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是五四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活动时间长达十多年,至1932年因会刊《小说月报》停刊无形解体,对新文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它的发起者和参加者有许多都是对新文化和新文学卓有贡献的人物。关于文学研究的研究,过去一直末得到足够重视。199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七十周年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文学研究的研究,开始进入了:—个新时期。不过,时至今日研究的视野基本上还停留在史料发掘、社团定性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学思想内容丰富,每有新见,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一五四时期新文学阵营在文学理论建设上,集中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确立了一种新的整体性的文学观念,为新文学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二,为“白话”和小说、戏剧正名,强调它们的正宗地位;其三,批判鸳鸯蝴蝶派小说、黑幕小说,净化被污染了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想说的是,王统照先生不仅仅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前驱,而且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前一点,是大家一般都知道的了,后一点则为许多人所未注意,今天有提出来加以说明的必要。 五四运动是我国的新文化运动,亲身参加五四运动,又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学研究会的十二个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先生,他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本来是不足为奇的,只是由于多年来大家都说他是五四新文学的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从而将他其他方面的工作和成就忽略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适是个比较复杂的、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五四时期,他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积极参与了对新文学运动的领导,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中,作出一些重要贡献;“五四”以后,随着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深入,因他顽固地坚持资产阶级政治立场,便逐步走上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道路,最终堕落成历史的罪人。这篇文章,不想对胡适在新文学运动中的历史功过,作全面的评价;拟就他在新文学运动中对白话诗的倡导和创作,依据辩证唯物史观,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史实出发,予以评述,以探求胡适在中国新诗的产生和发展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没有不提到郑振铎的,但着墨大多在谈他与文学研究会的关系,鲜有涉及他的小说创作的,即使偶有绍介,也只寥寥数字(如唐弢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有些更干脆只字不表,甚至专治现代小说史的(如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也竟然未置一辞。当然,郑振铎终不以小说家显也确是事实,他的主要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俗文学史方面。同时,学术界对郑振铎早年文艺思想也有论述。然而,这一切都正如日本学者尾崎文昭指出的:“在中国,研究郑振铎差不多是陈福康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郑振铎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所作的贡献: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倡导“血和泪”的文学,促使新文学现实主义主潮的形成;致力于“美文”建设;创造了散文式小说,丰富了小说文体;作为一位新诗的开拓者,赋予诗歌以鲜明突出的时代精神,探索新诗体式的多样化。郑振铎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一位关键性人物。他将“五四”文学火种引入台湾,与日本奴役下的台湾旧文坛激烈交战;他最早明确指出台湾新文学与祖国大陆新文学的支流与主流关系,并且从文化归属与统一的角度提出台湾语言建设的主张。无论在理论倡导还是创作实践方面,他都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8.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间的论争实肇端于翻译问题.早在两大文学社团成立前,郭沫若与郑振铎在翻译问题上就已构成对垒.<创造季刊>创刊前,茅盾、郑振铎对郭沫若的译介活动的批评力度和强度远高于郭沫若的反批评.茅盾和郑振铎等宣扬的翻译经济论和系统论,对郭沫若等人的译介活动构成了压抑.话语权问题、翻译情趣的分歧及译者个性气质等差异,使茅盾和郭沫若引领的两大文学社团在翻译问题上逐渐走上了对峙,进而扩展至其他问题.拥有<创造季刊>等话语阵地后,郭沫若等创造社同人在翻译论争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为现代翻译文学和文学翻译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郁达夫是一个颇为复杂和神秘的人物。说其复杂和神秘,这不单单是表现在他的思想与创作上,就是他的生活历程上至今也仍有许多令人费解的谜。譬如,五四时期,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公开对立和论战时,他是主要肇事者和斗士,而一九二二年首先提出双方“休战”,共同组织作家“协会”的却也同样是他。本文试就郁达夫与文学研究会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传统势力方面,两个社团是完全一致的,在创造适合我国国情,易于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新文艺这一点上,两个社团之间也没有根本的分歧。据郭沫若、成仿吾回忆,一九二○年,文学研究会还在酝酿时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全集·书信>共收录<致胡适>35封,主要涉及教学,新文学运动发展,求助,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爱情婚姻等5个方面的内容.解读梳理这些书信,可以对沈从文和胡适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胡适之于沈从文,是亦师亦友的人物.在沈从文的文学人生中,与胡适相识相知的一番经历,对他影响极大.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的思想,始终为沈从文所心悦诚服.在创作上,沈从文是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苏曼殊与拜轮“哀希腊”诗——兼论各家中文译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一世纪初年,当学人们为百年前的中国文学作一总结评价时,他们将给与广东藉诗僧苏曼殊(1884—1918)一个适当的地位。在他创作的期间,也是新文学运动掀起的前夕,中国文坛是南社的天下,在那些热忱地为文学开辟新圆地、灌输新思潮的南社作家群中,苏曼殊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卓越人物:他写得一手隽永清新的好诗,凄艳绝论的小说,更是一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进者。  相似文献   

12.
当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派人物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掀起新文学运动以后,章士钊从文学的形式到文学的内容都对新文学运动的主张提出了激烈的批评。章士钊与新文化派在文学思想上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双方的社会变革思想不同而引起的。新文化派的社会变革思想属于激进型,主张彻底改造现实和与传统决裂;章士钊的社会变革思想属于渐进型,主张新旧调和,反对除旧布新。由于章士钊的新旧调和论具有鲜明的保守色彩,所以章士钊在批评新文学运动过程中所提出的文学主张基本上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13.
郑振铎与印度文学的关系源于他对泰戈尔的翻译和介绍.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不同,他对泰戈尔1924年的访华给予了热情的欢迎,并多方面地正面评价了泰戈尔的创作及思想倾向.此后,在国内偏重西方和日本的外国文学评介活动中,他又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对印度文学给予了较多的介绍,对印度文化和文学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做了探讨.而他本人的创作和艺术观也受到了印度文学尤其是泰戈尔的影响,包括他对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倡导.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与我国文学文献研究述评彭清深郑振铎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历史考古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在他一生的60个春秋中,无论在诗歌、散文、戏曲、美术、考古、历史方面,还是在创作、翻译方面,抑或介绍世界文学名著、整理民族文...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早年就酷爱文学。五四时代他接受新文学运动的洗礼,后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又受到法国文学的熏陶,从而开始新文学创作。 1923年10月,陈设来到新文学运动的发源地北京,进入中法大学读书,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影响下,他“企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影响中国的文学”,决定把自己生命的航向拨往文学的港湾。在为期不长的时间内,他勤奋地耕耘,翻译、介绍法国的作家作品,创作了许多诗歌和小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陈毅早期留给我们的文学创作,依然沁香未消,包泽鲜艳。  相似文献   

16.
略论夏丏尊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夏丏尊的情感教育翟瑞青夏丐尊先生是新文学运动的先驱,文学研究会的第一批成员,在现代教育领域里他的影响也深长而久远。夏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尤其热衷于国文改革。为此,写了很多文章:有散文辑《平屋杂文》,和叶圣陶合写的《文心》、《文章讲话》,与刘薰...  相似文献   

17.
引言叶圣陶,本名绍钧,圣陶是他的字。江苏苏州人,一八九四年生。一九一一年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做了十年的小学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他也致力于文学的研究。虽然早在一九一四年他便开始在《礼拜六》上发表一些文言小说,但是从新文学的角度来看,他真正的文学生涯开始于一九一九年,该年二月他在《新潮》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成功的白话小说《一生》。①一九二○年十一月,他和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此后他的创作便进入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郭绍虞是文学研究会的十二个发起人之一。他和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以及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的密切联系,促进了文学研究会的成立。郭绍虞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的尚公小学任教后两年(一九一六年),茅盾也来到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由于思想接近,两人逐渐成为挚友。一九一九年下半年,郭绍虞经顾颉刚介绍,到北京大学旁听,并加入了北大的新潮社。在此同时,为维持生计,他担任了《晨报副刊》撰稿员,为该报每天撰写一千言左右的文章,其中如《马克思年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记录杜威讲演稿》(一九二○年一月)等,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坚持这块阵地,郭绍虞同茅盾商量过翻译问题。茅盾认为戏剧的句子短,篇幅长,可以拉长一个时期,特地为郭绍虞推荐了法国Arthur sehnitzler的剧本《阿奈托尔》。郭绍虞即由英译本转译此剧,于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五日开始在《晨报》第七版连载,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根据茅盾的意见,郭绍虞还翻译了《我的自由》等剧本,为此而自修日文。在为《晨报》撰稿时,郭绍虞结识了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读书的郑振铎。郑振铎既嗜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认为世界文学应以文学为单位,不应以国别或以时代为单位,古代小说的比较研究分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将古代小说纳入世界文学的版图中研究。郑振铎坚持文学进化论观,主要体现在小说流变研究上。然而他的研究也存在缺陷,如重视白话小说,轻视文言小说,夸大印度文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郑振铎(1898——1958),我国著名的进步作家,文学史家.他原籍福建长乐,诞生于浙江温州并在那里学习和工作过.最近,温州市文化局叶大兵同志就郑振铎同志在“五四”运动时期从北京到温州进行革命活动的事迹写了专文,并发现郑振铎当时发表的几篇文章尚未收入文集.这里刊出的即是其中的一篇(文字、标点概存其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