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萍是一家公司广告部的营销主管。一次与通家电视台合作一项产品的广告业务,经过讨价还价,对方做出了很大的让步。眼看合作就要成功了,可是,晓萍的领导却临时改变了主意。就这样,这次合作泡汤了,弄得对方也很尴尬。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与此同时市场上保健品林林总总,商家极尽所能向人们推销,一些老人相信了商家广告,殊不知前面是一个忽悠陷阱。结果,参加免费专家义诊,结果药品花费1万多元、被称作‘神医’级的专家连行医资格证都 相似文献
3.
4.
谭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2):56-58
关于"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的性质,从罪数理论来看,其既不是结果加重犯,也不是结合犯,更不应归结为包容犯,而是数罪,应数罪并罚。另外,至于其发生阶段,自行为人开始着手实行绑架他人的行为直至不法要求实现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6.
7.
刘红梅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司法实践中 ,未成年子女与他人恶意串通 ,以“自己被绑架”为借口向父母索要钱财 ,究竟如何认定 ?存在四种意见 ,作者认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9.
时下,不少中老年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用来“强身健体”,也有的人把六味地黄丸当做降糖药使用,用以防治糖尿病,还有一些家长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孩子“个子矮”、“发育迟缓”,更有一些男性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良药。其实这种种做法都是错误的,陷入了把六味地黄丸当做“保健品”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对缝康渴求过甚,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先想到会不会招来一场大病的人,很难得到真正的健康,因为这种过分的谨慎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13.
案例:65岁的黄女士患有糖尿病。一年前。经人介绍。她开始服用某品牌保健食品.并且把医生开的药都扔到了一边。2012年4月3日晚.黄女士因腹泻而昏倒.经诊断系糖尿病所致。直到此时.黄女士才注意到自己一直服用的保健食品既无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标识,也没有QS质量安全标识及生产许可证编号。面对黄女士的索赔.该保健食品销售者却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15.
16.
很多老年人在用药物治疗慢性病的同时,还经常服用一些保健品,期望更好地控制、缓解病情。然而,保健品并非人人可食,有时甚至可能与治病用药产生反作用,反倒妨碍了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老年消费者保健品消费态度问卷”、“老年消费者保健品购买意向问卷”和回归分析方法,对14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态度在心理需求和购买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保健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态度在心理需求和购买意向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有调查显示,营养保健品和医疗消费是老年人消费权益受侵害的高发领域。不少平素节俭的老人在保健品推销员的营销攻略下动辄购买成千上万元的保健产品。有许多相关报道说,大部分所谓的保健产品并无实际疗效。保健产品销售公司是利用了老年人的诸多心理空缺,使老人心甘情愿地落人了购买陷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