗发掘、整理和研究情况的比较,目前《支格阿龙》史诗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还无法与《玛纳斯》史诗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7.
傈僳族传统服饰体现了傈僳族独特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承载着傈僳族的历史、信念以及民族品格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宝贵的财富。本文通过对傈僳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色彩纹样及功能的阐述,探究原始服饰文化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更深层次地理解傈僳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周城白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这些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从功能理论来看,这些节日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设计商品品牌形象文字常见的文化元素。品牌形象文字要在简洁明快易读易记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包装内容物的商品属性,但是传统书体的形态与商品的属性之间并不存在着确切的同构关系,所以要通过某种方式对传统的书法进行重构,文字的拟态化书写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