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信息困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们已经身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人本身,由此产生一系列由信息引发的问题。人本质上的信息向度被扩大,人同物质世界与信息世界的关系发生变化,网络时代的人形成一种网络理性。这一切造成了网络时代“自我”的严重分裂。这是人类的新危机,也是我们在网络时代“创造自己”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也说过”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已被党和国家摆在了科技、经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在诸多信息传媒领域赶上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我国正式加入“英特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由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引发的信息革命,正在引起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  相似文献   

3.
近20年知识经济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知识经济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王华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基于深刻认识知识、信息、技术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而出现的。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涂鸿 《天府新论》1999,(4):78-83
世界之交中国现实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生活与人们精神需求的深刻变化,导致了文学的深刻调整与剧烈变化。无论我们在情感上承认与否,当代中国文学的主体意识、自我精神沉沦于大众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自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兴盛,从“自我”的寻找开始,至80年...  相似文献   

5.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近代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精神世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这场深刻的革命,中国建成了独立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出于对这一革命的认同,冯契先生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创见,断定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经历了一场哲学革命:“中国近代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同时在文化领域也进行了一场‘古今’、‘中西’之争和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①冯契认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与西方近…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仅是对我们党建党近8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也是对50年来我们建国立国历史经验的深刻概括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精确地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 ,它的先进性 ,首先体现在它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在民主革命时期 ,为了解决正确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问题 ,曾经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的代价 ,直到党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 ,明确了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 ,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热”的文化冷思何中生近几年在中国社会出现的“毛泽东热”,是一种颇引人注目也很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毛泽东作为一位深刻影响并改变了现代中国历史命运、历史走向和历史进程的伟...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实行对外开放是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教训上看,中国尤为深刻.历史上封建社会长期的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的交往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衰落的重要原因.邓小平同志十分痛心地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中国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以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震惊了西方世界.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呼唤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经济、科技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口的膨胀等,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物欲遮盖精神,感性替代理智,雷同湮没个性.人类肃夺自然等,使人与社会的矛盾加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都强烈呼唤着文化意识的回归,当前正在掀起的世界城市文化热潮即是这件现实的深刻反映。党的十五大站在吐纪的高度,第一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党在什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文化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作则作了深刻的论述,“建设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0.
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热”现象,聚焦世界目光于中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中国威胁论”。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热”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动机已经表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然而,大量跨国公司落户中国,往往会凭借其独特优势挤占我国市场并形成垄断,最终会威胁中国的产业安全;跨国公司恶意的内部化行为也侵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在世界经济广泛联系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的经济崛起也正是这个开放的世界经济系统所造就的。中国经济崛起奉行互利共赢原则,对未来世界经济体系的合理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从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到宏观调控体系,从市场供求状况到人民生活水平,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问变化最大、成就最大的是什么,当公推民有经济的突起和发展。市场机制调节程度最高最深的是民有经济,国家宏观调控越来越多地以民有经济为对象,市场上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由民有经济提供,人民的就业和收入越来越多地依赖民有经济。海内外公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地走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即“新体制增量式改革”的道路,这里“新体制增量”的物质内容就是民有经济。一个铁的事实谁也否定…  相似文献   

12.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历史的巨大进步。三十二年来,我们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果,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历史表明,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很不容易的,但也确实有其客观规律性可以遵循。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近现代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鹏 《河北学刊》2006,26(2):45-49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表现,它典型地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一个轨迹。同时,它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由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化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生意场上,把那种从事没有店面厂房、原料设备、物质产品的咨询、信息、服务业戏称为“空麻袋背米”,俗称开“皮包公司”。然而,随着社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咨询、信息、服务业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产业,对于那  相似文献   

15.
王进 《兰州学刊》2009,(2):40-4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利用中国市场”战略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经过三十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战略思想的正确性,对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铺平了道路,从此,中国走上了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想单就尚钺同志“中国历史纲要”第六章中所提及的几个经济问题表示一点意见: 尚钺同志这书的第六章是专论明代以及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历史情况的。就中国的封建时期历史来说,这实在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这时代的历史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末期”的历史。在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末期”,就在封建社会的内部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这种“萌芽”并且发展起来,终於否定了固有的封建社会,产生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在我们中国则不同,中国在封建社会後期虽然也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这种“萌芽”发展得很缓慢,以致一直到外国资本侵入以前,中国还并未能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从外国资本侵入後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为什麽中国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秦晖 《人文杂志》2005,1(5):1-11
去年印度经济提速,增长率超过8%,这立即在中印两国乃至世界上激起讨论。“印度将超过中国”、“21世纪是印度世纪”等言论和认为印度经济积重难返不可能赶上中国的言论形成了一次小论战。今年印度大选,执政以来取得经济高增长的人民党政府却“意外地”败选下台,两国与世界又是一阵议论。然而以中印这样两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展望前景岂能以一日论短长?漫道印度不能仅以一两年的时段、IT软件等一两个产业而乐观,就是中国已持续20年的高增长也只是历史之一瞬。比较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中印农业:百年兴衰如今中国人到了…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组织的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工业产品的结构及其国际竞争力,关系到21世纪我国在世界经济的战略地位。在工业品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从宏观上对产业组织进行调整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中国产业组织变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加快企业重组,特别是通过大公司、大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来实现产业整合。本文试从“虚拟”角度来讨论企业重组问题。一、“虚拟”的由来及其对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务环境的变化迅速,使很多企业来不…  相似文献   

19.
张再林 《学术界》2023,(4):33-41
在今天,“显体”即“本体”的现象学方法日益引起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广泛而深入地引入中国哲学思想实质的分析里。实际上,用中国哲学术语来表述,这种现象学方法也即中国哲学“显微无间”的方法。人们看到,这种“显微无间”的方法不仅贯彻于整个中国哲学思想里,一以贯之地成为我们进入中国哲学史的不二法门,而且还以不变应万变,其在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变革中同样存在,并表现得尤为突显。具体而言,它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想的“用晦而明”之中,体现在中国近现代道器关系的“体用一源”之中,体现在中国近现代思想资源的内源性与外源性统一之中,并且还体现在中国近现代治国理念的德法并举之中。无疑,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可以使我们从一种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出发,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得以领悟,而且亦有助于我们以一种“返本开新”的方式,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的解读中走出“以西释中”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也备受世界关注.中国要实现全面的崛起,应采取分割式整合战略,这是中国发展到现在历史与逻辑的必然选择.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闽台区域整合既是我国区域经济整合最为艰难的一个地区,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分割式整合的重要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