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指向与特征,现代化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选择,现代化进程是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化相伴生的。政治参与既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是影响社会稳定与秩序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性视阈下,从社会转型、阶层分化组合的历史进程中,审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愿景、现状和逻辑选择,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展开,出现了全局性的社会利益分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趋复杂化、显性化.分化的出现意味着整合的需要.在利益分化条件下,主动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政治整合能力,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利益结构的大体均衡,从而在分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达到更高层次的整体功能优化状态,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扩展,将英国从一个等级社会带入到了阶级分化的社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英国先后下放政治权力,对主要的工业阶级进行"体制容纳型整合";通过扩大社会权利,对国家公民进行了"服务型整合",充分体现了其渐进式整合的特点.通过实行两党政治,将不同的利益主张和政治压力纳入到议会中来,这构成了英国政治整合的组织特征;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兼备,贯穿于整个英国政治历史,则显示了其政治整合的文化特征.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整合实践,至少给我们四点启示:(一)政治整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关键环节;(二)整合主体的内部整合影响着政治整合的成败;(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一定的政治整合作用;(四)经济越是处于衰落期政治整合的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政治整合具有其历史资源,考察传统社会的政治整合有其必要性。研究发现,包括经济控制与利益整合、组织吸纳与整合、文化与意识形态整合、法制整合、行政强制型整合在内的传统政治整合模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秩序目标,但这种控制型、凝固型的政治秩序到后期遭遇到了现代化困境,根源在于,传统中国是稳定导向的专制性整合而非发展导向的基础性整合,王朝与社会不能实现实质性整合,国家也无法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这条政治道路的重大意义。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6.
加入全球化进程,苏东剧变和市场化改革,为中国加快民主化进程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以宪政精神和宪政思维为指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战略选择;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增强执政合法性,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现实道路;清除封建意识,培育公民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任务.近现代史昭示,中国的希望在于政治改革,全球化与民主化是走向现代化中国的必然选择,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对作为政治发展价值取向的政治文明的涵义、内容及其在整个社会文明中的地位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是完全统一的,它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社会政治保障,决定它们的发展方向,进而推动它们的进程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以政治权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的国家治理主线,其以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主要表现形式,是政治权威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的时代产物,是实现善治的根本保障。以政治权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观、权威观与民主观为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以继承发展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审视西方国家治理得失与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各治理阶段经验为历史借鉴,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以证成“政党中心主义”模式与化解“治理失灵”风险为现实之需,具有强烈的现实逻辑。展望未来,在以政治权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塑造新型民主观,推进法治化建设与构建协同共治格局,最终达成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实现政治现代化 ,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强化党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动力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文明。政治现代化的核心 ,是执政党加强对干部的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政治现代化的实质是党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在基层社会的骨干作用 ,整合各方、凝聚人心 ,夯实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阶层急剧分化,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以推进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着重对当前我国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前提基础。笔者认为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知的逻辑起点。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可概括成为一定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传创社会核心价值,确证、实现和发展社会成员自我价值的价值化实践活动,包括价值具化、价值内化与价值外化三个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化本质,应从"历史—人—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化本质的历史性、属人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微时代下公众人物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生成逻辑及对策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对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设计/方法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以微时代下公众人物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联性思考为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微时代下公众人物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生成逻辑及应对策略。结论/发现微时代下的公众人物对高校思政教育载体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使得其有效内容辨别困难、价值导向被歪曲、外部环境复杂化;基于此,社会、高校、公众人物与大学生自身应协同发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在微时代下取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日益普及,为政治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宽广、便利的平台,对政府的舆情引导、信息管理,媒体责任道德及民众的信息甄别等多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政治谣言的泛滥,对社会政治文化、民众政治心理、社会政治稳定甚至国家政治安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应通过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公民和媒体联手,提升自身公信力、疏通官民沟通渠道、完善监管与法律体系、重塑媒体责任、引领公民政治参与素质提高,使网络更好更多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政经逻辑"指的是"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被利益绑架的政治"和"被权力操纵的经济"。政经逻辑在揭示政治经济如何相关的同时,还导致政治信任度降低后的立场分歧以及研究独立性受损后的研究与实践关系争议。对此,应从方法论层面强调政经学科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同时研究者尽力做到研究方法的自觉、自明与他明。这有助于降低人们对政经整合研究科学性的质疑,进而拓展新政治经济学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是一个系统的结构性概念,政治的体系性决定了政治文明评价标准体系建构的可能性。依据从政治的历史逻辑、国别比较、外部关系及内在结构中概括出的确定政治文明评价标准的原则,勾勒出政治文明评价标准体系。此体系不仅在理论层面有所成就,而且更应该在实践中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不同治理主体基于共同的治理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均衡化社会治理结构。主体共建、多元共治和全民共享是其核心要义和精髓。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具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其中,借鉴人类社会先进治理思想而进行的本土化理论创新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从单一政府管理到多元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新时代社会治理诉求的新变化新要求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需从价值、主体、关系、制度以及方法论等多个维度同步开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规范人的言行思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推动个体自身的认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思潮作为观念形态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认知。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大学生成才,势必要关注社会思潮的发展,认清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和消解作用,采取积极对策,有针对性地对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和引导,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空间不仅是农民公共活动的空间,也是村庄社区和国家权力互动和展演的场所。以浙西北S村朱氏祠堂为观察对象,探讨作为农村传统公共空间的祠堂的现代转型及其存续发展逻辑。研究发现,生活主体并非传统公共空间遭遇现代中国革命和政治冲击场景中的消极受动者,而是善于因时采纳并巧妙借用政治话语策略性装饰传统公共空间,从而在意义编织中持续重构空间的存续正当性。经由政治符号填充的公共空间,成为表意政治和聚合认同的统合性承载场,强化了空间的意识形态工具属性,再生产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个案经验表明,传统社会符号与现代政治符号能够相安共生且良性互动,应赋予传统事物以现代意义而非全然抛弃。空间生产的三维构件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机嵌合。空间的物理形态和价值意义都被改造着但后者远远超过前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思想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中国梦"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社会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人生幸福梦与职业成才梦的统一"为切入点,抓住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三个关键环节,加强"中国梦"思想教育,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等级观念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它是在经济、政治、思想、法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于我国当代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方面意义重大。引导传统等级观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相协调,利用新媒体使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深化,同时还要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公民参与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力量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的深入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方式,逐步摆脱传统等级观念的束缚,保护公民权利,推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