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红五月的歌     
《老友》2003,(5)
五月,是劳动的歌,战斗的歌,壮丽的歌,激荡的歌。歌唱"五一"、"五四"和那神圣而温馨的母亲节。五月,雄壮的五月,劳动者正挺立起民族的脊梁,为共和国肩负重任,高唱劳动万岁、劳动光荣、劳动神圣的主人翁劲歌;五月,火红的五月,年轻的一代,任重道远,继往开来,托举新世纪鲜红的太阳,龙腾虎跃,勇往直前。生命,在莺飞草长的五月加速了生长。母亲在闪灼的烛光和泪光  相似文献   

2.
《九章、涉江》的首章是这样的: 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缺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如兮,旦余济乎江湘。这一章,无论就其押韵方式,还是章节组成而言,都与楚辞中其他屈作部分不相类,而且文义窒碍难通,其中分明有错简。历代许多楚辞研究者或碍于资料,放诸阙如;或因“以下登昆仑兮亦五句为三韵,而不之疑”。也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来楚骚源于楚地民歌之说占了上风,但其实从格式上说,楚地带"兮"民歌仅有两首,且有一首还来自越地,而<诗经>有带兮诗53首,有些格式与楚骚完全相同,有些则提供了基本构架.诗经中许多四言诗疑本是带"兮"的准骚体,是因为硬凑四字而强行点断的.楚地民歌基本没有"幽忧愤悱"的骚义,而<诗经>带"兮"诗中则大部分含有"幽忧愤悱"的骚义,楚骚作者如屈原又熟知<诗经>,因此可能还是<诗经>为楚骚提供了基本的格式与骚义资源,加之楚地文化、民歌的巫神内容与诡奇浪漫,最终形成楚骚总体特征.<诗经>到底还可能是"骚赋之大原".  相似文献   

4.
《十亩之间》是《诗经·魏风》中一首富有优美情调的劳动诗歌,它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采桑劳动的场面: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这是一首采桑女子们在劳动中所唱的歌。这首歌虽然很简短,但感情饱满,节奏明快,它再现了当时劳动时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劳动时的欢愉情绪和桑园中的和乐气氛,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春夏女子采桑图,给人以无限的联想:我们涵咏之后,恍如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从春到夏初,风和日丽,在一片宽广的桑林里,三五成群的采桑女络绎不绝地来到桑田里,…  相似文献   

5.
大行漆道     
前不久与几位朋友一起闲聊,谈论如何做漆,一位朋友无意间的一句"大行漆道",引起了我的注意,此言虽说有些"霸气",细心品味,其中颇有几分道理。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即"。"人法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保障"制民之产",落实土地"均"、"正",践行"薄其税敛",重视按"劳"各得其分,尝试"与民分货",倡导"取于民有制".保障"制民之产"是抓住了保障劳动正义的根本;落实土地"均"、"正"是践行劳动正义的基础;践行"薄其税敛"是落实劳动正义的重要举措;重视按"劳"各得其分是实践劳动正义的中心环节;尝试"与民分货"是推进劳动正义的必要补充;倡导"取于民有制"是改善劳动正义的重要措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劳动者对劳动资料的所有权、促进劳动者起点的公平、落实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正当占有权、尊重劳动者对公共产品的平等享受权、推进劳动者履行义务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曾指出,<文心雕龙>与<文赋>有着渊源关系,但二者广泛而复杂的内在联系和重要区别,仍然值得我们予以深究.实际上,<文赋>与<文心雕龙>虽皆不遗余力追求文章之美,从而成为六朝"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明证,但其理论的逻辑起点却高下有别,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可同日而语.从而其根本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也就貌同而实异.<文赋>是一首文的赞歌、美的赞歌,<文心雕龙>则是一部文的哲学、文的美学.  相似文献   

8.
诗之为道,言志缘情.<击壤>之乐,帝力何有;<康衢>之谣,立我蒸民.卿云烂兮,南风薰兮.民之为本,莫之与京.是以其思无邪,<三百篇>之旨;其意多感,<十九首>之音.梗概多气而趋风华,曹魏直下六朝;情韵遥深而转理趣,赵宋遽变四唐.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前人之述备矣!  相似文献   

9.
《诗·郑风·遵大路》释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郑风·遵大路》释译王敬骝《诗·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兮,不好也。”这是一首只有二章八句的短诗。粗看并不难懂。但要认真释译,问题便来了。首先,这诗是说什么的?古今以来,便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0.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悼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首《秋风辞》,是汉武帝东渡汾阴祀后土时赋的一首慷慨悲歌。现矗立在万荣县庙前村的著名古建“秋风楼”,也因藏该辞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对于“三百篇”诗义的阐发从来就聚讼纷纭,直到今天,对于某些篇章的解释也仍然是莫衷一是。“若乃兴义深婉,不明诗人本所以作,而辄事探求,则穿凿之弊固将滋多于此矣。”(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比兴》)自然,不少分歧是由封建诗教穿凿附会的说诗而造成的。例如《周南·关睢》明明是一首新婚的赞歌,《诗序》却说:“《关睢》,后妃之德也……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召南·驺虞》明明是一首狩猎的赞歌,《诗序》却说:“《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  相似文献   

12.
在校大学生“劳动者”身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是一个法律身份,是指基于劳动契约,为获取劳动报酬,在雇主指示下提供具有人格从属性劳动的自然人。在"劳动者"的界定标准上,我国应采用人格从属性与经济从属性之复合标准。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判断上,应采取"默示契约说"。从在校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劳动法相关规定看,我国在校大学生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应属于劳动法保护对象。但对于具体从事勤工助学、打工、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在校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身份以及他们与雇主之间究竟处于何种法律关系,则须依不同情况作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13.
诗经《幽风·七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四季农事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幅男耕女织的农乐图。它反映了我国奴隶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初期的农业生产关系及其社会形态,是一首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奇特别致、妙趣横生的生活和劳动的赞歌。过去不少注家由于受“  相似文献   

14.
《齐风·东方之日》一诗凡二章,一章各五句:“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许多说法。毛序:“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仪也。”姚恒《诗经通论》:“此刺淫之诗。”陈子展《国风选译》:“《东方之日》也是所谓‘男女之词’,写男女关系的诗。”  相似文献   

1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送别,它是历史中昏黄的一页,是你的好友高渐离所作,一首送别诗,原来也是一支挽歌,今日读来竟渗透出悲伤;让你决绝地走向归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从"当前经济事实出发"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层次:第一,劳动者对劳动产品异化;第二,劳动者和劳动活动异化;第三,劳动者和类本性质异化;第四,人和人关系的异化。这四个规定层层递近,层层深入。但是,作者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从现有经济事实分析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导致二者因果关系的颠倒。作者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认识到私有财产占有权之形式并非一开始导致异化劳动,而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化大分工,最终导致致私有制的形式,并从历史的角度阐明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导致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7.
屈原《九章》“伍子逢殃兮”中的“伍子”,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直到今天的注本,无不把它释作“伍子胥”,我们认为是正确的,理由有三: (一) “伍子”出现的语言环境是“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全段是诗人就亲身受谗被逐而不用的现实遭遇,联系整个历史上用人方面的悲剧,既自解自慰,又表达中正不阿的决心。“伍子”与“比干”相提并论,“比干”是忠臣,“伍子”也必与之同调,犹如“接舆”与“桑扈”同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三十余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计划经济的垄断地位已被逐渐打破,在其背景下形成的劳动者一生只与一家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局面,即"一重劳动关系"为核心架构起来的就业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灵活就业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青睐。然而,灵活就业中的劳动关系与传统的劳动关系相比是不完整的、非标准化的,因此现实中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劳动关系多重化现象对劳动者和企业都带来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多重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入手,提出对我国建立多重劳动关系法律法规体系过程中的相关建议,使劳动者的权利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即将实施,一个以前不太让劳动者注意的名词——劳务派遣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在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条款涉及11条之多,而在此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此并没有  相似文献   

20.
这是湖南韶山灌区工地群众创作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以磅礴的气势,欢乐的基调,铿锵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韶山灌区人民意气风发,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反映已经掌握了自己命运的革命人民的战斗风貌,抒发了劳动人民的豪情壮志。这是一首时代精神的赞歌,我们从内心喜爱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