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总体的文学史进程而言.存在一个流变的过程。其宏观流程可分为源始期、生发期、发展期三阶段.达尔文进化论虽然导致了一场伟大的文学革命.但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文学史进化观对文学史的阐释至少存在三大缺陷.且无利于建立文学史的民族品格.文学史的氏族性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根性、民族生存的血性、民族智慧的悟性之上的民族文学的本性.  相似文献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当时险恶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国新文学进入了一个沉默期。也就在这个时候,叶圣陶肩负起了主编《小说月报》的重任。他以《小说月报》为阵地,重新组织创作队伍,倡导“写这个不寻常的时代的生活”,培养和提拔文艺新人,开我国现代作家研究风气之先,从而使《小说月报》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填补了新文坛寂寞的空虚。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初重要的文学杂志,1910-1920年<小说月报>拥有一支非常出色的作者群.与民初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景观相对应,这一作者群也呈现出极其复杂的状态和组合.悲悼和伤感情怀、道德和伦理的徘徊、爱国情绪与忧患意识、自我反思与精神的放逐是这群乱世文人文化心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月报》的评价传统中,1921年茅盾的革新是一条前后期泾渭分明的界线,导致《小说月报》研究中出现了断裂性和含混性。这条界线的出现,与现代文学研究中新与旧、现代与非现代的既有框架相关,更关系到现代文学话语体系的建立。从当前的《小说月报》研究趋势来看,质疑这条界线的声音不断出现。要破解当前《小说月报》研究中的疑惑,获取新的学术增长点,从现代文学的意义概念回到民国文学的时间概念不失为新的思路。在民国文学返回历史现场的倡议下,民国文学机制更加关注作家生存空间、作品传播机制及作家精神空间的保障,为如何返回历史现场提供了更为可行的操作路径,从而为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态度、方法、内容及旨归上的启示,为包括《小说月报》在内的现代文学期刊研究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论著中,研究者多将眼光集中于《新青年》以及后来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上面,它们以大量的翻译文学作品和理论开创并奠定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新局面。但此期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的《新潮》杂志上的翻译文学作品同样非常值得关注,他们不仅延续《新青年》,翻译了不少文学作品,更是在翻译的质量和选择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小说月报》在1921年改版前是民国初年旧体文学发表的一大阵地。将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作为考察对象,在把握恽铁樵与王蕴章两位主编编辑理念的基础上,对文苑最录栏目刊登的词作进行梳理及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在现代传播语境下,晚近词人们围绕《小说月报》实现了一次聚集,他们利用并开拓期刊提供的文化空间,表现出自觉的传播意识,为保存传统词体的鲜活状态做出努力。同时期刊的商业本质促使词作者们在传统救赎与商业消费间寻找平衡,部分词人开始有意识地突破传统书写,词作的商业意味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7.
《小说月报》的革新,被视为是新文学取得胜利的一个标志,但是从广告的角度来看,却是《新青年》等新文学杂志与早期《小说月报》广告博弈的结果。在这场广告硝烟中,《新青年》采取多种广告手法,特别是对古文大家林纾的批评,使《新青年》得到了"广而告之"的机会,最终赢得了读者市场,迫使《小说月报》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过渡时期的杂志: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一般关注1921年以后的《小说月报》,而对1910年—1920年由恽铁樵和王蕴章主编的改革前的《小说月报》很少有人提及。对1910年—1920年《小说月报》性质的定位,直接牵涉到我们对这份杂志在新文学产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仅仅因为恽铁樵和王蕴章涉嫌"鸳鸯蝴蝶派",就将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以"鸳鸯蝴蝶派"来界定和对待是太失偏颇的。从此期间《小说月报》所处的时代、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所刊载的作品的内容以及文体特征来考察,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是新旧文学过渡时期,蕴含着传统向现代过渡因素的过渡性质的文学杂志。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代短篇小说这一文类逐渐成型而独立。某种程度上,它与诗歌的距离比与长篇小说的更近。《小说月报》的“短篇独尊”观念是对世界文学潮流的应和。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在实践中和理论上探索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性质和特征,初步回答了“现代短篇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茅盾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作家.茅盾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了他先进的作者意识.特别是茅盾在改革《小说月报》的过程中,一直贯彻作者编辑化、编辑作者化和读者作者化,这既是他主编期刊的重要举措,也是他主要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认为小说的形式是自由的,从而忽略了文体价值,在翻译中只获得了"假象等值"。为了更科学地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文学文体学被引入到翻译研究当中来,申丹教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受其启发,本文旨在通过对《名利场》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证明在小说风格的翻译中,只有应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译者增强文体意识,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小说月报》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沈雁冰担任主编后,对《小说月报》进行大胆改革,使之成为发表新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新文学史上许多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都在该刊上发表过文章.《小说月报》的改革成功,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问题小说”作为现代文学最早形成的创作潮流,其发展与《新潮》《小说月报》等期刊的推动密不可分。“问题小说”始于《新潮》,推动其形成潮流的却是《小说月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不仅在思想和理论上主动提倡和推动“问题小说”,有意识地提升创作数量和质量,而且有意凸显重点作家、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扩大了“问题小说”影响的公共空间,为“问题小说”潮流的形成建构了有力的现代传媒保障,成为期刊推动文学潮流形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西洋文学》是上海"孤岛"时期创办的一份纯文学翻译杂志,它在抗战时期文学翻译史上的角色和地位不容忽视。既往对《西洋文学》的研究大都聚焦于译介内容的介绍,而对杂志的价值取向、译介主题与译介重点呈现出什么特点,它们如何受到"孤岛"政治与文学地理的影响,则缺乏必要的讨论。"孤岛"时期,《西洋文学》给予了文人译者"文学书写"的自由与想象,它不仅是一个表述"自我"的话语空间,也是一个张扬时代政治的文学场域。《西洋文学》的译介有效地演绎了在"孤岛"政治与文学话语秩序影响下的文学翻译的生产、流通和接受特点,忠实地反映了"孤岛"的政治文化与文学地理对文学译介的主动干预,也体现了译介主体对其历史境遇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理论给翻译文学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杨益宪英译《红楼梦》为例,探讨陌生化手段在翻译文学中的运用,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时对象变得陌生,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从而延长审美感知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以《飘》的两种译文为材料,在对比分析典型段落篇章的基础上,阐释"传神"的重要意义.首先简要介绍该小说的艺术特色;然后在对比分析译文特点的过程中展示传神理论的内涵;最后强调自己的论点,提出文学翻译中应贯彻传神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作风》是一本于1940年在伪满洲国出版的文学作品翻译杂志,收录了各国近现代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是新公开的关于伪满洲国文学的重要资料.杂志由“作风刊行会”编辑发行,其进步的编纂意识强有力地统领起各单篇翻译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规约了作品的阅读理解方式.其中收入了三篇近代朝鲜小说的翻译,其作品的选定、翻译的过程,不仅进一步反映出文本在翻译和编辑过程中意义的转变,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朝鲜文学与伪满洲国朝鲜语文学在伪满洲国的位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说月报》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沈雁冰担任主编后,对《小说月报》进行大胆改革,使之成为发表新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新文学史上许多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都在该刊上发表过文章。《小说月报》的改革成功,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学"图景是建构的产物,依赖于文化历史语境,也因此会随着文化历史语境的变迁产生变化。《世界文学》作为新时期主流翻译文学刊物,参与了"世界文学"图景的建构。和建国初期以及"文革"时期相比,新时期中国文学视域中"世界文学"图景发生了明显变化:就国别而言,从苏俄文学的"一枝独秀"转变为各国文学的"百花齐放";就文学类型而言,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化为"西方现代派";就作品选择标准而言,从"革命""进步"过渡到"经典性"。这其中有文学期刊内部的直接原因,主编和主办机构的专业化;有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双百""二为"方针的提出;也有中国文学场域内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传统翻译理论大多把"信"作为翻译的首要原则,强调译文要在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文学翻译更是如此。而翻译目的论则认为"信"并不是评价一部译文优劣的最高标准。本文讨论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信"和目的论的"忠诚"之间的关系,并用翻译目的论的观点对《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文学翻译中的"信"是相对的,目的论也可以用于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