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极具复杂性和广泛性,但其主题却非常鲜明:理性化和现代性。哈贝马斯等众多中外研究者的论述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法律社会学在其成长过程中备受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倾注,这也潜在地注定了其学科性质上的双重争议性。在明晰法学学科的形式主义、工具主义与治理主义逻辑的多重存在中,法律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也呈现出一种分段式划分的可能。而这种划分不仅具有明确法律社会学学科性质的学理意义,而且也具有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之间建构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学本土化的内涵及其目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的合理成份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 ,增进社会学对本土社会的认识和在本社会的应用 ,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社会学学科的引进国 ,只有经由本土化的途径 ,社会学才能在这些国家得以成长发展 ,社会学学者才可能获得在国际社会学界与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国和发达国家的学者平等地对话、交流和合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河北学刊》1983,(4)
从1949年到1981年,我国的人口几乎翻了一番。但在五十年代末至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却由于屡遭挫折,发展受到影响。结果,人口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党和国家将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怎样才能保证其贯彻实行呢?有的同志提出,在加强宣传和行政措施的同时,还要从立法上加以保证。这种把社会问题与法律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新学科,就是法律社会学。 法律社会学又名法社会学,它是介于社会学和法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科学。它几乎与社会学同时诞生。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斯宾塞等,也是法律社会学的创始人。但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法律社会学,则形成于本世纪初,并在五六十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社会学的定义众说纷纭,因而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亦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是各派首肯的,即研究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一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法解释学(即狭义上的法学),即不是解释法律条文,而是着意探讨法律及其机构是如何由社会因素决定,又怎样反作用于社会的。另一 相似文献
5.
6.
<正> 建国以来,我国曾制定了大量的基本建设法规,这些法规虽然都是单行法,但在调整基本建设经济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有关部门正在总结这方面的立法实践,酝酿起草综合性的基本建设法(参见《经济参考》,1981年9月18日),这就向人们提出了要求,即加强基本建设法律规范的研究。本文试就它的构成及其完善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8.
环境法律规范的有效性研究对于理性地分析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建立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用以解释很多在以往看似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问题。现行环境法律原则存在的问题包括:目的原则(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二元论)之间的抵触;结构性法律原则(环境正义)的缺失;(纯粹)意识形态性法律原则(例如人权原则)没有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作用。此外,还存在环境法律规则的漏洞,环境法律规则之间的抵触,以及环境法律原则与环境法律规则的抵触。达致环境法律规范的体系有效性,应重视法律原则的提炼,环境法律规范的统一和秩序,环境法律规则与原则的协调以及环境问题作为环境法研究起始点的设定。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实质上是一种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这和他独特的方法论基础密切相关。这种方法论基础集中在如下几点 :1 对法律概念的界定和价值中立原则 ;2 理解和因果分析方法 ;3 理想类型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规范与文化的关系相对而言在我国是一个不大受重视的课题。之所以如此,是许多人在自觉不自觉的意识中总是把法律规范看作外在于文化的理想化的人制框架和人为秩序,不是把它看作文化本身的一种产物,并受制于整个文化的内在需要和演化逻辑;二是过高地估计了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1.
法律活动专门化的法律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研究了法律活动专门化的问题,包括法律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司法活动相对独立的问题。文章认为法律活动专门化是由于现代社会高度分工而产生的,因此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活动专门化是一个非常可能发生的趋势。基于此,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文章还具体分析了法律为社会服务和舆论监督司法这两个命题在目前对中国法律活动专门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运用行为学中的行为结构理论和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理论,以我国刑法规范、民法规范为主,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由行为模式和法律评价构成的新理论.与此同时,指出了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理论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张策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74-77
在全球化环境里,法律文化重构是同构性与异质性相协调的过程,是以承认多元存在为特征的多样性重构。这是法律文化的自然发展,体现了一定程度上法律价值、规范、制度的全球性共同建构。全球性法律文化重构是人类社会开放性显著增强的标志,反映了法律文化生存发展的时代要求,这是全球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协同发展作用于法律文化系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政党的法律规范,是二战以后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现象。政党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正式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政党法》、选举法等相关法律、专项政党立法四种规范形式,具有权威性、导向性、政治性、应然性等显著特点。由于旧情不同,不同的国家采取的政党法律规范形式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政党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或统治者制定的。但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党或大党控制着议会多数;没有它们的同意或认可,任何的政党法律都难以在议会通过,政党法律规范实际上由执政党或议会多数党主导制定。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执政党或议会多数党的政治取向与价值偏好,这种价值偏好体现在对法治、民主、自由与平等的政治取舍上。 相似文献
15.
法律正义的实现离不开一种被称为温暖的诗性正义之烘托,诗性正义成为一种反抗犯罪维护法律正义的强劲力量;诗性正义的情感也需要法律正义来维护,法律不仅对情感有控制作用,而且也有保护或发泄功能.正如理性行动有情感的一面,情感行动也有理性的一面一样,法治之理与人治之情也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司法的中立性取决于情感是否能够保持中立.司法的"情感能量"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我们可以对司法情感进行检验和加以调控,使之成为"合法之情",使诗性正义显示其积极的能量,以支持司法正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词语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与常规范型的关系,以及如何在ETF中引导学生运用常规范型及词典提供的概念意义来推断词语在语境中的内涵。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鉴赏水平,以此培养他们的获取词语的内含和推断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法律对行政法律规范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上的多方面的监督制度, 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致现阶段我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有效的对行政法律规范的监督机制。行政诉讼中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体现了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一定的审查, 本文主张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性审查制度, 并认为这是一种与我国现行宪政体制和司法实践相适应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