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石标 《老友》2013,(12):17-17
1952年我参加了抗关援朝.先后在志愿军21军司令部警卫连、军部作战处.志愿军62师炮兵团和步兵团等工作过。荣立三等功1次.获得连、营嘉奖各2次,在无名高地加入共青团,在朝鲜东线战斗中受过伤。事情已经过去了60年.许多往事也已淡忘.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雪夜急行军的事.却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  相似文献   

2.
停战前后     
1953年1月,我在第十六军司令部侦察科任英语翻译。我们军是第一支以苏式武器装备的部队,每师由三个步兵团扩编为五个团,增加了一个炮兵团和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全军各种武器装备车辆五千余辆,兵员达到五万余人。1953年6月初,我们军奉命开赴三八线中段扼守铁  相似文献   

3.
1950年10月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满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出国参战,我们师宣传队则奉命“暂时留守后方等待命令“。1951年4月中旬,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时刻,宣传队的20多名男女队员,开赴朝鲜前线。我们高兴得互相拥抱。入朝以后,部队在阳德休整,随后又开赴铁原、开康、伊川三角地区进行阵地防御。宣传队则协助战勤工作,并利用战争间隙进行文艺宣传。1952年5月下旬,部队又转入朝鲜西海岸  相似文献   

4.
1952年1月,18岁的我从家乡襄垣县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元山,分配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四团四连。四连是特级战斗英雄杨春增所在的连队,能到这个连队是我的荣幸。在这里,我努力学习朝鲜语,为战斗做充分的准备。在我们连队参加过的所有战斗,我都难以忘怀,但最令我难忘和感动的是在那些停战时期慰问演出和文娱汇演。1953年10月,祖国人民赴朝鲜  相似文献   

5.
莫崇壁 《老友》2013,(8):26-26
1951年11月,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68军611团3营9连机枪班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与美式装备的李承晚"王牌军"——"白虎团"的一次较量。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最后、最紧张的阶段。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迫使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集团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判,上级命令68军3天内迅速拿下敌人伸进"三八线"北侧中段朝鲜境内48平方公里的高地,把这块直接  相似文献   

6.
黄斌 《老友》2009,(6):24-24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们四野48军142师奉命从江西遂川北上到锦州,改编为中央直属高射炮兵第62师,准备开赴抗美援朝前线。在锦州,我们开始紧急集训。当时,我们装备了刚从苏联"老大哥"那里买来的85毫米和37毫米两种口  相似文献   

7.
我16岁那年即1946年7月,在山东海阳县龙口村老家参加了当年许世友司令员率领的胶东人民解放军某炮兵团。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作战。1948年5月于华东军政大学胶东二分校入党,后升任班长。1950年年底,中央警卫师组建时,我们连选拔了5名正副班级战士,我很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没过几天,选出来的同志由闽北到了北京,我编  相似文献   

8.
1951年的春天,邱少云怀着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保卫和平的迫切心情从祖国奔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1952年秋,邱少云所在连队开赴平康前线,进入阵地,接受了攻占391高地的任务,他们在离敌人很近的地方潜伏下来。第二天上午10点多钟,敌人投掷的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2米远的草地上,燃烧液溅到了邱少云身上,立刻燃烧起来。一股强烈的灼热感使邱少云本能地抽动了一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在太原市南郊(今小店区)桃园堡村的一个贫苦农家,15岁参加解放军,参加过解放太原、西安、宝鸡、成都等战役。1950年,我由卫生员提为军医,1953年被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附属第六军医大学习。毕业时,正值全军选调"两弹一星"特种工程人员,我荣幸地被选调到八三四二部队一○三团,悄然开赴大西北特种工程基地。我们这支神秘的部队进入大西北的马兰、酒泉等基地,那里荒漠戈壁,干旱无雨,风沙弥漫,奇冷暴热。又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生活艰难,但工程  相似文献   

10.
叶华英 《老友》2021,(2):16-16
每当除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第一个除夕站岗之夜。那是197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夜,山东省鱼台县,济南军区装甲兵某基地,当时入伍不到一年的我,正在坦克二师炮兵团榴弹炮六连指挥排侦察班服役。那是我离开家乡后的第一个除夕,连队晚上的年夜饭很丰盛,我们用洗干净了的脸盆装上酸菜粉丝烧肉、土豆块炖肉、肉皮冻等十来个菜,用刷牙缸倒上啤酒。当时连队没有饭堂,我们班8个人各拿了个马扎子在排房地上围了一圈就开吃了。  相似文献   

11.
看吧!这里是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泥砾河的一个急流拐弯处。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141师侦察连的文书罗盛教在这里将掉进冰窟窿的朝鲜少年崔莹救上岸而自己却光荣牺牲,成了举世闻名的国际主义战士。这张照片是经常与我配对儿采访的战友于学源拍摄的。记得那是罗盛教牺牲的第二天,我俩接到军司令部的通知,冒着呼啸的寒风,踏着冰雪,到石田里龟毛村去采访,耳闻目睹了朝鲜人民隆重祭奠和殡葬罗盛教的热烈场面。不久,师通讯干事肖琦陪着新华社记者戴煌也来了。我们四位记者就在泥砾河这个拐弯处的沙滩上聆听了侦察连指导员常彬讲述了罗盛教三次沉入寒流英勇拯救崔莹的情形,戴煌综合了我们了解的全部情况,写了一篇《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告别穴居时代已相当遥远了,然而战争这个怪物强迫人们又过起穴居生活。从1952年冬到1953年春,我在朝鲜前线不见天日的坑道里战斗生活了120天。1952年12月中旬,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41师423团3营接受了临津江东上浦房一线的防御作战任务。营指挥所设在222.9高地一条约200米长的“门“字形坑道里。坑道的构筑十分科学:上层是战斗坑道,可以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2月中旬,美帝侵略军和朝鲜李承晚伪军节节败退,中国人民志愿军则士气高涨,正乘胜追击。当时,我志愿军民运部驻扎在铁原附近金城里一位姓金的老大爷家里,家里只有两位老人,两个儿子参加了朝鲜人民军,到前线去了,我们后勤催粮运输组的4个人就住在金大爷家。房东住  相似文献   

14.
在朝鲜战争期间,江苏红会响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号召,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和苏北、苏南行政公署的支持下,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组织国际医防服务队,开赴前线救死扶伤,并开展捐献"救护机"等活动,奏响出一曲人道主义赞歌,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那是1952年,我们志愿军铁二师政治部驻在朝鲜平安南道长上里,我是师直的文教工作员。3月8日下午,我们直属队的11名女同志怀着喜悦的心情,乘军车去指挥所参加"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大会。大家忘记了寒冷,说着、笑着、唱着,为去参加纪念大会而兴奋。一路上,目睹那累累弹坑、残垣断壁、一片焦土的惨状,不由得又使我们的心阵阵紧缩,更激起对美帝国主义的无比愤怒。  相似文献   

16.
王恩宝 《中华魂》2012,(22):7-9
联络朝鲜革命者除了创作各种抗日宣传画,韩乐然还积极参加"东总"的各种活动。1938年3月20日,"东总"召开追悼东北抗日救亡阵亡将士大会;8月13日,纪念上海"八一三"抗日火炬游行;9月18日,纪念"九一八事变"七周年大游行,韩乐然不仅自己参加,还联络一些朝鲜抗日团体参加。由于共同的抗日救亡、反对共同敌人的历史使命,韩乐然在武汉时,又结识了一批朝鲜革命者和爱国主义者。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官方开始公开支持朝鲜  相似文献   

17.
范锦文 《老友》2010,(8):31-31
1951年春,在江西省临川县上顿渡镇设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预备医院,不断有伤病员从朝鲜前线来到这里休养。当时我在临川联合中学读初中三年级,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到路边向伤病员表示欢迎和致敬!回到教室,我们还写慰问信,这些信有给医院的,也有寄朝鲜的我还从医专毕业分配到这所医院工作的大哥那里,听到许多关于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的英勇故事。  相似文献   

18.
胜利时分     
1945年7月,我在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团部通讯排,部队正在进行整训,准备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大反攻。8月14日夜里,通讯参谋和排长、班长召集大家开会,说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了!我们听到这个特大喜讯高兴极  相似文献   

19.
杨朝彬 《山西老年》2010,(10):12-13
佟刚,曾在十六军四十六师炮兵三二七团重炮营担任通讯排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转战三千里,从东海岸边打到西海岸。之后,投入上甘岭战役,参加斗流峰高地的战斗,在该营配合掩护步兵,炮击527.7高地上的美二师机械化部队。当时他接到命令要在天亮前3时50分准时开炮,可通往前沿观察所的电话线路被敌军疯狂的火炮炸断,两名电话兵背着电话机,冲向炮击区接线,不幸被敌炮弹击倒。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回过头去看,我才恍然大悟:北大六年(1955-1961),我只做了一件事:"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怎么也忘不了这半年,忘不了这个小山村! 1960年9月,我们全班同学在"要在劳动中毕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开赴北京郊区昌平县十三陵燕子口村去锻炼,为期半年。这一决定是我没有料到的。这使我泡图书馆的原计划落了空。那个年代,学生就是坐不下来,老在折腾。至于弹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