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对象的摄影活动,它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民俗的历史学术价值,并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民俗摄影以丰富的民俗事象为创作土壤 ,反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着民族的、历史的学术价值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保存和传播做出积极贡献。民俗摄影是一个文化体验和发现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民俗档案等概念的厘定,论述了开发民俗档案文化资源的六种模式: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联合举办民俗文化展览;借民俗文化概念打造特色民俗艺术品牌;从馆藏民俗档案中发掘民俗文化村;民俗影音、文艺作品发行模式;节庆活动模式;历史文化街区模式。以此为民俗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像为拍摄对象的一个崭新的摄影门类。在民俗摄影采访过程中,采访者的心理历程会随着采访的进行而与对象产生互动,互动的结果导致了采访异化现象的发生。心理异化在民俗摄影的采访过程中,会极大地影响采访过程,从而使采访失去其原来所希望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梅山民俗艺术学研究将以梅山节日风俗为切入点,从艺术人类学的视域分析梅山民俗艺术的内容、机制、方法、载体、环境等,揭示梅山民俗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梅山民俗旅游文化节的基本理路,这对于培育和提升我们民族的审美品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水乡"文化内涵分析时提出了"地理水乡"和"文化水乡"的概念,并指出地理水乡是客观前提,文化水乡是地理水乡的结晶与升华,从而提出水与民俗的关系及其对于建设绍兴文化水乡的价值问题。"水乡"已成为美好生态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然生态的和人文生态的和谐,人们对"水乡"的"期待视野"内在地包含了对乡土风俗的遐想与神往。  相似文献   

7.
短信作为当代社会通讯传媒日益发展的一种产品存在形式,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而且对民俗的传播也起到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短信作为与地方性世界紧密相连的一种迅捷的沟通方式,在传统民俗的召唤与弘扬、民俗内涵的拓展、民俗外延的转化等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短信作为当代社会通讯传媒日益发展的一种产品存在形式,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而且对民俗的传播也起到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短信作为与地方性世界紧密相连的一种迅捷的沟通方式,在传统民俗的召唤与弘扬、民俗内涵的拓展、民俗外延的转化等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当今维吾尔木器民俗在绿洲自然经济体系中的社会化构成及其在文化史上 的地位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纪实摄影的讨论,从这一摄影形式产生就没有停止过。人们认可纪实摄影所记录和反映的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又无法放弃纪实摄影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纪实摄影到底应该是现实世界的记录,还是社会与人性的表现?从纪实摄影的本质与内涵出发,在美学与艺术层面讨论再现与表现在纪实摄影中的关系,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北民俗体育活动的社会性功能和价值意义的研究认为,陕北民俗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健身娱乐、教育启发、表演丰富等社会功能。将陕北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势的分析,其具有提高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道德渗透,丰富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有许多是与树木有关的,文章就此探讨了树木崇拜及其引发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民俗生活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变迁既表现为具象外显的形态变化 ,又表现为抽象潜在的结构调整 ,可从主体空间的流动、民俗事象的更新和生活需要的增长去认识。为把握当代民俗生活的变迁 ,需要提出“主体与时空流动论”、“民俗中心转移论”、“传统与现代磨合论”等新论 ,以发展中国民俗学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俗文化“芸能”按其内容可分为神类、田类、风流类、祝福类和外来类五种类别。从“芸能”中可以看出日本民众的观念和意识 ,它反映了日本民众的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民俗“芸能”是历史的积淀 ,它仍保留着古代“芸能”的原始面貌。在研究“芸能”艺术史方面 ,它是宝贵的历史资料。民俗“芸能”和民间的信仰密切相连 ,民族信仰支撑着民俗“芸能”。日本民俗“芸能”起源于祭祀或者源于宗教 ,这也证明宗教信仰同“芸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文艺民俗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与民俗具有远古孪生、现代同构的特质.文艺对民俗的审美化,使民俗事象所特有的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意蕴和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得以强化与张扬,并使文艺民俗作品显示出独特的社会批判力量.本文从文艺民俗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社会批判性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对传统徽派的装饰艺术品加以变化,在产品应用与开发上进行探析,体现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文化价值的统一.阐述新徽派装饰艺术品的设计应赋予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创造性,使其具有更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彰显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民间艺术综合形态———社火的深入研究,探知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分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在民间艺术中根植的历史必然,并对现代工业化进程中民俗文化面临萧条或灭迹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希望通过系统地挖掘,搜集与整理使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民间艺术这一古老的载体得以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民间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在几千年岁月的变迁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也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现就民间艺术吉祥图案中的和谐文化精神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服饰纹样来表达的,这些纹样具体地表现了中国古代民俗信仰以及图腾崇拜的情感与内涵。本文主要从服饰图案文化与民俗信仰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叙述信仰对于服饰纹样的影响,以及这些信仰在服饰纹样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秋民俗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在物质层面,它有效满足了俗民个体生理需要.在精神层面,满足了中国人的团圆心理以及对美与愉悦的追求.节庆民俗与个体需求的紧密结合是民俗生命力的深层保证,而在当今时代,节庆民俗的衰落也与民俗对个体需要的满足的削弱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