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十多年前,我应征入伍,在"特种兵"部队服役。13年后,该部队撤销,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当得知部队所搞的"816工程"已经解密,并开始招商引资,开发旅游  相似文献   

2.
李明保  李年发 《老友》2012,(12):24-24
我今年79岁,出生于江西九江。1950年我17岁那年参了军,1956年被选调到中央警卫团给毛主席当警卫战士,1958年转业回到九江。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快乐的日子。记得是1956年初的时候,前来选调中央警卫团战士的北京首长在调查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对我说:"上级  相似文献   

3.
我的祖籍在山西平遥安固村,1949年4月,16岁的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部队移驻陕西省耀县,在黄龙山进行开荒生产。10月10日部队接到了"准备入朝作战"的命令,我们立即把收割庄  相似文献   

4.
<正>李泮明(1914—1982年)字新三,原名李盘铭,曾用名李德林。南阳县英庄乡东堤上村人。9岁时随在张作霖部队供职的父亲辗转到哈尔滨、济南、天津等地就读中小学。17岁时考入曲阜第二师范。1932年5月考入山东省政府创办的工程人员训练班。1934年6月毕业同时从事公路工程的建筑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后,怀着向往革命的心情奔赴陕西入洛川抗大六大队学习。同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未几,被选送到延安抗大五大队参谋训练队继续深造。由于他学习刻苦进步很快,未毕业就被选调到中央考察团工作。1940年4月,考察结束,又到抗大三分校训练部任军事助理员兼教员,负责训练部研究组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满洲第一〇〇部队"是日本侵华时期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支特种细菌部队,原名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由关东军总司令部直辖.通过对"满洲第一〇〇部队"的历史沿革、名称变化及出现时间、组织机构、部队人员编制、细菌战活动、毁灭及战后贻害等历史问题的仔细梳理,以使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相关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读书·成长     
在大学毕业论文答辩时,原系主任问我想不想留校,我说不想.我回到了老家参加县一中高中生物教师选调考试,调到一中后被安排在生物组,教初中劳动技术及校园绿化设计,课余带花卉栽培兴趣小组,学校一级达标后成立劳技组,很自然地转到了劳技.  相似文献   

7.
吴兴明 《老友》2020,(2):20-20
1978年,我被永丰县委选调到"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分配在当年的龙冈公社龙云大队何子背生产小队蹲点,同社员实行"三同",即同住、同吃、同劳动。那年的12月26日早上,我和老队长正在安排当天生产队的农事工作,突然,大队会计小李火急火燎地跑来传达大队的紧急通知:今天下午2点钟,准时在大队礼堂召开全大队群众大会。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公众社会文化交流平台,2019年8月,我有幸到那里实习,主要负责检票工作。在这次实习前,我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小白",课余喜欢"宅"在家里,只参加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而实习中我与许多人打交道,因此感触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9.
苏东 《百姓生活》2012,(7):67-67
我的父母都是部队南下干部。1949年春,父亲17岁时从山西逃壮丁来到北京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他在部队担任过文书、连队指导员。部队南下后驻扎在广东省汕头市。母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岁入伍,到部队文工团,后来随军南下,转业到汕头市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母亲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经常要去部队采访,所以认识了父亲。他们1964年结婚,当时父亲32岁,母亲23岁,3年后有了我,后来又有了弟弟。“文革”前,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83年5月、7月,胡耀邦同志先后对我国大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进行考察时说:“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势必要转移到大西北来。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而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共同看法。”①这是党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个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毕业论文答辩时,原系主任问我想不想留校,我说不想。我回到了老家参加县一中高中生物教师选调考试,调到一中后被安排在生物组,教初中劳动技术及校园绿化设计,课余带花卉栽培兴趣小组,学校一级达标后成立劳技组,很自然地转到了劳技。劳技没有中高考,是个摆设的花瓶,只有在上级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共中央曾在庐山召开了两次中央工作会议,我荣幸地被选调参加了会议的警卫任务。岁月瞬逝,距今已经40多年,但在执行警卫任务中的感受仍难以忘怀。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学习求知、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关爱人民的光辉形象,依然在我的眼前。第一次会议是1959年七八月间召开的中央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云南往事     
1947年4月,我离开故乡山西曲沃县杨庄村到河南洛阳中学读书。1948年3月洛阳解放,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淮海战役即将结束时,按照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指示,我们部队奉命从湖北黄冈过长江,经江西弋阳、广  相似文献   

14.
魂归大漠     
1958年夏,一辆满载中国人民志愿军513医院全体官兵的列车越过中朝边境的鸭绿江铁桥,回国了!专列上的人们一路欢歌笑语。但是,列车的最终目的地是哪儿?车上的大多数人只知道是在祖国的大西北某地,而具体地理位置大家并不知晓。我的父亲、母亲就在这趟列车上,当时父亲是志愿军第513医院外科主任,母亲是该院护士。我从小在老家河北省蠡县农村跟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从父母的家信中得知,他们很快要随部队回国直接去大西北,路过河北时就不能回家探亲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参加1950年8月北江军分区英模大会某团一连四位英模的合影,后排那位女同志叫李锋。我们唤她锋姐。李锋是原北江第一支队四团卫生队长。1949年4月我在翁源县良洞战斗负伤后和其他伤员一起被抬到青云山荷包角掩蔽留医。部队出发了,两位刚参加部队的十来岁  相似文献   

16.
"怎么做好侨务工作?深入到侨最小的单元当中,讲掏心窝子的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就能做好侨务工作。"——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张开华认识张开华,是2007年他送女儿来南京参加艺术考试。适逢我和社长去连云港出差,张开华就搭了我们的便车。一路上他向我们热情地介绍了连云港的人文地理,让我这个第一次去连云港的客人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一年,距离张开华参加连云港侨务工作已经整整十年了。那张"熟脸",永远温暖1996年,张开华从部队转业,适逢侨办从二级局升为一级局。初到侨办,张开华清楚地记得当时侨办只有6个人,人  相似文献   

17.
独特爱好,使他成了“基地”当初唯一的摄影记者1923年秋,陈书元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城西关一位开明士绅家中。中学时期他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20世纪40年代为数很少的摄影爱好者之一。1948年陈书元高中毕业后,南下汉口考上了武汉大学。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陈书元上了不到一个学期课,就因战争而中途辍学。1949年春,在外结识了大批流亡学生并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的陈书元返回已经解放的故乡,报名参加了解放军,分配到文工团当编剧和演员。不久,他又被选调到商丘步兵学校任教。1953年,由于陈书元会照相,遂以校报摄影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在广…  相似文献   

18.
特种部队不仅执行一些反恐行动,有时候也会参与一些神秘的军事行动在全国热播的《士兵突击》中有一个叫许三多的普通士兵,从一名农村青年变成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种兵战士。很多人对许三多离开装甲部队后加入代号"老A"的特种部队十分感兴趣,想要知道老A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他的原型是现役的哪一支部队,是否真的存在。事实上,老A的原型就是北京军区特种大队,而拍摄是在成都军区的基地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1965年初夏,按二机部领导指示,我随华北工业卫生研究所十余名放射防护、劳动卫生和医疗人员携带必需的器材与药品,组成工作组奔赴大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做安全防护保健调研与服务。工作组共有七位共产党员,组建了临时党小组。  相似文献   

20.
刘树田 《老友》2008,(8):23-23
1966年,我参加工程兵总司令部赴越战地考察团,考察了八个月。当时我驻在部队中传颂着三个战士的故事。我们在越南的修路部队有三个战士,押送一车货到越南首都河内,车在路上出了事故,三个战士受了伤,送到河内的一家医院治疗。这家医院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