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修辞中的隐喻、隐喻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人们解释语言、思维和世界的关系的三个层次。修辞上的隐喻认为隐喻是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相似点的揭示和创造;隐喻性思维借用了修辞隐喻的相似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手段,它充满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并对语义的衍生和发展起作用;相似性思维理论也是从认知的角度,认为人们总是以特定的认知模型把新的知识和体验与大脑中的相似块相耦合,相似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体验的概念分类和综合过程;“相似性思维”理论比“隐喻性思维”理论能从更广泛的范围上解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语言的语义特征为我们洞察人类思维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隐喻的语义反常性是指隐喻在语义逻辑上的矛盾性,它体现了思维的创新性。隐喻的语义多维性是指语义所指的不确定性,它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不同的隐喻性语言在隐喻性程度上有差别,隐喻使用越频繁,其隐喻性新鲜程度则越低,常规性程度越高;它体现了人类思维的规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们形成语言和思维的基础,而语言的进化与人的身体经验,人的认知和隐喻性思维密不可分。不同的隐喻依附不同的语境不断产生、作用、消磨及至死亡甚至复活的进程是语言进化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人类语言中隐喻现象广泛存在的物质基础,及其人类自身的生理、心理基础,论证了隐喻语言存在的必然性;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隐喻的语义特征为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创造了条件。指出隐喻的本质在于人类隐喻式的思维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隐喻性直接导致了语言的隐喻性特征,而隐喻特征则是人类观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从而得出了隐喻性是人类认知方式及其语言的本质特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只有借助隐喻人类才能通过熟悉而具体的范畴理解陌生而抽象的范畴,因而人类的概念系统本身就是隐喻性的。语言作为概念系统的反映,自然也具有隐喻性。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隐喻自然也存在于词汇中。受传统理论影响,很多人意识不到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他们更加意识不到商务语篇中也充满了隐喻,因而很少有人将隐喻用于商务英语词汇。因此,从理论上探讨了隐喻理论同商务英语词汇的关系,并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了隐喻理论在商务英语词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 ,“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式 ,这是由中国人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决定的。由这种认识 ,中国的传统思维以不舍“象”为特色 ,注重形象思维 ,在概念的运用上也有极其鲜明的比附特色 ,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产生。因此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具有不同于西方范畴的独特风范 ,那就是它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多义性和隐喻性 ,及与此相连的不确指性  相似文献   

7.
出租车司机行话的特点是:简洁性、模糊性、隐喻性。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解读出租车司机行话。从语言与存在的角度看,出租车司机行话展示了出租车行业丰富的生活世界和独特文化。从语言与权力的角度看,它表现了语言对人的制约。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它体现了人类在构建语言时的认知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广告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以一定相关广告知识为背景理论支持,以“隐喻性思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论证视角,通过对广告语中隐喻的分析,提出广告中的隐喻性表达是展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最佳例证之一。而广告中的隐喻表达既反映了广告创意者对信息概念的独特创造性思维,也为广告信息受众对隐喻表达做出概念整合达到理解目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吉奥乔·阿甘本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哲学方法论:典型说。阿甘本认为典型是具有个别性与代表性的实例,它通过类比逻辑以个别代表一般。但典型不仅是一种以“旁本体论”为存在方式的具体事物,同时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阿甘本建构典型是为了理解更为广泛的历史语境问题。其中,神圣人、集中营等典型形象代表了阿甘本典型化的反面运用,圣方济各运动则代表了其典型化的正面使用。将阿甘本的典型说与中国的艺术典型理论对比,可发现其典型理论对传统“一般—特殊”二元框架的超越。但在建构典型说的过程中,他是否弱化了具体实例的个别性,此点仍待商榷。  相似文献   

10.
乌尔夫是现代美国知名的语言学家、美洲印地安语专家萨丕尔的门徒。萨丕尔是第一个创立语言学中“模型理论”的人。这种理论后来为他的一些门徒们滥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现代最反动的一个美国语言学流派——“人种语言学”。他们利用美洲印地安语结构上的一些特征,公开进行种族主义的宣传。乌尔夫就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乌尔夫否定了思维的共同性与语言的民族性密切联系的真理,胡说语言与思维同样都是“种族的”。他的基本观点是:语言模型与种族有关,不同种族的人有不同的思维,也有不同的语言。他宣称使用欧洲“标准”语言的人,是“高等的种族”,欧洲人的行为、世界观、文化、科学,都是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模型”相互联系着的,即语言“模型”决定人们的思维、世界观、及文化科学水平,也决定人种的优劣。在乌尔夫看来,人们对于现实的观念,人们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由不同种族的语言模型所决定的派生系统。现代最反动的语言学流派,“语义学”和“人种语言学”之所以成为美国“官方语言学”的两个主要部门,并不是偶然的事。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乌尔夫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从本质上来说,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和重要认知机制。隐喻通过事物间互动“比较”而产生,这种“比较”或以相似性为基础,或以创造相似来进行。探讨翻译思维的互动“比较”本质,意识到翻译过程是译者在原语与译语之间进行的互动“比较”的隐喻性认知过程,无疑会有助于把握翻译实质和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美学家阿甘本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文学批评概念——姿态。阿甘本的姿态论思想存在着由美学向生命政治以及生命诗学转变的潜在线索。在美学领域,阿甘本把姿态置于语言范畴,认为姿态是一种始源性的语言与交流方式;过渡到生命政治领域,他则从近代资产阶级"丧失姿态"并"不断沦为姿态的命运"的意义上,认为这引发了一种人类的景观化过程。最终,阿甘本倡导以生命诗学拯救姿态丢失后所造成的去主体化命运,从而"复魅"经验世界,实现人之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3.
沙林 《社区》2004,(11):47-49
“我觉得我生活在古希腊时代。”文明学学者北野总是沉浸在他心驰神往的古希腊的思想中,用那一套指导他的社会实践。中国现在有一些学者在努力克服“文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弱点,参加社会实践,试图“改良”社会。北野是其中之一。“我写完了《中国文明论》、《人道的两极》、《道性与时间简史的对话》后就不想写了,三本书分别研究人类文明的问题、人类的仇恨问题和人类思维的问题,理论研究到头了,剩下的就是参加社会实践。”他的实践之地就是他生活的小区,北京东面一个有名的中高档社区“银枫家园”。银枫家园的有名既因为当初开发…  相似文献   

14.
毛斯纳的“语言批判”是近代最反动的一种资产阶级“语言哲学”。在许多根本问题上,毛斯纳的“哲学”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认为人类语言并不能反映客观现实,因此否定语言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工具的作用;他不承认语言中的词是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概括,即不承认词的内容是标明一般概念的,硬说词没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否定语言作为人类最完善的交际、交流思想工具的作用。否定了语言在人类认识世界和社会交际中的巨大作用,他就主张根本取消语言,使人们永远保持“沉默”。他否定了语言是人类社会里客观存在的东西,即否定了语言的物质意义,认为“语言只是语言的应用”,“只有发音器官的暂时运动是真实的”,因此语言被他看成只是一种“抽象观念”。关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他也采取否定的态度,把二者归结为“同一的行为”,并同时否定语言与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他认为研究哲学最重要的工作即是对语言进行“批判”(当然也对思维进行批判,因为在他看来二者是同一的),他所谓“批判”意思是否定、取消,而他之所以这样主张,正是为了证明他的“人们永远不能认识世界”的不可知论。毛斯纳的“语言哲学”的最荒诞之处还在于他不得不打破他的“沉默”而运用语言来进行他的“语言批判”。魏勒的这篇文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毛斯纳的“语言哲学”,在编译当中,我们刪去了少数无关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现象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思维的隐喻性孕育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认知活动的工具与结果。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 ,是不同语义域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马桥词典》是一部非常富有象征意蕴的小说 ,它对人与社会、人与文化、语言与存在等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通过“词”与“词典”两个意象来类比 ,一方面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词典” ,但同时又是社会生活 (词典 )中的一个“词” ;另一方面 ,社会本身就是一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词典” ,而同时又是个人人生这部“词典”中的一个词。“词”与“词典”的本体是共同的 ,即语言。人类生活于语言之中 ,这是人类的一个重大特征 ,以至于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把“语言”当做存在本身。而语言的多义性与理解的多元性往往成为人类冲突的根源 ,反过来影响人类生活的方向。但语言和存在终究根本上是两回事。“社会生活”是指现在 ,“历史”是指“过去的生活” ,同样 ,人们所谓的“历史” ,也不过是一种语言 ,而非存在。  相似文献   

17.
乔姆斯基的语言自然观在他的语言学理论中占据中心的地位。他认为,应该把语言当作自然物体来研究。就像研究星体、植物、心脏和眼睛一样。他的普遍语法就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说明他的语言自然观是成立的,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所谓“火星人论证”。文章将分析这一“火星人论证”,指出它所存在的问题。说明“火星人论证”不足以支持语言自然观,还要指出另一种建立在ZelligHarris的“发现程序”思想基础上的研究语言的途径,并说明它优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中死亡隐喻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念隐喻认为,人类的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无所不在。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抽象的概念因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本文试图对中英死亡隐喻语句进行归类、比较,并寻求隐喻性思维的跨文化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认知隐喻识解中的客体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性语言是人类隐喻思维的产物。隐喻性语言的识解不仅受到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等主体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喻体本身等客体因素的影响。现以隐喻的喻体为基点,从喻体的意象差异、喻义空缺、形似义异以及喻体的场景选择等几个方面考究了客体因素对隐喻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科技术语的隐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手段之一;隐喻性思维方式是人类了解、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论述了科技术语中的隐喻所具有的系统性、相似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中,隐喻性科技术语发挥着命名、解释、提供认知框架和建构科学理论的功能。此外,文中也指出了借助隐喻性思维方式得到的关于事物之间相似性的知识是有限的,故应严谨地对待和应用科技领域中的隐喻性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