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粥疗痔疮     
祁连 《山西老年》2009,(5):55-55
槐花糯米粥槐花10克,糯米50克。先煎槐花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糯米成粥,白糖少许调味。每日1次,可常服食。菠菜粥新鲜连根菠菜150克,粳米100克。洗净菠菜,用手撕开,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  相似文献   

2.
运用调查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一名两岁零九个月儿童和一名两岁十一个月儿童颜色词习得做个案研究。结果显示:(1)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就已开始对颜色词有了答对或答错的结果;(2)汉语儿童在三岁前已至少习得六种颜色词;(3)颜色词的习得顺序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遵循先是黑、白、红,然后是黄色和绿色,再后是蓝色,最后是紫色和橙色的顺序,中间色颜色词的习得也不一定晚于单色颜色词的习得。  相似文献   

3.
药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粥食,盛夏服食药粥,不但能祛暑、健身,特别是对病后的调理也有良好的效果。家庭制作药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面推荐六种:一、芦根粥取鲜芦根100克,加水煎熬,取汁与粳米100克  相似文献   

4.
板栗是做药膳的上等原料,其食疗药膳用处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板栗烧猪肉:板栗250克去皮,精瘦肉500克,一起红烧熟烂,适用于肺燥型久咳、少痰的慢性气管炎。(2)板栗粥:板栗、糯米、白糖适量,加文火煮成粥,加适量茯苓粉更好,适用于脾肾两亏引起的胃纳不佳、尿频尿急等症;  相似文献   

5.
颜色词在诗歌通感中的应用大致有 5条规律 :(1)都是视觉与其他 4种感官的转换 ;(2 )发生通感的两事物间存在相似性或相关性 ;(3)颜色词都代表了一些基本的和常见的颜色 ;(4)两种感官转换的目的是将抽象的事物转换成具体的事物 ;(5 )颜色词在句中基本都做定语。  相似文献   

6.
孟朦 《成才与就业》2011,(12):55-55
颜色是外界对人的一种刺激和象征,也是人的一种反应与行为。颜色通过视觉影响人的知觉、感情、记忆、思想等。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想知道你喜欢的颜色象征什么吗?请做以下测试。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数不胜数,但是用法却不尽相同,这是两个民族在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两种文化差异下的颜色词的意义的异同的比较,来提醒翻译人员做翻译时必须要考虑两国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玫瑰饮品抗衰养颜玫瑰花里含有一种营养和保健价值都很高的特殊精油,不但可以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还可以起到延缓衰老、保健养颜的作用。玫瑰花可用来泡茶、泡酒、熬粥(新鲜花瓣和干花瓣均可),也可将新鲜花瓣泡水来和面,做成馒头。用玫瑰花做粥时,先用新鲜粳米熬制成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的小玫瑰花蕾,待粥熬成粉红色时,即可食用。  相似文献   

9.
今年83岁的刘玉福老人家住辽南刘家村。老人虽说身处农家院,却是养生有道:他在坚持锻炼的同时,还"发明"了一套食疗养生法—"四季养生粥",一年四季多以粥为主食,还根据季节的不同,煮出了不同的粥。春喝大枣粥。每年春天,刘玉福老人常喝一种用大枣、粳米煮出的稀粥,每顿都喝两小碗。"北方大枣味有殊,既可益气又安躯"。这是古人对大枣的性味、营养、养生价值的高度概括。由于大枣含有多种维生素,因此我国民间一直把大枣视为补气健身的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分一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把粥煮得又黏又香,很多人喜欢往锅里加点碱。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人,煮大米豆粥时觉得豆子不易烂,更有放碱的习惯。这样做,粥是好吃了,米里面的营养成分却减少了。  相似文献   

12.
馊粥     
我吃过馊粥,那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前的事。 说是馊粥,其实也没有到不能进口的地步,只不过有点酸味,清了 水而已。那时的农家生活,油水少,劳动强度大,喝起粥来几大碗几大碗,熬起粥来自然也是一大锅一大锅的,一顿吃不了两顿吃,两顿吃不了三顿连着吃。馊了,到地里割起一大把韭菜,放些盐炒了和进馊粥里,吃起来咸咸的、香喷喷的,很有些味道。当时,吃馊粥在农家是很平常的事。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味道     
正故乡、老宅、父母,是漂泊乡愁的原点,是游子灵魂的寄托,尤其是家乡的特色小吃,更是令游子日思夜想、魂牵梦萦。就我而言,最难忘、最爱吃的还是母亲做的粯子酸粥面。一碗、两碗、三碗……一口气吃了六碗,景德镇出产的精致小碗,容量大约是粗瓷大碗的三分之一。近年一直坚持减肥的我,一旦吃到这种稀薄的粯子(大麦粉)酸粥面,就管不住嘴,尽管肚子撑得鼓鼓的,还是觉得没吃够。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中国古代荒政发展的鼎盛阶段,救荒措施集历代之大成,最为完备。煮赈是荒政救助措施之一种,清代的煮赈分为官赈、民赈、官督绅赈三种形式。官赈粥厂又分为常设粥厂和应急粥厂。施粥主要用来弥补其他赈济之不足,尤其是在未赈之先与大赈之后殊为重要,可以说煮赈是花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赈济效果的救济方法,也是赈济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故而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多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也有少数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他们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难以很快排空,会感到胃部不适;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传统的“吃粥容易消化”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有人对粥、饭、馍的消化吸收情况做了研究,结果是糖的吸收率为:粥96.5%,饭99.5%、馍99.9%;蛋白质的吸收率为:粥56.1%,饭99.5%、馍99.9%。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侯建忠 《北京纪事》2014,(10):110-112
传统相声里有一段《开粥场》,讲的是一位大善人幻想自己发财以后,开粥场施舍救济穷人的笑话。故事的背景是旧社会。那年头还是穷人多,穿绫罗绸缎、吃煎炒烹炸的只是少数王孙贵戚,富家大户。老百姓破屋土炕,日做日食,失学失业,家无隔宿粮者居多。要是能住上两三间房,有余钱剩米就算是中产阶级了。要是有人说旧社会好,他不是闭着眼睛瞎说八道,就是人家过去是财主。  相似文献   

17.
粥,古称糜。"糜,煮米使其糜烂也。"粥,亦称稀饭,它既有水的形式,又有饭的内容,容易被消化吸收,脾胃虚弱的人食之会有所补益,是我国人民历来所喜欢的食物。粥食经民间加工传播,在各地形成了多种不同风味,其种类更是难以列述。据不完全统计,医学、史籍、文学、地方志中记载的粥类有千种以  相似文献   

18.
英汉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及翻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比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差异,说明由于历史背景、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同时,论述了颜色词的四种翻译方法,阐述了深刻把握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内涵是准确得体翻译这些词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颜色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形态,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看法和认识趋于一致,对颜色和颜色词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民族风俗、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所产生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这就使得中西方民族在颜色词的具体使用和理解上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以红色为例,分析其在英汉中的不同联想意义并探寻其文化历史根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其对英语学习及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Summer 《女人世界》2006,(3):62-63
有营养学家认为常食鲜花可调节神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美容艳肤的作用。(真是不吃也不行呀!)把鲜花做成花粥可尝此种吃法,下面介绍几种花粥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