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理的一生主要是在上党地区度过的,他的方方面面与上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的地域文化内形成的文化形态,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在这个文化圈内生存发展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会制约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因而研究赵树理与上党文化的关系对赵树理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上党落子,原名“黎城落子”,也叫“上党落子腔”。它的腔调优美动人,是山西上党地区的主要剧种之一。上党落子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在河北省武安落子的基础上,经黎城县民间老艺人王四虎父女90多年的余韵翻新,然后又经晋东南有关部门专业戏剧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发展归根结底是为老百姓谋利益。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对老百姓怀有最深厚的感情,为老百姓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与老百姓的脉搏一起跳动!"王宜文经常这样说。今年72岁的王宜文,曾经是昔阳县的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前,他先后任县公安局政委、局长等职务,也曾进藏工作过。1995年,他离职后,创办了昔阳锦胜洗煤  相似文献   

4.
索因卡以其杰出的戏剧创作蜚声世界文坛,而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作品则明显反映了他的文化价值观念。《沼泽地居民》、《狮子和宝石》、《森林之舞》、《强种》和《死亡和国王的马车夫》是索因卡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五部戏剧作品,从这五部戏剧作品中的"外乡人"这一原型人物入手,对索因卡的文化观进行梳理,阐明他对待西方主流文化态度变化的轨迹。纵观索因卡的戏剧创作,他从最初对待西方主流文化的亲近逐渐走向背离;从最初对约鲁巴文化的怀疑,逐渐走向肯定和赞扬。简而言之,索因卡从最初的亲欧倾向或者说亲欧洲文化倾向最终走向约鲁巴主义或者说非洲中心主义,他把希望寄托于充满神灵和仪式,以及巫术的非洲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我认识一个县级人大代表,是个农民,第一年参加"两会"可能有新鲜感,第二年他就不想参加了——虽然"两会"可以住宾馆、吃自助餐,他说,适逢春暖时节,事情多。但他私下和我说的理由是:"开会光坐着不动,比上山刨地还累!"这个农民坦诚,当初选他当代表,是因为种植大户,有影响力。但是,作为人大代表,他在履职过程显然有所欠缺:没有调查研究,自然就  相似文献   

6.
上党古赛写卷中的“前行赞词”多达118篇,对这批讲唱文本展开探讨,可得出以下新观点:第一,前行赞词与宋代参军色致语在功能上是一致的,在文体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它们属“同源异流”关系,所以上述差异不会影响过往“前行色渊源于参军色”的判断。第二,古赛仪式中的前行赞词不但赞导、配合、参与戏剧演出,而且对上党队戏剧本的文体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为解释“斫拨即杂剧”的说法以及“讲唱文本借用为戏剧剧本”的现象提供了依据。第三,前行赞词《讲监斋》是配合仪式戏剧“调监斋”演出的,从赞词内容及表演形态可以判断,这种戏剧带有佛教密宗艺术的成分,而非学界和民间普遍认为的傩仪傩戏;此外,《讲监斋》对于重新认识元杂剧的某些表演形态也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曹禺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他在戏剧创作过程中不仅善于汲取西方戏剧理论精华,同时他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剧作中对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描写以及对父权秩序的不满和挑战,是受到幼年家庭文化的影响;他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和构筑戏剧氛围时,又借鉴并浸润着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精髓;他对“仁”这一品质的不吝赞美,对善恶因果论的重视以及对原始人性的肯定和赞扬,则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戏剧式改编"曾是中国电影改编的重要方式,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戏剧式改编"经历了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的演变轨迹。"戏剧式改编"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随着"戏剧式电影"观念的兴盛而逐渐走向繁荣;20世纪50~60年代是其鼎盛时期,涌现出了大量"戏剧式改编"的电影作品,并形成了以夏衍为代表的"戏剧式改编"理论;1980年代以后"戏剧式改编"引发争论,在质疑声中逐渐走向衰落。但作为一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电影改编方式,"戏剧式改编"对当前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电影改编实践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组发[2008]10号文件强调:"各地各部门要从退休干部数量不断增加的实际出发,加强对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当前,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是摆在各级老干部部门  相似文献   

10.
山西潞城市有两位古钱币收藏家。一位是寿高七五的离休干部崔客琴;一位是年过花甲的退休干部魏志斌。这两位老人已收藏有古今中外的钱币数百上千种,在潞城和上党地区远近闻名。不久前笔者慕名拜访了二老。 崔客琴老人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解放后教过书,办过报,1984年从教育部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收藏古钱币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76年的一天,崔老从电视节目中看到,我国考古工作者从南沙群岛上发现了清朝初年的古钱币。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小小的古钱币对于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由此引发  相似文献   

11.
徐渭(1521-1593)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画家和诗人。本文立足于他的杂剧《歌代啸》,并参考其它戏剧作品、戏曲理论以及艺术作品,探讨晚明"混音"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喜欢戏剧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北兵马司剧场"。它 算是先锋话剧的实验场,是青年戏剧导演的梦工场。在这里总能 看到国外最新锐的戏剧演出,在这里很多票房未必大卖却绝对质 量一流的戏剧找到了它们的观众,成为文化界议论纷纷的主角。 而作为北京惟一一家民营剧场北兵马司剧场的老板,袁鸿却时时 处在被追债的濒临破产的境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这家剧 场是由袁鸿将一间废弃的礼堂改造成的。在2002年承包北剧场 之前,袁鸿做小剧场话剧已近10年,而且身份很多重,自己开过公 司,当过编辑、策划、独立戏剧人,按他自己的话说是除了演员, 跟戏剧有关的事情都做过。在袁鸿现在的名片上,头衔是:北京北 兵马司剧场,艺术总监、执行董事。  相似文献   

13.
谭霈生先生针对戏剧理论所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戏剧性"以及戏剧的"本体"两大问题上。谭霈生早期的戏剧观基本围绕"冲突论"来讨论,认为冲突是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如果从动作与冲突两大方面来强调戏剧性的实质是谭霈生先生认识戏剧性的基点,那么从情境来认识则是谭先生认识戏剧性的拓展。这与他受西方现代戏剧观的影响有关。谭霈生先生由此开始反思"冲突论",进而提出属于戏剧本体的"情境论"学说。他认为,冲突只是戏剧处理情境的一种特殊方式,而非唯一方式。因此,谭霈生先生将情境作为戏剧的本体。一部剧作有没有戏剧性,取决于情境的构成,情境比冲突更加具备戏剧的本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霍夫曼斯塔尔是奥地利象征主义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德语文学中的天才人物。他的主要成就在戏剧和诗歌方面。他的象征主义戏剧论的主要观点在于:一、世纪末感伤和听天由命的情绪宣泄,二、寓意、拟人的象征表现手法,三、"纯艺术"的诗意表现。  相似文献   

15.
杨维祯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同时又是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和散曲作家。他的曲学思想涉及戏剧功能论、曲体源流论、散曲风格论三大方面。他认为戏剧功能主要是"讽谏",曲体源自《诗经》、《离骚》,再由古乐府演变而来。他提出了散曲中的"奇巧"风格,他的这些曲学思想由于有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基础,对明代的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元明之际的剧坛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京剧到话剧:熊式一英译《王宝川》与中国戏剧西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翻译中常常存在着为适应目标语文化而采取的改写。熊式一英译中国戏剧《王宝川》在中西文化交流失衡的语境下,按照西方文化习惯对戏剧内容、主题和戏剧形式进行"适应性"改写,将真实的中国文化元素"化"在译剧中,巧妙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渐进性传递。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曹禺、赛珍珠所具有的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视角出发,探析他们作品中具有的基督教思想资源。指出,出生和成长都没有离开中国的曹禺,本身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他早期戏剧创作却具有鲜明的基督教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意指以"他者"视角看世界,具有虚拟和简化世界的特性。其教育发生的逻辑是以"他者"身份"入戏"、通过"神入"他者世界获取他者眼光、进而通过反观达成认识世界、他者和自我的教育目的。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转客位学习为主客互动、从文本学习增情境体悟、变孤独探索为共生共长、由客观评价到"他眼"反思,但也面临情感泛滥、角色混乱和相对主义的重大挑战。教育戏剧应将"教育性"作为首要特性,引入戏剧生成的"第三个我"来超越我在"他"和"我"之间的游离困境,并帮助学生在把控是非曲直的基础上,将戏中之理与生活之道融合起来,通过"他者"眼光实现个体的成长和丰满。  相似文献   

20.
老舍是著名的戏剧家,也是出色的戏剧理论家。虽然他没有写出系统的戏剧理论专著,但是他写出了许多戏剧创作谈,这些创作谈,清新独特,丰富深刻,真诚坚实,富有启示力。很有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这里,我们仅就老舍戏剧理论中关于真实问题的主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