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拯 《社会福利》2005,(6):42-43
社会救助体系是由救助主体、救助客体、救助内容、救助方式等因素构成的有机结构或系统。这个系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即为功能。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找准社会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务必明确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 对救助对象的保障功能。这是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初衷所在。较好地给予救助对象以切实的保障,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单项救助体  相似文献   

2.
李润华 《社会工作》2008,(21):61-6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民政部门作为担负大量社会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般是先行的,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华人社会中,社会救助体系的地位尤其突出。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困难户救济和“五保户”救济、灾害救济以及其他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保障最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已逐渐形成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结对救助、司法救助、住房救助等十大救助体系,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以慈善救助、礼会互助为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当时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多呈现救助手段单一、救助内容单一、救助形式单一,一般都停留在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质救助上,没有考虑不同救助对象之间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学举部长曾在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质是一种社会救济的长效机制,解决的是困难群众天天困难的问题,使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制度保证。应该遵循“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思路,使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济慈 《社会福利》2014,(1):59-60
为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做好全市城乡困难群众今冬明春慈善救助工作,山东省济宁市、县慈善总会联动,继续开展2014年全市“情暖万家”慈善救助活动,计划投入善款938.24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列支255万元、县市区列支683.24万元,对3.06万户城乡困难群众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全市范围内因大病、重残、突发性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困难、尚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城乡困难家庭,困难独居老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均可申请救助。  相似文献   

8.
丁艳 《社会工作》2010,(23):30-30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实施"民生帮扶工程",创新救助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理事风采     
王永福 《社会工作》2009,(21):F0003-F0003
近年来,江西省都昌县始终把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当作民生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转变运行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标准,不断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该县先后启动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救灾救济、慈善助医助学助孤、创办太阳村、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等工作项目,构建起全民共享的“民生大厦”。  相似文献   

10.
朱冬 《社会福利》2009,(6):18-19
建设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贯彻中央"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必须理性认识,有效应对. 存在问题 救助资金抽入不足.社会救助对象增长的速度与有限救助资金两者比例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由收容遣送向救助管理机制的转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救助管理实际工作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把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的范畴,强化部门职责,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柳拯 《社会福利》2004,(8):4-10
要建构起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除统筹规划外,还亟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把握以及切实解决,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明确思路、找准方向,真正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救助体系问题,是在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群众困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社会救济工作。在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和政府面对数以千万计的民众遭受贫困、饥饿、瘟疫和死亡的威胁,于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7,22(11):34-36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农村社会救助的内涵、框架、特点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并对构建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行了大胆设想,以便能够促进农村社会救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3,(3):26-27
大连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2002年,结合大连工作实际,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实施了城乡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了患重大疾病城乡特困居民的医疗负担,维护了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进一步健全了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4,(9):12-41
在全国民政系统高扬"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旗帜,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兴旺,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探索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民政部于2004年9月8日至10日在青岛隆重召开了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部长杨衍银作了重要讲话,山东省民政厅等18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59个单位提交了书面经验交流材料。无论是典型发言,还是书面材料,都浓缩了全国民政战线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新经验、新思想、新做法。本刊特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综合议题及城市低保、农村社会救助、扶贫超市以及捐助等单项议题,凝聚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民政工作社会化的今天,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不仅需要依靠组织和行政力量,社会团体的支持,更离不开新闻媒介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影响社会,凝聚群众。传媒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投身社会救助工作,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民政工作社会化的今天,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不仅需要依靠组织和行政力量,社会团体的支持,更离不开新闻媒介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影响社会,凝聚群众。传媒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投身社会救助工作,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与社会开始全面进入后转型期,贫困呈现出新的特点。转型期构建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加以完善。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其边缘化地位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既能够使社会工作得到发展和社会认同,更重要的是为后转型期应对贫困问题提供了积极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韩作珍 《社科纵横》2007,22(5):21-22
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甘肃省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从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两个方面入手,构筑包含生存权益保障系统、生活支撑保障系统、突发应急保障系统、时令解困保障系统、特殊补充保障系统与外部环境保障系统六个方面完整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