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凤芹 《东方论坛》2011,(5):102-106
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词是汉、日两种语言词汇系统的交集。通过对日语报刊中常用汉字词与汉语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在1596个日语常用汉字词中,相同的比例最高,占67%,相近和相异的汉字词占33%。这是由日本的汉字政策、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词等原因形成的。而根据汉字词在整个日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可统计出不懂日语的中国人阅读日语报刊的可懂度最高仅为44.4%,可见日语词汇系统中的汉字词已积淀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日汉“同形词”的不同之比较范淑玲日汉“同形词”是指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文字表示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汉字传入日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成为日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日本人民还借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词汇,有些还被吸收到汉语中来,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  相似文献   

3.
《龙龛手鉴》开创了音序检字法、两级排检法的先河,对于繁难字的检索,采用了据形检索的方法,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在古俗字的注解方面也采用独特的方式进行了阐释。同时,该书记录了唐前后的俗字使用情况,对于研究汉字的流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汉语声母与日语汉字读音的对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汉字源于汉语,在现代日语中,仍使用着一定数量的汉字。尤其作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中,在词义及用字上,都与现代汉语(或古汉语)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于这部分词汇,绝大部分是未学习就已知其义和用字,只是不会读音罢了。如果能在日语汉字读音上找出一条途径,那么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有事半功倍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这对于汉语母语学习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些用法完全相同或相近的日汉同形词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有许多意义和用法相差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日汉同形词。学习者在使用此类词汇时,往往受到母语的干扰,产生很多错误表达。  相似文献   

6.
汉字词汇在日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字词汇使日语和汉语的关系格外密切。日语的汉字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形和意义上的关联,从词汇学研究角度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类:字形不同意义相同的词、字形相同意义相同的词、字形相同意义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引进汉字,用于记事,后又用其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冠盖创造了字母——假名,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时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样日语就成了假名和汉字的混合体。据统计在一般日语文章中,汉字词汇约占40—50%,日本政府虽颁布了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但实际使用的仍有3000多字。由于中国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背景不一,时间久远,在发展过程中,中日两种语言各自经历了巨大变化等原因,使日语汉字书写、读音、释义等方面与中国汉字颇有差异,尤以后二者为显著,而且极为复杂。本文仅就日语汉字读音作一初步探讨和扼要归纳,旨在提高这一领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汉、日两种语言同为“汉字文化圈”语言,正前所未有地接受着来自英语的洗礼.大量源于英语的新词,承载着对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诠释,涌入汉日语固有的语言系统中.IT领域新词是其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之一.该文通过建立汉日新词对比词库,据此对比分析了汉日IT领域新词的构词特点,指出两者在新词吸收及使用上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9.
引言日语是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日语中由汉字构成的词,通常称之为汉字词。众所周知,日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存在。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1964年进行的词汇调查表明,现代日语中汉字词占4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从词汇的构成特点来分析比较汉语和日语中的网络语言,发现两种网络语言中在对原有词语的替代、缩写、汉字拆分以及词类活用等方面,尽管具体变换方式不尽一样,但都具有共同特征。汉语网络语言对日语词汇的借用也构成了汉语网络语言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通用的汉字排检法主要有部首法、拼音音序法、笔画起笔法和四角号码法等几种。这几种排检法虽都有特点和优点,如部首法的历史悠久、影响较广,音序法是汉字改革的一个方向;笔画起笔法和四角号码法都可根据字形简捷地检索单字。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如部首法的部首多,位置不固定,不易断定,汉字改革后,新编字典对部首作  相似文献   

12.
中日同形词是非常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的学习难点之一。日语中的汉字词虽然与汉语中词汇具有字形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表记、词义、词性、褒贬色彩以及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疑似汉字的日语词汇,如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使用时的误解和误译。在此试着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的异同,以期对日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汉字本来来自中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日本人又用汉字组合创造了为数不少的日语词汇,即和制汉字。和制汉字的一部分在近代又传回中国,为中国人所用,如,“金属”、“议员”、“科学”、“法律”、“物理”等。这种现象不单单是两国文字的交流,而是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的继续和发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的语言和文化,文章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日语词汇,从其引进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已成为日语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字形相同的汉字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在使用着。虽然字形相同 ,但用于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的意义却有差异。为此 ,通过列举部分同形歧义词 ,并从语言实践角度 ,对其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准确把握同形歧义词的确切语义 ,减少误解、误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新词的创制方法、中日语汉字词汇特征异同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外来词词典》,对日源新词在中国的可接受度进行了初步考察.考察发现,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能否被国人所接受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势强弱、文化落差和汉语本身之特点是影响词语可接受度的最核心因素.此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和媒体的宣传、国人的知识储备等也影响到对日源词汇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上海市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第一阶段笔试考试已经结束,现对试卷分析及建议如下。听力听力部分试卷概况:听力部分共有三大题,分值共70分。第一大题为一篇短文, 要求填写外来语词汇和汉语词汇(日语汉字),分值为20分;第二大题由两段会话和  相似文献   

17.
以1981年日本国语审议会颁佈的《常用汉字表》为研究对象,将表中的日语常用汉字音读同音字组分为9类241组,并将这些音读与我国中古时期汉字的语音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对译规律,探究历史渊源,分析日语汉字音读与汉语语音之间的主要差别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的各要素中 ,词汇是最基本的要素。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观念上 ,在词汇中也有体现。虽然汉语和日语都使用汉字 ,但汉字在两种语言中发挥的作用及使人们产生的印象却大不相同 ,所以在汉字和汉字词的研究中有两点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其一是因标记形式的改变而引起的词义变化 ;其二是改写后的汉字和汉字词与汉语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日、汉语量词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日语称为助数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和日语的共同特点之一.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量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量词的意义和用法上,则是差异性大于共通性.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广辞苑>、<详解日汉辞典><汉字源>等语言工具书,采用图表形式,就汉、日语量词在语义和用法方面进行简要对比,并就其在翻译方面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汉字构造复杂,数量庞大,字与字之间没有严密的顺序,因而排检十分不便。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寻求着科学的汉字排检方法,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编制了上百种不同体例的检字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形序法、号码法、音序法。在此,本文想谈谈汉字的号码排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