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布什"一对一"会谈后主动向等候在门外的各路记者透露:"我已向布什总统建议,俄美共同使用阿塞拜疆的加巴拉雷达站,保护欧洲不受威胁。这样的话,美国就不需要在东欧兴建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也愿意放弃将导弹瞄准欧洲的计划。"普京还特地补充说:"前两天,我曾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通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美苏核均势下前苏联咄咄逼人的对外扩张形势,美国里根政府决定重整军备,提出战略力量现代化计划,发展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彻底消除前苏联的核威胁。除了里根个人对导弹防御的兴趣和信念,其白宫幕僚和以特勒、本德森为代表的政府外游说集团的支持与建议,也为里根推出"战略防御计划"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战略防御计划"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核战略思想由"相互确保摧毁"转向"相互确保安全"的重大转变。虽然它引发了美国朝野的争论,但依然开启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继承了小布什政府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政策,在完成美国本土和东欧的反导部署之后,转向亚太特别是向东北亚地区扩展。亚太反导部署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朝鲜核导计划的发展,特别是2016年的两次核试验促使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使得东北亚国际关系和安全局势愈加复杂和危险,也给中国的安全与外交带来严峻挑战。中国有必要冷静分析和应对,从中美关系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来,俄美围绕着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等问题展开的斗争不断升级,并导致双方关系的日益恶化,俄美新的"对抗模式"逐渐形成;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极力向独联体渗透以及俄美在"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是俄美对抗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对抗,把人类推到核大战的边缘。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冷战背景下寻求战略平衡。赫鲁晓夫低估了美国的反应,挑起了古巴危机。但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险些走向核战争,责任在美国,美国的激烈反应和战争威胁使之升级成为危机。  相似文献   

6.
美国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环境工作小组"4月3日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近发现,美国市场上15个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火箭和导弹燃料中使用的一种化学物  相似文献   

7.
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仅影响到美英整体外交关系,也对两国的核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苏联在核领域的重大进展对美国与欧洲盟友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此,美国正式将雷神导弹纳入美英谈判议程之中。在英部署雷神导弹不仅有助于安抚英国因苏伊士运河危机对美国产生的愤怒情绪,而且还有助于威慑苏联,这是美国北约核化计划的重要一环。英国支持美国在其本土部署导弹,但在使用导弹协商权问题上两国存在某些矛盾与摩擦。  相似文献   

8.
张全景 《中华魂》2020,(3):48-51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为中国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9.
l997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我大使馆被炸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对付措施: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道歉、惩凶、赔偿,承担全部责任;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和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行径;采取一切措施抢救伤员,立即派专机前往贝尔格莱德,接回我有关人员;争取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肯定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引导人民群众将爱国的情绪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这些反危机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0.
真实的美国     
正2008年至2011年,我在美国待了整整三年半的时间。说实话,我自己非常享受这段时光。现在,十分荣幸受《成才与就业》杂志的邀请,为"看世界"栏目撰写一篇关于国外留学的文章。在此,我想通过自己在求学阶段去美国留学的生活与学习经历,向大家展现一个真实的美国,献给即将赴美求学的莘莘学子,也献给所有的读者朋友们。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 ,美苏两国为争夺全球霸权 ,在“确保相互摧毁”原则下 ,制造和部署了超过实际需要的战略核力量。同时为防止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美苏双方在 1972年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 ,这个条约成为 30多年来国际战略稳定的基石。冷战结束后 ,美国逐步放弃了“确保相互摧毁战略” ,转而追求美国自身的“绝对安全”。美国不仅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 ,而且积极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核战略原则的变化和反导条约的失败预示着 2 1世纪的国际战略安全将陷入严重危机  相似文献   

12.
谢尔盖·赫鲁晓夫,67岁,以前是苏联的导弹工程师,1991年以政治学家的身份作为交换学者前往美国的布朗大学。1999年成为美国公民。最近他在德国接受了《明镜》杂志的采访,谈起了他的父亲、柏林墙建造和古巴危机等。  相似文献   

13.
知识之窗     
世界九大 航天发射场 肯尼迪航天中心 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 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矾北面的西海岸,成立于1964年5月。  相似文献   

14.
美国之所以没能赶在苏联之前首先发射卫星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在航天文化传统和技术基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发展思维上苏联充分利用成熟的导弹技术,而美国反而要求导弹研究尽量不要干涉卫星工程;此外,两国的政治体制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减肥     
深瞳 《老友》2010,(7):65-65
前一阵子,我到美国探望在那里定居的女儿。一见面,女儿就惊呼:"老爸,你怎么回事?几年不见,你胖了好几圈!"的确,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的关系,我的身体明显发福。上一次见到女儿是3年前,和那时相比,现在的我简直判若两人。到美国的第二天,女儿就替我请了"减肥警  相似文献   

16.
正儿时的我很顽皮,一到寒暑假,便和同村的伙伴在田野里疯玩,撵兔子、熏狐狸、逮田鼠……印象最深的是一年的初冬,我们跑到田野上放"天灯"。我们用铁丝扎成拱形物,它的形状如同导弹弹头,里面搭了一个装油碗的架子,外面糊上几层麻纸,"天灯"便好了。那天晚上,没有月亮没有风,  相似文献   

17.
他的话语与言行不无争议,却又受到异乎寻常的欢迎;他就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时候,他的妹妹仍在大街上卖西瓜强:沙祖康1993年8月,在轰动一时的"银河号事件"中,不辱使命的沙祖康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他以"沙银河"一名闻知天下。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说:沙祖康此行成了中国的民族英雄。2001年,面对英国大使对中国的人权指责,他回敬说,我一看见你这张脸就想起了鸦片战争。你强行占领香港多少年,从来没有搞过任何选举,这样的国家哪有资格指责中国的人权? 2004年,面对美国威胁要搞反华提案,他说,"搞不搞反华提案,这是你的权利。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定要打败你,我一定揍扁了你。"2006年,他接受BBC电台采访,在回答美国对中国增加军费的指责时,他说,"美国人最好在这个问题上闭嘴!"  相似文献   

18.
正我有点记不清第一次见到"住家"的情景了。2018年8月11日,我独自从上海飞芝加哥,又迅速转机飞到堪萨斯——这个我听都没听过的州。为了帮助理解,我总是这么向别人解释:你在美国画一个平分东西南北的十字——对,堪萨斯就是中心那个点。初中的地理课本讲过"美国中部大平原"这个知识点:玉米地、小麦田、先进的现代  相似文献   

19.
新保守主义崛起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曾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面对冷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90年代中后期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呈上升之势.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促成国防预算的大幅增加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方案的通过、强化军事同盟和扩大同盟职能、鼓吹"中国威胁论"和对华实行"遏制政策"等三个方面.新保守主义理论上的偏狭性和来自各方的挑战,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初到美国,患上"美元换算恐惧症"十多年前,很多中国人初到美国留学的经历,大都是怀揣几十美元,独闯美利坚。若干年后功成名就,放弃高薪诱惑,怀揣着数量不便透露的美元荣归故国。我的经历与此不太一样。我是带着大量美元到美国的。因为在被哈佛大学录取前,我已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并在新东方上海校区当了两年多英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