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929年,由浙江省政府取消"二五减租"议案及其发生在浙江的党政纠纷,是浙江"二五减租"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它不仅反映了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纷争,而且也反映了国民党地方党组织势力的薄弱.地方党组织政治力量的薄弱,是国民党在地方实现"以党治国"的一个致命弱点.国民党地方党政纠纷,成为国民党以浙江"二五减租"为代表的乡村整合举措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就有蔡和森、高君宇。他们5人与张太雷等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工作的始点。《向导》周报创刊标志着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开始。蔡和森、高君宇分任《向导》周报主编、编辑,并以《向导》为阵地,推动国民党改组。从国民党"一大"到高君宇去世、蔡和森赴苏,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独立批评和对国民党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早期的主义宣传为其教育方针的起源。在国民党二大之前,尽管有"党化教育"之实,却无"党化教育"之名。此后,随着国民党势力的扩展与政权的建立,历经七年于1931年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三民主义教育"的总方针。其间经历了"宣传主义"、"党化教育"的过程。这种制度层面上教育宗旨的变更,不仅意味着教育内容的不同,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学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1947年中,为了挽救其统治的重大危机,国民党被迫实行"戡乱动员"的应变之举,企图集中全力与中共一搏.其后,国民党加强了对其后方的控制与镇压,对舆论的钳制不断加强,异议声音的表达也日渐受限.但是,以严刑峻法为表征的"戡乱动员",非但没有能实现国统区的社会稳定,反而凝聚了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之心,加速了他们对国民党统治之离心离德,最终亦未能挽救国民党统治之败亡.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国宣处")是抗战时期中国对外宣传的专门机构。该处由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董显光督早,曾虚白全面主抓。由于董显光、曾虚白与蒋介石、宋美龄的特殊关系,国宣处成了国民党内一个"小机构大使命"、"直通天庭"的"畸形机构";在深谙新闻宣传之道的董、曾指导下,国宣处采取假借外国人之口替中国讲话的宣传策略,为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董、曾二人原是具有新闻理念的独立报人,后进入体制内,成为国民党政府新闻宣传官。这使他们在报人信念与党人立场发生冲突时常存纠结。纠结的结果往往是,党派的立场战胜报人信念。这就常使其对外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国宣处也因此身生瑕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70年来,共产党人和人民曾多次面临历史转折关头,这时就有一个选择道路问题.例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这时是叛变投敌,是脱离革命,还是奋起反抗?这是摆在他们面前可供选择的三条道路."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进攻,占领了我国广大地区,这时在敌占区也有三条道路可供选择:当汉奸,作顺民,或参加抗日战争.1946年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全国人民也都面临着三条道路:站在国民党一边打内战,反对内战,或保持中立.我没有碰上前两次抉择,但遇上了后一次抉择.我选择了反对内战的道路.生活在抗日时期的大后方,我最初对国民党还是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2008年"总统"候选人马英九的太太周美青,一直行事低调,几乎成了台湾政坛上的"隐形官太太",外界对他们夫妇的感情生活也知之甚少。不过,如今这个"谜底"已被揭开。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马英九在刚刚推出的《"治国"——台湾赢的新策略》一书中,流露出对太太相知相惜的款款深情,透露了他们之间不少鲜为人知的"情感秘密"。  相似文献   

8.
1928年,国民党按照"以党治国"的原则,建立了五院制政府。1930年国民党和南京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和胡汉民围绕制定约法、国民党政权实行合议制还是实行独裁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个人独裁还是"以党治国"的问题,斗争虽以蒋介石获胜而告结束,但却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再次大分裂。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四川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重庆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我党南方局也设在这里。因此,四川,特别是重庆,成了党领导抗日民主力量同国民党顽固派开展斗争的重要阵地。在这场斗争中,我党南方局在争取地方实力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成绩显著。 一九三八年八、九月间,日军逼近武汉,我党长江局于十月由武汉撤至重庆,改名南方局。一九三九年一月,中央复电批准了南方局的组成名单。南方局是党中央在国统区的派驻机关,直接实现党中央对国统区人民抗战的领导。因此,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包括争取地方实力派在内,坚持抗战,是其主要任务。 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共降日倾向日益增长。此时,四川党的组织自抗战开始以来,已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党员已近四千人。这使国民党顽固派极为不满。以此,他们在一九四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改组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从国民党内部分出的一个政治派别,其主张与国民党中央存在着差异。二者关于统治方式的分歧尤为明显,国民党改组派主张实行"民主"政策,国民党中央在训政的掩护下实行"独裁"统治,但却共同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而二者的分歧终以国民党改组派的彻底结束而消亡。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改组派,即“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的简称。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宁汉合流以后,国民党内的一个既反共又反蒋的政治派别。它的首领,是汪精卫和陈公博。所谓国民党内的改组运动,就是他们所鼓动起来的。国民党改组派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寿命不长,只存在于一九二八年初至一九三二年初,约四年时间。它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所必须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2.
茅盾在《幻灭》和《子夜》等小说中,反复描绘了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派遣"铁军"继续北伐的战斗场景;而《子夜》却并未正面描绘1930年的"中原大战"的战争场面。茅盾小说对两场战争的不同写法,与他本人在武汉国民政府的革命经历有关。也体现了对国共合作时期"铁军"北伐的革命正统性的认可和对国民党"中原大战"非正义性的反衬。而在《子夜》中,三十年代的民族工业家及"铁军"余部,正与当年的武汉国民政府有关。茅盾对他们的悲剧式写作,呈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左翼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左派从一度认可到最终失望的复杂精神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发表的王奇生撰<中政会与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轮替(1924-1927)>,有四处论述对笔者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演变述略>的有关观点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批评,这些批评或者歪曲了笔者的原意,或者对历史现象做了机械、简单的理解,因而是站不住脚的.同时,该文关于国民党的"党治"等三个问题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国民党的"党治"仍是一种人治,而不是与"传统帝治"有着根本区别的"法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确经正式成立,而不是"最终未能正式成立";国民党中执会与全代会并不同时发挥国民党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因而不是两个并列的最高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主张在训政时期实行"以党治国"。1928年,中国国民党开始做"以党治国"方面的工作。国民党在大陆的"以党治国"实践是失败的,它没有使中国经过党治走上宪治之路。国民党"以党治国"实践的失败,既有军政时期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国民党政权制度化水平低、国民党本身和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预设方面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份由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整理出的清华地下党时期的党员名单,包括《抗日战争前清华地下党员名单》《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临大地下党员名单》《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地下党员名单》《解放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南系"地下党员名单》《解放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北系"地下党员名单》等五个部分,共20页。从1926年11月清华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到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时间跨度22年,勾勒出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处于地下活动状态下的清华共产党人群像。  相似文献   

16.
文耀奎同志《关于江西出席国民党“一大”、“二大”代表的两个问题》①对江西国民党史的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读后颇有启迪。但我觉得该文有几处值得商榷。荣孟源先生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出版的《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是研究国民党史的最新重要资料书。该书收录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资料,是根据1930年5月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委会秘书处印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记事录》辑录的。该资料所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江西是9人,即:赵干、刘伯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05,(8)
国民党"剿匪"军官钦佩的事业在中央苏区各项事业中,有一项连国民党"剿匪"军官们都深为钦佩并认为"足资仿效"的事业,便是教育事业。苏区实行的是普遍的教育,据阿伪1933年11月26日在《斗争》上发表的《论消灭文盲运动》解释,苏维埃政权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不让一个工农分子是文盲……每个青年儿童入校读书,每个成年受补习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苏区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云阳换装     
正在中国抗战史上,陕西云阳是八路军的诞生地和出发地。在云阳改编八路军的过程中,许多陕甘宁驻扎的红军基层官兵,并不接受这个名称甚至闹出过一场不大不小的思想风波。一九三七年八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在陕西三原、泾阳一带要率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五师。尽管改编的命令层层下达,"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道理也讲了许多,但红军基层官兵就是想不通。有一天,连长王茂全在执行上级佩戴国民党帽徽的命令时,找到二排长沙玉祥,要求二排赶快换装。他用江西话别有韵味的讲道:杨成武团长说是来看望大家,其实是检查咱们究竟换装了没有,我求告大家抓紧时间,你们不换装,挨训的是我。"许多战士左右为难,让他们脱下红军服,摘掉八角帽,取下红五星,他们心里真的不愿意,可是老连长上门求告,既不发脾气,又不训斥人,总得给这位可亲可敬的老连长一点颜面吧!二排的战士既有怨恨,又有委屈,许多同志竟流出眼泪,哭出声来,他们作战负伤,战友牺牲也没有这种情形!正值此时,杨成武团长穿着八路军的新服装,戴着国民党军的帽徽来到二排。见此情景,一脸笑容:"哟!男子汉还哭鼻子哩。"他一口浓重的福建口音,"同志们莫要难过,国民党的军装是灰的,我们的心是红的。"杨团长说话很幽默,战士们一听就懂。他接着说:"我们不换装,国民党  相似文献   

19.
1938年和1939年海固二次回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还是受到沉重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为之心惊胆颤。他们认为,这两次起义是受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直接影响的结果,而且海固地处西北,起义军随时有奔入边区的可能。因此,伴随着全国反共高潮的升级,国民党对海固人民的镇压,就更加野蛮了。  相似文献   

20.
1945年秋,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就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军队等问题进行谈判,签署了"会谈纪要"(亦称"双十协定").由于国民党方面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个协定,致使中国陷入内战.几经较量,国民党处于败局.在此窘境之下,国民党再次玩弄和谈骗局,派出张治中、邵力子等前往北平与中共方面进行谈判.由于共产党方面胜利在望,要求条件自然很高,而国民党方面不愿缴械,致使和谈破裂,由此出现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