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一、农牧民收入总量平稳增长,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2004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6元,比2000年增加738元,增长39.5%;“十五”前四年年均递增8.7%。与此同时农牧民收入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其特征是:1.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尽管近年来我区农牧业持续获得好收成,家庭经营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国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不断增加,非经营性纯收入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58元,同比增长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342元,同比增长11.8%,农牧民收入水平及增长幅度均低于城镇居民。近年来,自治区各级政府一直把提高农牧民收入放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尽管政府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惠农惠牧方针政策,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增长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十年来,农牧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一、十年间农牧民收入增长2.4倍,年均递增12.9%2011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42元,比2001年的1973元,增长了2.4倍,年均递增12.9%。  相似文献   

4.
农牧民收入是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几年农牧民收入增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收入增长减缓。1998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2.7%,而1999年、2000年的实际增长率仅为6.4%、1.3%,农牧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回落。2001年我区农牧民收入出现少有的负增长,200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73元,较上年人均减少65元,下降3.2%。农牧民收入水平降低,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确保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是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必须于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一、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变。从农村牧区居民看,198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仅为195元,1989年为523元,2001年达到2558元。扣除物价因素,1989—2001年年均增长6.2%;城市居民家庭现金收入为1989年的1171元,增长到2000年的5458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8.4%。到2001年,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4.86亿元,比1989年增加了13.4倍。然而,统计上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多给、少取、放活”的方针,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同时;积极组织农牧民劳务输出.使我省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环境的  相似文献   

7.
数字看青海     
《青海统计》2008,(2):42-45
2007年青海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加;1月份省城西宁市场黄金、铂金饰品价格两次上涨;2007年青海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增长7.03%;2007年青海农牧民高收入户增多、低收入户减少;2007年青海农牧民纯收入增长13.8%;2007年青海省GDP增长12.5%;  相似文献   

8.
一、内蒙古农村市场购买力发展变动特征农村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和农牧民现金购买能力、农牧民纯收入增长密切相关,农村市场需求能力的大小和需求水平高低,直接受制于农牧民现金购买力水平。1购买力高速增长阶段。1978年———1984年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级时期,由于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政府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收购价格,极大地刺激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诱发了农牧民纯收入的超长规增长。1978年至1984年农牧民年人均购买力平均每年以222%的速度递增。在1984年社会总消费比重中,农村牧区居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旗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业生产取得了辉煌成就。从1978年到1998年,全旗粮食总产从138亿斤,增加到652亿斤,增长37倍,平均年递增81%;牲畜头数从586万头只增加到984万头只,增长了07倍,平均年递增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70元增加到2292元,扣?..  相似文献   

10.
正通常把1980年之后出生的农牧民工,称为"新生代农牧民工"。近年来,伴随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总量的增加,新生代劳动力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农牧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全区农牧民工监测调查显示,2013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常住户的农牧民工中,新生代所占比例达41.1%,按此推算,全区常住农村牧区及举家外出的新生代农牧民工大约有98万人,规模近百万。  相似文献   

11.
一、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现状(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从2006年的5380元到2010年的8756元,增加了3448元,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五年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平均增速为13.7%,比同期自治区平均增幅13.1%,高0.6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增幅12.7%,高1.0个百分点,是全市历史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2.
增加我区农牧民收入是“九五”期间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核心。我区共有2300万人口,而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和牧区,没有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的收入状况如何,不仅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生活中的大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一、农牧民收入状况的基本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表现明显。一是食物消费改变以主食吃饱为主向吃好为主变化;二是衣着消费成衣化;三是住房…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统计》2001,(6):13-18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农村牧区的发展和稳定,而且直接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牧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长趋缓。对此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我省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增幅趋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增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平 《青海统计》2009,(4):14-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一系列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农牧区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牧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牧区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构成日趋多元化,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农牧民生活消费也由单一化、雷同化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享受和发展型消费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县委、循化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落实全县支农惠农政策。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加。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26元,比上年增加306.26元,增长15.21%,是近年来增收形势较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统计公报一发布,得知鄂尔多斯市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呼和浩特成为自治区的老二,甚是惊喜,可又觉得实属必然,因为它是多年来鄂尔多斯所积蓄能量的一次加速释放,而对此做出最有力诠释的则是近几年的统计数字:2001年到2007年,鄂尔多斯的生产总值从171.8亿元增加到1150.9亿元,年均名义增长37.3%;人均GDP由1500多美元增加到1万多美元,超过了首都北京;财政收入由17.98亿元猛增到200.8亿元,年均增长49.5%,2007年位列全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8元增长到16226元,年均增长1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258元增长到6123元,年均增长18.1%.2006年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  相似文献   

17.
(续第 2期 )  二、“十五”农牧民增收对策收入的增长归根结底依赖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实现“十五”增收目标 ,关键是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步伐 ,尽可能地将收入蛋糕做大。没有农村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牧民收入增长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基础上 ,调节收入分配 ,处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以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增效为抓手,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物力,支持农村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第一产业增加值向比增长3.5%,农牧民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加大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我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据1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我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41.01元,比上年增加311.91元,增长16.17%,增幅比上年提高5.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并制定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使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0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4.59元,比2000年增加514.1元,增长34.9%,但与全国和东、中、西部省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