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见《光明日报》载文说:毛泽东,字润之,这“两个名字”“象征着毛泽东革命浪漫主义的一面”。这一说法可推敲。一,此名字并非毛泽东自取,而他的父辈“请一位有学问的人”取的名。他大概不会想到要给新生儿的名字赋予“革命浪漫主义”吧?二,“泽东”,是据《韶山毛氏族谱》“字  相似文献   

2.
吕春 《中华魂》2013,(6):41-43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予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斟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学、语言学、文艺学等方面对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的优劣、真伪以及产生此种异文的原因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和推论,认为宋蜀刻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正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当源自《草堂集》,可能系李白改笔;异文"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可能源自范传正所编《李太白文集》,存李诗初貌;通行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之"前"字和"九"字应系后人篡改,试图为解决诗作文本问题提供一种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4.
晚明戏曲小说评点之风盛行,在明刊《西厢记》中,有三种署名汤显祖批评,它们是师俭堂刊刻的《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汇锦堂刊刻的《三先生合评元本北西厢》(署汤若士、李卓吾、徐文长合评)、《西厢会真传》(署"汤若士批评、沈伯英批订")。通过对这些"汤评"的真伪、思想等问题详加考析,可以发现明刊《西厢记》中的"汤显祖评"与李贽、徐渭、陈继儒等名人评点一样,其真实性虽不高,但它们在《西厢记》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则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蘩》为写召南贵族夫人采集白蒿以奉祭祀之作,《采蘋》为写将要出嫁的召南贵族少女采集浮萍、水藻后举行婚前教成祭祀仪式之作,二诗皆当作于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在位)初年;《甘棠》为召伯虎卒后故西周王畿遗民的悼亡怀念之作,当作于周平王元年至十二年(前770年~前759年)"二王并立"之时。  相似文献   

6.
今通行本《类篇》有中华书局的姚刊三韵本影印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钞本影印的本子。但中华书局姚刊三韵本讹误甚多,使用前需对其进行校勘。以中华书局本(1984年12月第1版)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本(1988年2月第1版)为参校本,对《类篇.石部》进行校勘,可以发现:姚刊三韵本《类篇.石部》存在释义和读音方面的一些错误,如"碑"下所引郑康成之说"官"当作"宫"、"空"作"窆","砠"所引《说文》"石戴土"当为"土戴石",《说文》"■"之释义"石也恶也"的前一个"也"字乃"地"之偏旁讹夺,等等。同时,《说文》、《集韵》也有若干失误。这些讹误主要是由形近而讹、偏旁讹夺、倒文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语音系统中的唇音反切上字有明显的选用原则:(1)反切下字是一、二、四等韵的,其反切上字用的是重唇音字。(2)反切下字是传统重纽三等韵的以及是庚:、清、职、之韵字和幽韵明母字、麻:韵明母字的,其反切上字也用的是重唇音字。(3)在东三、锺、微、虞、废、文、欣、元、阳、尤、凡作反切下字时,则选择轻唇音字作反切上字。胡三省时代,共同语的标准读书音系统中轻唇音的分化已经彻底完成了,因而他在作音注时,轻唇音反切的上字一律选用轻唇音字,而不像《广韵》那样轻重唇音不分。轻唇音在胡注的演变是奉母已经有清化现象,非、敷已经合流,微母与奉母混同、微母与明母不分的现象也存在:  相似文献   

8.
王蕾 《中华魂》2012,(16):52-54
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生活的年代,正值宋室南渡初期,张孝祥心怀亡国之痛,主张抗战以恢复中原。张孝祥的词作多慷慨朗逸之风,为后世称道为"豪壮典丽"。毛泽东也很爱读张孝祥的词,1961年,他专门给身边工作人员写了一个批示,请他们找来张孝祥的词集《于湖词》在内的几本集子,击节沉吟。这首《念奴娇·过洞庭》被誉为"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最为世所称颂",是张孝祥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尹洙的《五代春秋》是宋代史学模仿《春秋》书法的代表。一方面,《五代春秋》在书法形式上效仿《春秋》义例,主要包括以王纪年、一字寓褒贬、常事不书、讳书和书义理之实五种;另一方面,《五代春秋》在思想上继承了《春秋》大义,主要包括"正名"、"正统"、"尊王"和"攘夷"四点。  相似文献   

10.
盛寿藻     
盛寿藻(1922-201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生前任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1.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2.
敖忠 《中华魂》2017,(9):33-35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5周年。"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7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讲话》所表述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为一代代党的领导人和广大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不断传承着、发展着,堪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永远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3.
今本《西游记》开头大讲邵雍先天易学及其"元会运世"历史观,目的在于借以隐示《西游记》最终定稿人阎希言的"名"和"字",其中包括《西游记》前两回及其分卷诗就以"易诗"的形式,亮出了三个"复卦"卦象,不仅一再隐示阎希言之"名"中有"复"字("希言"实系其"字"),而且实际也是对阎希言所创"阎祖派"阵势的罗列,表达了对全真道复兴的祈盼。  相似文献   

14.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5.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自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6.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9.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历史、地理和毛泽东的诗风等多方面进行了考证,认为《毛译东诗词集》误收了他人之作,根据若干材料进行了辨析。姑存一说,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