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快报     
《四川统计》2011,(1):10-11
全国:七成以上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 对10个省进行的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务工的比例分别为72.3%、12.9%和14.4%。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在东部地区务工。  相似文献   

2.
东,中,西部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统计与咨询》2004,(2):39-39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4.
从东西部比较看西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成  王秀莲 《山西统计》2000,(11):17-17,19
江泽民同志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 2 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目前 ,西部地区的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它关系到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也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我们应该在发展东部的同时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比较1、东西部经济增长状况之比较从东西部地区GNP来看 ,1980年东西部地区GNP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 52 .2 %和 16.5% ,直至 1994年 ,东西部地区GNP在全国所占比重为 58.5%和 14 …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差距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西部开发和腾飞的决定性因素。西部在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积累、体制转型与市场发育、人文条件与人文素质等方面与东部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迫切需要从投资软硬条件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长三角经济运行较为稳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与去年同期和一季度相比,部分指标增速出现回落,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牛波 《山西统计》2000,(10):15-15
80年代初 ,改革开放进入初始阶段的中国为寻求发展之路 ,从西方引入了“梯度理论” ,继而作为一种政策付诸实施。从此以后 ,中国区域经济形成了明显的三个梯度———优先开放 ,优先发展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快于中部和西部 ,东、中、西三大梯度间的梯度差距逐渐拉大 ,进而导致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结构失衡。进入 90年代 ,随着东南沿海兴起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狂潮 ,这种失衡更加剧烈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 ,缩小区域间差距的呼声也随之高涨。中央决策层也意识到 ,东西差距的急剧加大 ,给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安定带来了重大的不利影响 …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主要不是东西部城市地区之间的差距;西部地区落后,主要差在农村地区,差在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是否加快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缩小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当然是检验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主要以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对象,对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效应进行评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目标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大多地处大江大河的源头,是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高速增长,宏观经济政策以市场为导向,配合以较紧的人口政策,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近年来,人们也特别关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本文以1990、1995年各地区的国民收入和相应的人口资料,分别测算出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基尼系数,并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作一分析和评价。一、基尼系数的测算原理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基尼(Gini),在研究洛仑兹曲线时,提出了收入相对于人口分配的平均程度的指标,即基尼系数(G).它可以反映总人口中…  相似文献   

10.
我省区域人均GDP差距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祥  钱宁 《江苏统计》2001,(8):1-1,4-6
江苏地区间人均GDP存在明显的差距 ,与地区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苏中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权 《江苏统计》2001,(9):26-27
苏中目前人口、土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24 1%和19 9%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50人 ,比全省高136人 ,居全省之首。GDP、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19 2%和15 3%。“九五”期间 ,苏中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初步具备了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快速崛起的基本条件。但是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客观规律的作用 ,目前苏中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加…  相似文献   

13.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产业生产效率最有效的经济指标,为此采用Malmquist-DEA法对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及其三大类别行业在2006—2016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在制造业三大类别领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皆高于长三角地区,但整体波动变化情况也较长三角地区更为明显;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技术进步增长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同样都高于长三角地区;六省市中,天津和上海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高于所在地区整体水平,上海和北京制造业是效率型增长,江苏、浙江和河北制造业是投入型增长,天津则介于两者之间;上海和河北在制造业各类别中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不同水平的相对均衡,而制约北京、天津、江苏和浙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板领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利用率、企业员工和企业信息化安全四个领域的IASS评价模型,对我国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研,再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并从每个省市中选取信息化水平处于前180名企业,作为该省市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代表,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这些数据.通过对分析结果的研究,给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特征及其分类,为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了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相结合的新指标--地区差距指数(RDI),对我国各地区(西藏除外)的R&D经费投入的地区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分析了经济基础、科技基础、人力资源、结构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西 《四川省情》2008,(4):31-32
2007年,西部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速普遍快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1.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中内蒙古最为突出,以19%的增速雄居全国之首,重庆(15.6%)、广西(14.9%)顺次排在西部第2位和第3位,四川为14.2%略低于陕西,屈居西部第5位。  相似文献   

17.
徐雅 《浙江统计》2004,(7):34-3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正向富裕型迈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苏北贫困县及广大农民如何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值得关注、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除西藏外)的14个产业2002年横截面数据,揭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探讨了地区专门化、地区多样化、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一个产业所在省区外部产业环境的多样性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地区专门化的影响为负,而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在内陆省区有利于产业发展,而对沿海省区产业不利.专业化、多样化的影响与产业的知识密集性、技术密集性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