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港的未来     
香港的未来纪念香港基本法颁布7周年研讨会在港举行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今天汇聚一堂,举行“香港的未来纪念香港基本法颁布7周年”研讨会,就基本法的推广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副主任王凤超在发言中就港人普遍关心的国籍和居留权...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解决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的精神,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以国家级智库为定位,在国家与地方涉港澳实际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牵头并联合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研究中心等内地高校和研究院所,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香港青年身份认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香港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随着香港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渐进形成,其个人认同意识、社会认同意识、国家认同意识在现阶段仍显出"本土意识"因素。英国殖民统治、家庭和学校教育是其身份认同产生的原因。要构建香港与内地青年群体的长效交流机制,需构建其共同愿景共创未来的动力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资源共享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规范。  相似文献   

4.
汉语信息处理协调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月13~16日在深圳大学举行。与会者有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30名学者 ,还有韩国、香港的学者。会议集中研讨古籍的电脑处理问题。华中理工大学尉迟治平教授和武汉大学青年学者于亭分别就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古籍电脑处理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深圳大学张卫东、湖南师范大学刘晓南、武汉大学于亭、香港中文大学黄耀堃、韩国庆熙大学裴宰奭教授等先后演示、报告了他们的研制成果。会议期间对深圳大学文学院应用语言研究所和深圳《中华大典》基金会研制的《龙手镜》、《集韵》…  相似文献   

5.
2000年1月13至16日,汉语信息处理协调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香港地区及韩国学者30多人。会议集中研讨古籍的电脑处理问题,华中理工大学尉迟治平教授和武汉大学青年学者于亭分别就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古籍电脑处理问题作了专题报告,深圳大学张卫东、湖南师范大学刘晓南、武汉大学于亭、香港中文大学黄耀、韩国庆熙大学诽宰教授等先后演示、报告了他们的研制成果。会议期间对深圳大学文学院应用语言研究所和深圳《中华大典》基金会研制完成的《龙龛手镜》《集韵》电子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届时,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将永远结束。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原则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位由法律加以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0年4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政策和法律,以香港基本法为依据。香港基本法自1997年7月1…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1998年6月13日,复旦大学法律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财经经济法系、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上海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基本法实施一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和上海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香港基本法的实施与香港法治香港回归以来,认真实施“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基本法得到了全面贯彻。李昌道教授指出,基本法是香港法治的基础。香港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关键在于坚决按照香港基本法的原则和精神办事;香港回归后,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8.
回归祖国20年来,香港的法治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国家意识不断增强。表现在:香港特区法院的一系列判决承认了全国人大拥有行使主权、香港特区法院无权审查国家行为的宪制规定;承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称《基本法》)第158条拥有主动而全面的解释《基本法》的权力;颁布了平息"占中"动乱的禁制令,等等。《基本法》实施20年来,存在五个争议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香港个别人对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国家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国两制"的实施。未来的香港法治,依然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社会主义法治和资本主义法治的和平竞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一国两制"必将在香港法治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论述了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重视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香港原有教育制度的基本情况,比较了香港与内地教育制度的差异,分析了香港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回归后的香港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责任,并阐述了《香港基本法》对九七后香港教育制度所作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香港基本法作为全国性法律主要在香港的普通法环境下实施。特区法院采用普通法方法对基本法进行解释,并经历了一个从目的解释到文义解释的转变。文义解释注重基本法文本,这对于维护基本法的权威性是有利的。但它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方法明显不同,这导致陆港两地对基本法某些条款的理解产生差异。为消除两地因解释方法的差异所导致的对基本法实施的不利影响,双方有必要相互了解,并调整自己的法律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以"救市"。伴随此过程,一个强烈的共识逐渐清晰——宏观调控法治化是当代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对中国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主要观点进行评述之基础上,厘定中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不仅是完善中国宏观调控法基本理论的需要,也是确认、保障与规范金融危机中诸种"救市"行为的需要。宏观调控决策集权、宏观调控权力制衡、维护受控者权利、保障宏观调控理性化运行、宏观调控手段法治化当是宏观调控法治化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香港基本法解释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权,依据国情,借鉴外国,最终形成现今的机制。内地与香港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域,法律解释制度相异,内地由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国家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其基本特征归纳为:唯一性、界限性、约束性、咨询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的三次释法,形态多样,样式不一,但有其共性。"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构想和事业,解释机制难免有不尽完善之处。它不损害香港法制,而是回归后香港施行法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基本价值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与别的法律理论一样,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它必须与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首先介绍了研究经济法价值的必要性和曲折性;接着阐明了确立经济法价值的理论预设确立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的经济法价值理论;最后指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在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没有独立的范畴是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准。从商法的学科特征看,营利和信用无疑是其最基本的范畴。因为,不追求营利的行为不是商行为,不应该由商法调整,而在缺乏信用机制的社会环境中,商行为也无法生存和延续。因此,商主体在认识和处理营利与信用的关系时,必须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信用是本,营利是末,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取一舍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的理论根据、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准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本法修改具有三层意义上的"空间",即"用尽基本法解释方法"、"基本法修改在制度和程序上的空间是开放的"以及"基本法修改的时机",基本法修改从法理和基本法实践的两个角度来看都具有自身的正当性。基本法修改是一种有限修改,必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既定的对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限制",同时,应当关注与"可以试行的方向"相关的重要问题。基本法与基本法附件修改程序的不一致可能引发的基本法解释与基本法修改之间的逻辑矛盾,应当由全国人大特别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会和行政长官对基本法附件的专项修改权,否则就会引发基本法修改实践不可克服的制度悖论。  相似文献   

17.
法律在当今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学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法律基础教学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良法的内容是良法研究从而是法治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国学者对此重视不够。良好的法律应该是体现了良好的法律观念的法律 ,是承载着良好法律价值的法律 ,是展示着良好法律结构的法律 ,是包含着良好法律内容的法律 ,是凝结为良好的法律形式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就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都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普遍规律,并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无论哪种社会,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劳动报酬牵动的,所以劳动报酬的分配原则是推动生产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20.
编辑基本规律贯穿于包括编辑选择的编辑活动的始终。编辑活动的主体是编辑人员,客体是以书稿、文稿为中心的编辑对象,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之间的矛盾是经常的、普遍的。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只有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