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的宗旨在于保障权利,但是传统法律主要的使命乃是行使权力,这就使借助立法来保障权利几乎成为不可能,然而司法过程却在实践中予权利以确认和相应的保护.本文通过分析现存清代相邻权纠纷的若干案例,研究当时相邻权纠纷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处理的原则,清代的相邻权范围较现代为窄,但其处理原则则和现代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相邻权辨析     
相邻权是为调节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中的权益冲突而产生的权利,其不是一种独立的物权,而是所有权的延伸和扩展,是所有权权能的体现.与相邻权相关的概念主要为相邻关系及地役权.明晰相邻权与相邻关系、相邻权与地役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清晰地界定相邻权的内涵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相邻权与地役权是具有各自独特内涵的两项权利,两者都是以调整不动产利用过程 中所产生的权利冲突为目的,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二者的关系都 存在争议。试从相关学术争议、历史渊源、发展趋势、各国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 剖析,明确相邻权与地役权的不同,进而建议在立法中将二者分别安排。  相似文献   

4.
航空器噪音损害及其补偿性救济途径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器噪音损害不容忽视.严重的航空器噪音不仅直接造成相临土地价值及其地上利益的减损,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现行有关调控航空器噪音的法律法规多是预防性措施,而对噪音的现实和潜在损害少有直接的补偿性救济.基于民法"权利"运用的视角,人格权、相邻权、地役权和所有权等"权利"工具是对航空器噪音损害补偿性救济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地役权制度在我国《物权法》中的确立,有着多方面的成因,其中人本性和社会性是最为主要的。地役权和相邻权相互作用,共同调整着土地不动产关系,弥补了物权法定主义的缺陷,这既是我国土地不动产关系发展的要求,又是我国物权立法成熟和完善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和较广的发展空间。为更好地确立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需完善环境行政复议制度、环境行政调解制度和环境行政裁决制度,增加环境行政指导制度,突显环境纠纷的投诉制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环境污染损害的风险赔偿基金及责任保险制度。目前,完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最为迫切也是最为根本的任务是制定《环境纠纷处理法》。  相似文献   

7.
水污染纠纷处理主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立法建立了水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与司法救济二元机制,但由于水污染纠纷处理机制的主管不明尤其是司法介入不足使得水污染纠纷的顺利解决障碍重重,不能很好地发挥遏止水污染行为的功能.本文以对司法介入的调整为基本思路,立足于水污染的流域特性,提出了建立流域水污染专门管辖制度的构想,并特别论证了海事法院管辖流域水污染纠纷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纠纷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何灵活高效地处理这些纠纷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许多曾经遭受环境问题困扰的国家通过广泛运用仲裁方式,促进了环境纠纷的合理高效解决,实现了环境纠纷仲裁的规范化、法制化.我国迄今尚未建立正式的环境仲裁制度,实践中也缺乏相关经验的总结.因此,考察其他国家环境纠纷仲裁的成功经验,对构建我国环境仲裁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契约与法院:民国时期土地交易与纠纷解决的二元嬗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契约在土地交易乃至处理土地纠纷的过程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内社会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国外法治理念的渐趋渗透,契约原有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甚至还时常发生失效的情况.当面对土地纠纷,契约无能为力的时候,法院就自然而然地介入其中,并发挥了其独特的强制裁判功能.这对于重新厘清土地产权的最终归属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不过,由于民国时期仍然处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折的初始点,法律也还正处于摸索学习借鉴西方法律阶段,因此,在处理土地纠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尽管如此,当时留存下来的处理土地纠纷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当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土地纠纷类型、原因和解决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艳波 《学术界》2008,(1):171-176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处理土地制度涉及到的发展和稳定关系问题.土地纠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主要是土地权属纠纷和合同纠纷,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收益不均衡造成的,解决办法应结合纠纷产生机理,采取综合措施,尝试建立农村土地财政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综合运用和解、调解、行政处理、仲裁、诉讼等手段,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解决日益多样、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客观需要,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路,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各类纠纷复杂多样的情况下,建立与完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论跨行政区的水环境资源纠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以及中国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的法律依据、原则、制度和方式作了阐述 ,揭示了以往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工作中存在着法规不健全所引起的无法可依、处理方式不够多样化、处理程序非制度化、处理效率过低、处理成本过高、处理收益不显著等缺陷。文章借鉴国外有关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实践 ,对现行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的方法和制度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是创设兼顾和优化效率与公平的行政处理制度 ;二是明晰水权 ,通过水环境资源市场机制解决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 ;三是发展集团诉讼、公民诉讼 ,发挥人民法院处理跨行政区水环境资源纠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民间纠纷处理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诉讼处理模式的弊端、非诉讼处理模式的运行不利以及二者衔接不合理等方面,其解决路径首先应该是明确少数民族民间纠纷处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分析各个原则对纠纷处理模式的影响,然后根据原则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韩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我国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规定为不可诉的行政调解行为,而对于自然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则规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决行为,这导致我国法律体系出现混乱和冲突。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赋予环境行政机关在环境资源纠纷处理中均可行使包括行政裁决在内的完全行政权。  相似文献   

15.
蔡晓荣  孙宝根 《天府新论》2006,1(6):117-120
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行欠"纠纷主要产生于以下两个原因贸易中议价的不合理及货物的赊卖活动;洋商对行商的高利放贷.清政府在处理"行欠"纠纷时,混普通涉外民商纠纷为政府外交事务,加之中国缺乏解决涉外民商纠纷的法律制度安排,使得"行欠"纠纷无法在当时的法律体系内得到解决;而英商和英国政府在交涉中的策略选择,也使得"行欠"一步步演成了两国之间的国际交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纠纷多由农村精英依据习惯在村落内部得到处理,但现阶段农村纠纷的场域、主体、类型及矛盾尖锐程度都已发生变化,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矛盾化解的需要.在整个国家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农村社会纠纷化解的法治化是这一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法治教育培养村民的法治思维,加强引导促进村民按法治方式办事,利用历史人物崇拜和现实法治资源培育其法治信仰,是农村社会纠纷化解实现法治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环境侵权民事纠纷救济分流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对这些纠纷进行救济的行政救济机制与司法救济机制之间的耦合问题.认为两大机制之间存在纠纷分流障碍、行政救济机制的输出缺乏司法监控和两大救济机制的纠纷处理模式衔接存在非对称性等问题,并就如何强化两大机制之间的耦合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流域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必须以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特性为逻辑起点,以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系统管理、公共利益理论为理论依据.针对我国现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割裂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审判权缺位、公益诉讼机制缺失等弊端,我国应在充分尊重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特性,遵循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统一、权威的流域纠纷行政处理机构和专门化的流域司法机构,在流域层面上建构一个以流域环境公益保护为目标、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制约、行政权与司法权相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法学界有观点认为,"和为贵"其含义为通过忍让达成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结果,这种理解过于偏颇。其实,传统的"和为贵"思想在指导农村纠纷解决方面更为强调纠纷处理的方法,即以求和的思想具体衡量农民对纠纷解决的特殊要求,恰到好处地处理纠纷,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强制性规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要有效避免纠纷产生或解决纠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运作:以法律强制性规则为出发点、以公司章程为基础、以股东协议为补充、以裁判机关的裁量为最终路径.因此,有效把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强制性规则,我们才能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实践中的股权转让纠纷,才能保障投资者顺利地收回投资、新股东的高效加入以及公司发展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