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周王朝覆灭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史有明文。《史记·周本纪》: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按,申侯女申后之子),是为平王,以奉周祀。此后,历史进入了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太史公所录信史,因岁月流逝造成历史的隔膜,后人便…  相似文献   

2.
《正月》为周大夫刺幽王致使宗周灭亡之作,《雨无正》为携王余臣的暬御之臣表达自己面对"二王并立"政治格局时怨忧情绪之作,此五诗皆作于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骊山之难、西周覆灭、卫武公率兵救周、平王宜臼与携王余臣"二王并立"之初,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之前;《都人士》为周大夫美平王自西申东归镐京时万民麕集、观者如都热烈场面之作,《鱼藻》为周平王大夫美平王自西申归镐京后宴享群臣之作,此二诗当作于平王自西申东归镐京之时,在东迁洛邑之前,当周平王元年(前770年)顷。上述四诗,皆作于西周覆亡之后,平王东迁之前,即平王仍都于镐京之时所作,皆属西都之雅。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周王朝,分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0年)和东周(止于公元前256年),长达七八百年。李亚农《西周与东周》、赵光贤《周代宗法制研究》、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杨东晨《周人秘史》等专著,各有偏重。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周源流史》,计59章,120万字,是著名农民史学家何光岳力作《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的第10分册。经反复研读,觉得这部史书对周王朝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之处。在周王朝的社会性质和历史纪年两个大问题上,作者敢于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始于公元…  相似文献   

4.
审美艺术中“兴”的应用与否及应用数量,是考察诗创作年代的一个明显的标志。本文通过对《诗经》各部分兴诗的定量分析,认为《魏风》非春秋时许,《商颂》作于西周时宋,《桧风》不应作于西周时,《幽风》创作下限到了春秋初期,“二南”是东周南方诗。  相似文献   

5.
《诗·十月之交》作于平王时代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每一文学作品,如想正确地理解,首先要正确地判定它的时代背景。《诗》三百篇,总的写作时代较易断定。如就每一篇来说则比较难。如《十月之交》,从汉代到今天就有作于厉王与幽王二说的长期争论。本篇想对比诗的写作时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汉初毛公作传,主幽王说;汉末郑玄作笺,主厉王说。陆氏《经典释文》有这样的话:“从此(按指《节南山》)至《何草不黄》凡十四篇,前儒申毛,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郑以《十月之交》以下四篇是厉王之变小雅,汉兴之初,师移其篇次,毛为诂训,因改其第焉。”郑说此诗为厉王时诗,汉初经师认为幽王时诗,因改移其篇第。这样就发生以下问  相似文献   

6.
李亚农同志最近发表了新著《中国的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一书,內容是和他过去四部著作——《中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殷代社会生活》、《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氏的前封建制》、《西周与东周》连贯的。有许多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他自已的看法,同时重点的探讨了中国历史上领主制转变  相似文献   

7.
《郑风》错简臆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郑风》二十一篇,各篇的时代、地域、作者不可考。从邶、鄘、卫三十九篇诗看,不是按时代、地域、作者,而可能是按音乐、章数、唱法的不同分类排列的。“郑风”也应如此。“郑风”前六篇《缁衣》等皆三章。其共同特点有三:都采用重章叠句;各章的句数、字数相同;三章的内容一致。后十五篇中有十一篇为二章,它们的共同特点也是重章叠句,两章的句数、句式、字数相同,内容一致。而其他四篇——《女曰鸡鸣》、  相似文献   

8.
西周王朝覆灭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史有明文。《史记·周本纪》云: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按,申后之子),是为平王,以奉周祀。此段史实确有不少疑点。例如,废申后而引起申侯的大为恼火,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为何联合缯与犬戎灭周?犬戎与周有何历史渊源?如此等等,都很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9.
周平王东迁乃避秦非避犬戎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讲两周之际的历史者,均谓西周灭于犬戎,周平王避犬戎难始东徙洛邑。这种说法盖本之于太史公《史记》。为了弄清这个提法是否确实,我们不妨先把《史记》中有关材料节录于下,然后再一一加以讨论、分析。《周本纪》:“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不至……(幽王)废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纪年可由《史记.鲁世家》及《十二诸侯年表》所见的鲁国纪年上溯到西周初年。推求西周王年,现存鲁国纪年仍是最基本、最可靠的参照系统。以鲁国纪年与西周王年贯通考证,可为西周史及鲁国史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具体而可信的年代框架。  相似文献   

11.
《诗》义新探三则王宗石一、《小雅·正月》篇“彼求我则”解《小雅·正月》篇的作者为西周末期幽王朝的一位没落贵族。他感到自己生不逢辰,失掉了禄位,常受到当权贵族的欺侮,只能低头弯腰做人。他对这些高级贵族的旨酒嘉肴,高堂华最的生活,极为嫉恨,自己也感到失群...  相似文献   

12.
清华简《系年》所记西周末春秋初年周王朝王位继承的世系、年数,不仅与《史记·周本纪》等传世文献不同,而且也与古本《竹书纪年》也不尽相同.依清华简《系年》所说,周幽王死后“邦君诸正”在虢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携王,携王二十一年为晋文侯所杀,之后又经过“无王九年”的时期,晋文侯才迎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之后才东迁到成周洛邑.《系年》虽不合《周本纪》等文献的记载,但和《左传》甚至与束皙所见古本《竹书纪年》的说法相合,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献记载,除建国之初武王伐纣和成王初年的东征平叛以外,西周的对外战争并不多。例如《史记·周本纪》所记,唯昭王“南巡狩不返”,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一代的战事,仅此而已。当然,其它古籍也还有一些零星的记载越出《史记》的范围,不过总的看来战争不多,规模也不大。但从青铜器铭文看,西周某些时期战争极为频繁,其规模之大和战争的激烈程度也令人瞩目。因此,要讲西周的战争,必须利用这批最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对文献记载加以印证、补充和斠正。限于篇幅,本文不准备对西周的战争作全面研究,仅择其荦荦大者作扼要的阐述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幽王举烽取笑南曲一折此系一历史故事剧。本事见《史记·周本纪》:“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  相似文献   

15.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言周幽王被杀后,"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是为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随后,晋文侯立周平王于京师,立三年乃东徙于成周。按照此段文字之语法关系与语序,"周亡王九年"应理解作攜王被晋文侯杀后,周王朝乃有九年无王,而周平王是在无王九年后方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引《汲冢书纪年》云,在攜王立前平王已以太子身份先立,并被称为"天王"。攜王被立后,出现"周二王并立"局面。可见《系年》实际是不承认攜王在位时平王先已被立为王,而《纪年》则强调平王之太子与"天王"身份。二者所以发生差别的原因,应是缘于各自所本记述此段史实的史官之立场与史观之不同。依照《系年》,周平王被晋文侯拥立时间与史载晋文侯及与晋文侯共同辅佐平王的郑武公等人的生存年代有悖,《系年》所云攜王二十一年被晋文侯所杀,很可能是晋文侯二十一年之误,与一说古本《纪年》自殇叔四年(即周幽王元年)后以晋纪年合。  相似文献   

16.
杜勇 《中州学刊》2023,(2):130-140+2
在传统认知上,幽王失国,平王东迁,是前后两年相继发生的事情。近年清华简《系年》问世后,人们始知平王东迁经历了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两周之际重大的历史变局。依清华简《系年》所示,幽王死后,携王立二十一年,复经无王九年,平王被正式迎立,三年后东迁洛邑,此时已到了平王三十四年(公元前737年)。这一时间节点,粗看起来似已超出助力东迁事宜的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在位年代的下限,然据新出清华简《系年》、古本《竹书纪年》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晋、郑、秦三君年代详加考察,发现均有舛误,实际上他们都是在平王三十四年东迁之后辞世的。在这个乱云飞渡的历史过程中,东周国家虽遭内乱外患的严重打击,但文明未曾中断,重启了接续发展的新历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梳理百余条西周国、东周国史料,抉发《史记》失记、《战国策》失序的二周秘史。阐明最后三代周王寄居东周国六十年,末代周王寄居西周国五十二年,因而二周先后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天下中枢。兼明西周威公、西周武公、东周昭文君、宁越、杜赫、颜率、周最、史舍、韩庆、宫他、游腾、齐明、马犯等二周君臣的重要历史作用,魏国人张仪、楚国人景翠、东周国人苏秦等战国重要人物与二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曾写有《两千年前女奴诗——浅谈《诗经·周南·葛覃〉》一文(载《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翟相君同志著文《〈周南·葛覃〉的时代和地域》)载《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对拙文所谈《葛覃》一诗的时间、产生的地域,以及全诗的诗意提出质疑,现答复如下,以就正于读者和翟相君同志。拙文旨在说明《葛覃》一诗是女奴作的,对其产生的时间和地域未详细谈及。在时间问题上,只是从“大数”上讲,“两千年前”。翟相君同志认为是“东周前期周王室的诗”,其具体时间,“在公元前770年——前600年之间”。我认为从“大数”——“两千年前”讲,无论是“东周前期”的诗,或“西周末东周初”的诗,都无矛盾,并无错误。如果要谈产生的时间,我同意金启华先生的说法,“《周南》十一篇诗中,都无事实可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近百条西周国、东周国史料,抉发《史记》失记、《战国策》失序的二周秘丸阐明最后三代周王寄居东周国六十年,末代周王寄居西周国五十二年,因而二周先后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天下中枢。兼明西周威公、西周武公、东周昭文君、宁越、杜赫、颜率、周最、史舍、韩庆、宫他、游腾、齐明、马犯等二周君臣的重要历史作用,魏国人张仪、楚国人景翠、东周国人苏秦等战国重要人物与二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一篇。作者以“内七篇”基本文体结构和基本义理结构为标准,通过结构辨析推断:郭象版《知北游》前六章,属于原《知北游》完整结构;郭象版《知北游》后六章,为郭象裁剪别篇移入,破坏了文体结构和义理结构。郭象的捣鬼旨在让孔子成为篇末的终极论道者,违背了“内七篇”斥孔之旨。而旧庄学据此孤例,极其荒谬地把郭象版《知北游》推崇为整部《庄子》最佳之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