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领导之友》2015,(2):51-5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2014年APEC的会场上被中外记者追捧,一抢而空。对于这本书,外国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外国前政要这么说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近日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撰写书评,称这本书使他受益匪浅。施密特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告诉外国读者,中国的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依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10,(2):26-28
<正>当前的经济形势处于一个极为微妙的时机,如何进行抉择,考验着决策者的治国智慧。从2008年底开始,面对经济衰退的趋势,"保增长"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政府也全面采取了各种财政、货币甚至政治措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财政部宣布近期部分农业大县将纳入"省管县"财政改革范围,到2012年底前,力争在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推行这一改革。这意味着试点多年的"省管县"财政改革开始提速。实践证明,"省管县"财政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治生学是在发展生产与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市场经营业等。这两方面所包涵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09,(17):12-14
7月9日,财政部公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在2012年底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推行。  相似文献   

6.
李永友  张帆 《管理世界》2019,35(7):43-59
文章基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这一重要事实,利用地方层级政府数据和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地方政府平台举债行为的激励效应。结论表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固然有1994年体制选择的原因,但除此之外,预算软约束也是垂直财政不平衡不断加深的重要机制,并且这一机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作用更强。尽管晋升竞争机制也一直被认为会加深财政体制的垂直不平衡,但本文实证结果并没有显示这一机制在发挥作用。在预算法的约束下,财政体制垂直不平衡对地方政府在预算法框架外的举债融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体制垂直不平衡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产生了显著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一年多时间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全面、准确、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这不仅体现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论述与顶层设计上,而且体现在对中国特  相似文献   

8.
中国长达5000年的历史画卷中,秦皇、汉武等开明君主,以及管仲、商鞅等优秀官吏占据着主要篇幅。在文人墨客甚至史官的笔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家国的兴衰产生着巨大影响。他们就是本文中要谈论的"贤者",他们在传统中是治国的关键环节,必不可少。这种思想我们称为"贤者治国"。本文首先介绍儒家传统的治国思想"贤者治国",然后分析其弊端,最后讨论了"贤者治国"这一思想对当代现实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近年来,以财政分权为特征的财政分权制频频出现在转型经济理论的讨论中。但是,财政分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过去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过去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许多因素共用作用的结果,财政分权如果有作用,也仅仅是原因之一。同时,学者们忽视的一个因素是,中国的财政分权是在一个制度供给失衡的环境中进行的,其结果未必是好的。这个失衡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财政分权没有法律保障、财政分权和行政垂直集权矛盾以及分权制度安排本身不规范。本文将深入讨论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共同作用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1日,中国首部推进"扩权强县"的省级政府规章———《浙江省加强县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若干规定》正式实施,443项审批权限被一次性下放给县级政府。此前的6月22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为财政"省管县"改革提出了具体时间表:2012年底前,力争在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财政"省管县"。上溯到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曾感叹:"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在今后5年,我们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中国的财政体制甚至行政体制改革正在各省市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植于5000多年中国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最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涵养治国理政之道、提升治国理政之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探析地方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并基于  相似文献   

12.
自1949年建国以来,运动式治国模式对中国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混乱。在运动式治国模式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对社会发挥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运动式治理的得与失,才能正确利用这一治国模式,使其发挥出好的一面,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都流行专家治国。美国有格林斯潘领着美联储掌控美国经济,被人说成美国发生了“四权分立”;原苏联也有过专家治国,干得不很好,但原因在政治。从近两代中国高层财经团队来看,中国的治国主体已经是专家队伍,特别是经济专家队伍。人们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成绩,同时也期待着新一代经济领导班底会有更出色的作为。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制度供给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已有文献在对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转型发挥作用进行详细研究的同时,对其政治和社会效应却关注不足。视农村基层自治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和多层混合效应逻辑斯特模型(Multilevel Mixed-effect Logistic Model),本文重点考察了地区间面向县级政府的财政分权对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可能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以显著为正的概率使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迈向更高的水平。本文尝试把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内生化于财政分权,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及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政策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参政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中国财政改革的公共化方向呼唤民意的表达和财政信息的公开。由于传统手段的固有缺陷,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现实上论述构建网络参政制度来表达民意、公开政府信息的合理性,以及构建这样一个制度对财政公共化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举措     
《领导文萃》2011,(1):138-138
上海:试验基层财政民主公众听证 继2008年底区级财政预算两个项目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之后,今年又把这一做法下延到镇级预算。不少参加听证会的村民代表都是有备而来,所提的问题被在场的专家称赞“相当专业”。  相似文献   

17.
现代财政国家是拥有现代财政制度和合意财政能力的国家,是以现代财政制度为切入点建立起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国家。现代财政制度应该包括现代税收制度、现代预算制度、税收法定和明晰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本文构建了一个"比斯利"式政治代理模型,通过该模型来阐述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财政国家的构成要件及其逻辑关系。模型分析表明,税收能力、预算能力、税收法定和健康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将有效促进居民福利的提升。文章还对中国分税制之后的财政制度建设根据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的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面临关键的转型期,在税收能力、预算能力、税收法定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几个方面面临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18.
“省管县”宜稳步试点、慎重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省管县"改革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财政部在7月上旬发布了相关意见,要在2012年底前实现"省—市"、"省—县"财政直接联系。笔者曾经在10个城市进行过专题调研,听到对"省管县"反映最多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关系不顺。财政省管以后,行政仍由市管,一些地方出现了人权、财权与事权管理上的不一致,产生了摩擦,市里尴尬,县里为难。二是差  相似文献   

19.
高远至 《决策探索》2014,(15):38-38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且明确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意味着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幕将全面拉开,那么改革将涉及哪些主要内容?又会从何处突破、怎样推进呢?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制度,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是与财政体制改革交织在一起的,它既要努力实现财政均等化,又要照顾在原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这也就决定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必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