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是国外文化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之道,而有效发挥民间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构建有利于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机制,促进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间的分工与合作,激发民众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应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借鉴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大利不但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高度社会化的保护意识、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先进的保护技术等,使它的保护理论和实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建设经历四个阶段,设置不同机构的多方参与及协作机制,通过对古建筑的修缮、城市环境的保护和现代功能的引入,促使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获得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4.
日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怎样处理好现代人工化的城市建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时,日本注意控制城市的视觉空间,尽可能少建高层建筑.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方面.日本特别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日本的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  相似文献   

5.
韩国在保护大量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在于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系统和1962年出台的《文化遗产保护法令》,而且还致力于建构一个申请与继续传播相结合的完整的遗产体系。同时,文章也指出了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法制体系、政府重视、全民参与、关注文化传承人、文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实践,韩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走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韩国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实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法国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始于近代西方国家,现代以来呈现出法典化、系统化趋势。法国文化遗产法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迄今已形成以《遗产法典》为核心、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颇具典型性。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在立法体系、制度设计、理念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日本的"无形文化遗产"和韩国的"人间珍宝"给非遗的保护工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取代了国内原本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概念。与我国西南部接壤的泰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提出了"知识性文化遗产"这一新的概念,并将之划分为七个领域。本文以泰国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对比日韩的保护经验,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欧洲文化遗产的多元保护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欧洲文化遗产多元保护的理念、内涵及方法等方面,对欧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进行解读。认为其中的从单一到多元、从物质到非物质、从保护到再利用、入手法制到公众参与以及从对历史遗迹保护到对历史环境保护、从保护历史留存到价值再现的种种经验,将对指导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法国传统美食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美食背后体现了法国社会人文气息及其所代表的法兰西民族的生活态度,文章从组织保障、传播方式、社团组织、美食游、教育和科研部门配合、媒体宣传等方面对法国美食文化遗产传承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饮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澳门回归及赌权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受到博彩业一枝独秀、经济结构单一化问题的困挠。2009 年1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澳门做出了“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2005 年7 月,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澳门申遗成功为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将文化遗产作为一项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赋予了新的意义。在对澳门文化保护立法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对2009 年特区政府制定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通过产业化的手段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环境下传承与传播的市场空间,并借市场化的机会扩大规模与集聚资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审视过去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还必须在产业化的同时,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后的评估、监测、规范等管理机制与收入分配体系,在坚持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下,积极寻求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检视民俗学的发展,我们发现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前的保护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民俗学一方面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民俗学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其保护,并探讨了政府在文物的保护规划、法制建设、资金投入、教育培训及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身具有一些科学的规范和规律。然而,在许多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仅仅限定于开发这单一目标,因此,保护的整体性、最少干预性与开发的随意性、实用性悖论在全国各个地方普遍地存在,两者在目标设计上的差异,导致一些非常难以调和的矛盾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悖论现象,力图找出可以供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和决策者们思考的对策性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