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力图从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诠释.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可持续发展将使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统一起来,可持续发展在"两个文明"的并重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等四个方面认识和阐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人地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解决新世纪初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就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协调处理好人地关系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看 ,人地关系状况主要是随着以科学技术进步为重要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多次提高与飞跃而不断向前发展 ;要解决人地关系对立的问题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标志着人类对发展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旧世纪交替之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南京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同时它也应该成为南京市开展对外招商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南京的实践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是指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化,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千古之谜一直困扰着人类。随着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一步步深化,这一难题也不断地得以破解。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古代的直接统一到近代的分立,再到现代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复归.表现为不断“扬弃”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统一当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就摆在人类祖先的面前。“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  相似文献   

5.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最早是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针对经济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依据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人类永恒的追求,其实质是对人类自身和自然关系的再认识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人类是如何走出将发展与环境对立起来的误区,摆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否定之否定的进步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作出可持续发展这一十分明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阳方虎 《理论界》2007,42(4):162-163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潮,现代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也是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对促进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人类私欲的日益膨胀,其消极作用也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走出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亘古未绝。自从人猿揖别之后,人与自然便建立了联系,并且这种联系随着时间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自然,却陷入严重的危机,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人口爆炸、全球气候恶化等,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人类行为的失误导致日趋恶化的人与自然关系愈加不协调,而人类行为失误的根源又与人的认识(观念)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不利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旧观念,走出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误区,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8.
人的实践联系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着对它们关系的认识程度。从唯物史观看,自然是被体验到、被认识到、被意识到和被实践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认识,有生成演变逻辑。全球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和必然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强调人与自然内在同一性,是对马克思自然观的守正创新,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准确概括。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之际,分析和总结前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体悟他们的生态智慧,对当今摆脱生态危机、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大有启迪.徽州园林作为徽州人诗意栖居的载体,充分体现了农耕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价值观.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顺应自然的生态意识;二是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观;三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态选址观;四是天成自然的生态审美观;五是自成自然的生态生活观.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 ,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以人为本 ,通过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役使的时代理应终结 ,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 ,而生态伦理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新的理论和价值观支点。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特征,本质上是一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伦理经济。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升华,是对可持续发展伦理的重要实践,也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全民动员,更新观念,规划先行,扩大试点,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激励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考核。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19世纪40年代产生到19世纪70、80年代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自然界是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且普遍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界演化全过程的揭示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这是人类在历史上对自然观认识的一次颠覆性的认知,也为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于我们今天能够更加科学、清醒地认识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把握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由人是自然的奴仆到人与自然对抗到今日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类生态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工作,并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完善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古代,生产工具落后,逻辑思维不发达,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演化不知所措,把许多不理解的自然现象看作神灵,一切“听天由命”,被动地顺应自然界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人在…  相似文献   

14.
傅强  陈澜 《江淮论坛》2004,3(3):54-57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长期反思的结果,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也是当今可供人类选择的惟一途径。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主义”与中国的天人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及全球的时候 ,当地球负载的核武器足以消灭它数十次的时候 ,人们才意识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已经到来 ,可持续发展倍受重视 ,并且由此引发了关于走入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目前 ,这场争论已由最初的针对环境污染、资源相对稀缺等问题深入到人文价值层次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天人之际的研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几种形态关于人类中心主义讨论的初期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者占有优势 ,他们以自然价值理论为基础、以现…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北方论丛》2006,(6):38-40
欧美生态文学批评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它把文学批评放在人与自然为整体的广阔背景下,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批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怀而充满了活力,生态批评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定义和模式也是众说纷纭,但包含生态整体观的人类回归自然之路已经成为生态批评领域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自然审美源自人类主体的诗性思维与自然对象的物性特征相融交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美学体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为自然审美理论构建提供了知识论基础,其动态发展也使自然审美理论呈现出不同面貌。自人类产生之时,自然便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本真的依存关系为自然审美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但原初性所带来的被动性与脆弱性也使这种依存关系难以推动自然审美持续深入发展。此后,人与自然逐步构建了二元模式主导的认识关系与工具理性支配的实践关系,自然成为了相对于人类主体的陌生“他者”,这也推动了自然审美对象模式与人化视角的形成。随着生态世界观的逐步建立,人类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然的本源性与自身的有限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生态重构,也为自然审美的当代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8.
环境友好型社会——天人和谐观的新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天人关系理论的飞跃,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创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的问题。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是社会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自然、人、社会协调发展,共生共盛共赢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是马克思的深刻思想.进入五六十年代,由于全球的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共同问题,由于提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现,这个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从三本书开始1962年,R·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透过一个女生物学家的慧命,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揭示了科技和工业发展使人类新面临的生态危机,描绘了可能到来的没有一切生机、没有鸟语花香的“寂静的春天”.尔后产生了环境科学、环境法和环保机构,世界环境运动发展起…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主流价值观的转变 ,相反 ,价值观的转变也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经济活动及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价值观发展的新阶段 ,全球价值观扩展了人类价值观的视野 ,把人类、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纳入价值变趋的方向范围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调节的主要内容 ,以谋求“人—社会—自然”这一有机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