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敏彦 《老友》2010,(10):69-69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晚期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净影慧远,他对佛性的阐释是以如来藏思想诠释佛性思想的。对慧远《观经疏》《大乘义章》等论著的研究发现,他在论述净土思想时的语言表达、思维模式、论证形式都与他对佛性思想的讨论接近,甚至一致。慧远以"佛性之因"论证"三土差异",以"性之四门"描述"四门往生因",以"二门体状"讨论"染、净关系",以"不善阴等四门"疏解"五逆十恶"等,不仅推动了佛教解经学的发展,而且赋予净土思想更多的义理色彩。  相似文献   

3.
一、确立一个好思路,做到"调""研"相辅。"调"是查找、收集信息的"求实"过程,是研的前提和基础;"研"是分析整理信息和验证评价成果的"求是"过程,是调的继续和升华。"调"与"研"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地贯穿于调研全程,即不能割裂,也不能偏废;既不能把"调"当作纯粹的收集信息,搞丢弃了研究的"埋头调查",更不能搞没有了调查、闭门造车式的"房间研究",需走好"协同步",注重两者的结合,在"调"时能够分析研究,在"研"中不忘思考调查。  相似文献   

4.
格调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重要内容,即:"格"、"调"、"情".它既求"格",又始终突出强调"调",并将"调"作为内在情感的外在显现,从而进一步揣摩声调与内在生命的关系,将"格"、"调"、"情"三者有机融合,构建起形式与内蕴之间的联系,使中国诗学的传统精神真正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相对于石家庄具有区位优势,石家庄相对于保定具有省会优势。两个城市只有进行融合发展,在京津南侧形成"双核"城市格局,才能够更好地与京津互动。在"石家庄—保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渐将涿州、高碑店、保定、定州、正定、石家庄串联起来,在京津南侧形成"石家庄—保定"城市带。城市带中,"石家庄—保定"为主轴,西侧副轴是将唐县、曲阳、行唐整合在一起,东侧副轴是将博野、安国、无极等整合在一起。要通过构造三角形方式,将主轴与副轴整合在一起,让定州在"石家庄—保定"间发挥重要的节点城市作用。这样,石家庄与保定可实现同步城市化,并推进京津南侧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虚云和尚、印光法师、弘一法师与太虚法师等四位近代佛教人物的修持方式进行梳理,这四位现代僧人,有誉为"民国四大高僧"者。文中从"虚云和尚主张禅净不二"、"印光法师强调念佛往生净土"、"弘一法师持戒导归净土"、"太虚法师要在人间创造净土"等四部分展开论述;结论部分,再对这四位僧人的修持方法与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虚云和尚虽是禅师,但他主张"参禅、念佛","道本无二",对他而言,"禅净不二"。印光法师深通经教,以一句弥陀,为日常行持。弘一法师是专弘南山律大家,因受印光法师影响,所以在修持上,推崇净土念佛法门。但他鼓励修读诵《普贤行愿品》、兼修地藏法门与药师如来法门,这是他师从印光而有别于印光之处。太虚法师是一位富有创意的僧人,在修持上他虽曾有"过定境三次",终"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而走入人群,开展出影响当代的"人间佛教",他可以说是一位人间菩萨的真正行者。  相似文献   

7.
<老子>"道生一"的"生一",一般都习惯理解为"道生了一"或"道生出一",即把"生一"看作是动宾关系.通过考证,应为"道生为一"的意思,"道生"与"一"表现为一种判断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界关于唐人王昌龄的"意境"说,一向歧义互见,争论不断.本文试从佛学角度加以解读,认为王昌龄"意境"说,是其"诗有三境"说之最重要的思想成果.而其"诗有三境"说,主要由熔裁佛学"三识性"而来.所谓"诗有三境",指诗有三种审美心灵品格与境界.从佛教美学角度分析,所谓"物境"、"情境",仅"物累"、"情累"而已.惟有"意境"作为"真"境,才是无悲无喜、无善无恶、无染无净、无死无生之空灵的一种"元美"境界,在本体上,"意境"趋转于空与无之际.  相似文献   

9.
《北京纪事》2009,(5):72-73
在中医固有理论中,曾高度评价调理经络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然而现代文明人对经络养生懵懵懂懂毫无概念。一般人常说"气通则不痛,气滞则血瘀",或者"气虚血虚",气血在生理上、病理上关系密切,互为因果。紫梦风情同心堂中医养生会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总是在积极倡导五线谱视唱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总是在大力推崇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很少有人关心五线谱视唱应具有的简易性与实用性。本文通过对五线谱发展史和唱名法的剖析,对传统五线谱视唱的训练方法加以改进,提出"移调声乐谱表"的概念及方法:每条曲首须标明实际应唱的调高,只唱C调乐谱,按C调的音位记谱,使五线谱视唱变得简单有序、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彭声骠 《老友》2009,(1):18-19
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很不幸: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出生在农村而没有生在城市;那个可怕的家庭出身使我背了几十年的"黑包";"老三届生"考大学遇十年"文革",仕途攀升又碰上"一刀切",想多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又被安排退居二线……  相似文献   

12.
法海本《坛经》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海本《坛经》的基本佛学思想之一,是佛性说而非般若义。以"空"为执、追摄佛性圆成或倡言"空空"、无所执着,是佛性说与般若义在"终极"问题上的一大基本分野。"无念",作为《坛经》美学意蕴的中心"话题",在世间即出世间的人生领悟中,即指佛性,它是被颠倒、夸大的完美人性。将佛降格为人,等于将人与人性提高到佛与佛性的高度,这是《坛经》审美理想的曲折体现。"见性成佛"、"即心是佛"、自救"自度"、"自心"顿悟、"本性"回归,实际是以佛禅方式所表述的人的一种精神性解放。而"自度"("真度")说,不啻宣告"他佛"的"死亡",这在中国佛教史、思想史与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坛经》所主张的无生无死、无染无净、无悲无喜的禅悟(顿悟)境界,有如王维禅诗的禅悟与诗悟同一,是一种"元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宋明理学分为三个时期:以程颐、朱熹理学为代表的前期,以王阳明、湛若水心学为代表的中期和以王夫之、戴震气学为代表的后期。从生仁互通的层次上看,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可与《易传》中的三个命题相对应:前期可配之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是生仁互通确立的阶段;中期可配之以"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是由生仁互通向生生与仁互通转变的阶段;后期可配之以"生生之谓易",是生生与仁互通完成的阶段。考察生仁互通的过程,可以发现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恰与黑格尔"正反合"三段论相契合。《易传》作为宋明理学"性与天道"思想的重要来源,宋明诸儒借此发展出了一套可以和佛学相抗衡的"心性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吴长欣 《老友》2012,(11):58-58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到,眼睛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灵枢》中说:"夫睛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中医的"五轮学说"也阐述了目有神采、视力清晰是人体五脏精气充盛的表现。中医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通过调理脏腑来调养眼睛。"五轮学说"指出,两眼内外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调心便于改善眼睛的呆滞无神、视物胀痛等症。两眼黑睛属肝,称为"风轮",调肝便可改善眼睛怕光流  相似文献   

15.
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儒道哲学的立论方式是"向死而生",即面对鬼神的不可靠、不可知,在实用理性的观照下,以彻底的悲剧意识为动力,建立起超越生死的哲学体系。"未知生,焉知死",将鬼神、死亡等只能在理论上悬置的问题在践行中加以解决,斩断了鬼神、死亡与人的价值建立之间的联系;"朝闻道,夕死可矣"将人的全部价值限定于"闻道",从而超越了死亡;"不怨天,不尤人",剪除了外在因素,建立起人的自足性;"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把人的目的最终着落在虚灵的"天命"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面对人的有限性建立起的审美人生。这些都是在"哲学突破"时期先秦思想面对理性的限度时做出的"向死而生"的转向,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从走马楼吴简看两汉与孙吴的"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汉时期与财政经济政策有关的"调",主要有以下4种用法第一,表示调发、调度;第二,官府出钱采购所需物品,有时也称为"调";第三,作为赋税的泛称,"租调"、"赋调"频繁出现于史籍;第四,表示苛捐杂税.鉴于孙吴赋税的繁重程度及其对东汉赋税制度的保留,鉴于史书中并没有关于孙吴进行类似曹魏那样的赋税改革的明确记载,根据现有简牍资料可以认定,吴调也同样是汉调的延续,而与曹魏的户调不同.吴简中即使有按户或户品征收的调,也仍然属于苛捐杂税.  相似文献   

17.
在词的产生之初,词的文学语言只是音乐语言的附庸,在当时词人的意识里,"调即是题",词调名同时兼具词题的功能;随着北宋中期词的观念的巨大变化,词的文本自身的社交功能和阅读功能逐渐增强,词人越来越多地"调外标题",继而"衍题为序",词题和词序被词人较为普遍地运用,这也是词逐渐脱离对音乐的依附、成为独立的韵文体制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8.
永明延寿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佛教思想人物。他一生"禅净兼修"、"禅戒并重",且著述颇丰。其著述集中表达了他的佛教思想及其理论主张,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文泽 《中华魂》2008,(9):46-46
不久前,保定延安精神研究会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暨马克思诞辰19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河北农业大学逸夫活动中心报告厅召开。保定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省顾委常委、原保定市委书记郗光,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王益  相似文献   

20.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清代语文学巨大成就,得力于其古音学。《墨子閒诂》云,術令即《尚书·说命》,術与说、命与令皆音近相通,《礼记》作兌命。《史记》说字《索引》作悦,《汉书》作怵。据此,本文就命、令、術、术、怵、说、兑、悦八字,以上古音证之。又,《上同下》"中情将欲为仁义",孙诒让云"情""诚"通用。"实"亦"诚","请"即"情"字。鉴于"情"字涉及青、生、性、姓、星、争、净、静、稍、俏、烧、翘、枢、区各字,一并以上古音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