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赠序文是一种基于临别赠言而产生的文体,从广义上讲,只要具有一定的赠别对象,并以赠别为主要创作目的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赠序文。从创作目的和内容来分类,赠序文可分为叙情类、颂扬类、劝勉类、借题言志类,这种分类方法突出了赠序文的文体功能;从形式上来分类,赠序文可分为诗前小序、众诗之序、赠诗附序、无诗之序等,这种分类方法可以见出赠序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李定广 《学术研究》2003,(4):117-120
欧阳炯《花间集序》不反宫体 ,更不反艳情 ,也没有提出“清”、“清绝”的审美标准。《花间集序》的主旨是提倡“雅词” ,崇雅黜俗。针对民间曲子词质木无文之俗 ,欧阳炯提出了“诗客曲子词”的概念 ,以文雅的诗客曲子词取代鄙俗的民间曲子词 ,以供文人宴集娱乐之用。  相似文献   

3.
诗序是处于诗题与诗文本之间、与古典诗歌创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滥觞于<诗经>的"诗大序"和"诗小序".真正文体学意义上的诗序创作源于魏晋、流于齐梁、盛行于中晚唐.不过,在研究界,人们对唐代诗序的关注却几乎阙如.实质上,走进诗序,那是一个与唐诗同样精彩且极富文化内涵的世界.佛学题材的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类别,据<全唐诗>统计,其数量约40篇,占唐代诗序总量的八分之一左右.不过,这数量不多的佛学诗序却真实地再现了从初唐到晚唐近300年间唐代文人与佛学之间密切的文化关联,以及文人们借佛学而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这无疑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4.
长题和题序的大量涌现是唐宋之间诗歌演变的一大现象。以唐宋诗转型上富有典范意义的三位诗人——杜甫、白居易、苏轼为中心,可以看出:从唐至宋,诗歌的长题和题序倾向于陈述作为个体经验的日常生活,具有纪实性和干预现实的特征,反映了创作者"以诗为史"以及重视读者期待的创作追求。这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以文为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诗歌题材的日常生活化,并使诗歌具备更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在唐宋诗转型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追溯史传序例的名实及其流变可以发现序例功能对通俗小说篇首诗开宗以明义的程式化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以通俗小说篇首诗与正话关系为例。通俗小说篇首诗与其他组成部分共同为创作主旨服务,深化、弘扬了史传序例与史传正文的撰写结构模式,其中通俗小说的模式是:“篇首诗+入话+头回+过渡+正话+(散文议论)+篇尾诗”,叙事、说理,韵文与散文交替出现,高度程式化;其可依据的史例则是班固《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式的创作模式:序(议论、说理)+商山四皓+郑子真、严君平+过渡(议论、说理)+王吉+过渡(议论、说理)+禹贡……+赞。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5,(11)
《诗序》尊废之争是清代《诗序》研究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在《诗序》的作者与时代问题上,清代学者表现出淡化作者而突出时代、忽略"所作"而强调"所传"的倾向。在《诗序》的性质与内容问题上,清代学者围绕"作诗之意"与"编诗之意"两个概念对《诗序》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对它到底是不是一部解释经典、体现圣人之意的著作作出了解答;围绕"著其世"与"白其意"两个方面对《诗序》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将之划分为历史阐释与价值阐释两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指向对历史之"真"的探寻与对价值之"善"的追求。这就极大程度地肯定了《诗序》的解经价值,对整个清代《诗序》研究的基调与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清代《诗序》研究的性质而言,与其说它是《诗序》尊废之争的简单延续,毋宁说是对《诗序》尊废之争的深刻检讨。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是以邺下文人集团为拟作对象的组诗,有关《邺中集》的真实存在性及拟作舍孔融而加曹植的作法历来存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考证、推论,认为《邺中集》原本应该不存,所谓的"集"应为"宴集"、"编辑"理解,即谢氏模拟的不仅是诸子的宴会诗还有曹丕的编辑行为。将曹植纳入拟作,原因不在于身世比附寄托,而是选择的模拟对象为"邺中七子"而非"建安七子",组诗的创作动机也绝非借前人之境来抒发自我之情而在于谢氏追忆远古情结以及贵族文人意识。  相似文献   

8.
作家的艺术见解往往与其创作个性相联系。正因为这样,李白、杜甫这两位各具风貌的艺术大师,在阐发他们的诗学观时,必然从不同的视点着眼、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形成一定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也许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冲突。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职业的诗论家,但创作之余,他们都曾留下深具会心的“说诗晬语”。李白的诗论主要见于《古风》其一、其三十五、《江夏赠韦太守良宰》、《大猎赋序》、《泽畔吟序》等诗文;杜甫的诗论则主要见于《戏为六绝句》、《解闷十二首》、《偶题》、《同元使君春陵行序》等诗文。其中,有对诗旨诗源的探求,有对诗艺诗法的切磋,有对诗人诗作的品评,而更多的则是创作甘苦的“夫子自道”。“吉光片羽,弥足珍重”。千百年来,李白、杜甫的诗论和他们的诗作一样,启迪和沾顾着后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清初著名作家魏禧,在散文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上,有较大的贡献。然而,在他给后世留下的近百篇精湛文论中,特别是在《初蓉阁诗序》、《听鹂轩诗序》等诗论及《日录》中,对美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美的客观性,审美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以及心与物、情与意、诚与辞等方面,对前人的认识都有所突破,不仅在当时成为一代先  相似文献   

10.
《诗论》说《关雎》等七篇释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李学勤 《齐鲁学刊》2002,2(2):90-93
《诗论》为亲闻孔子《诗》学的弟子所作,对照文献, 最可能是子夏。现在看,《诗论》和《诗序》、《毛传》,在思想观点上虽有承袭,但实际 距离是相当大的,即以《关雎》等七篇而论,差别即很明显。《诗序》不可能是子夏本人的 作品,只能说是由子夏开始的《诗》学系统的产物。但无论《诗序》还是《毛传》,都确实 有《诗论》的影子,这对我们认识《诗》学传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详细的考察和分析归纳,认为诗大序是以对《关雎》的解说为例,阐明其美刺教化的核心思想。而其教化思想又贯穿于小序中,并得到进一步深化。小序以风雅“正变”体现美刺,注重德行、伦理、礼仪教化,具体阐释了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双向互动的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是新时代的著名诗人,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贡献卓著,但他在《沸羹集·序我的诗》中却说:“我不大高兴别人称我是‘诗人’,但我却是喜欢诗。”郭沫若确是“喜欢诗”的,除创作之外,他还写过不少关于诗的评述,尤其对鲁迅的诗,推崇备至。在《鲁迅诗稿》序中,他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说来奇怪,鲁迅也不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诗。他说: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芮良夫毖》开篇四十字系先秦"诗序"遗存,其诗学性质与《毛诗》"小序"相当,可以称为《芮良夫毖·小序》。序文的主要部分采撷或化用诗篇文句组织而成,其中对于诗篇的说解,不仅仅深入诗篇文本,而且对于诗篇的创作背景也有交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篇。这种书写特征在《毛诗序》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考较《芮良夫毖·小序》与《毛诗》"小序"的书写体例,讨论早期"诗序"的若干特点,对于先秦时期《诗》学传承的勾勒,乃至进一步探讨《毛诗序》的形成过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联句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形式 ,而韩孟联句诗又是联句诗中的典范之作。由于韩愈、孟郊二人在创作心理上的相互影响与争胜 ,在创作风格上的琴瑟相和与各有所长 ,因而对联句诗的创格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序作为一种文体类型,主要用于介绍著作动机和作品内容的编排次序.商周铜器铭文旨在介绍铜器铸刻的因由和展现器主身比先人、序列功名的内在意图,这正构成了后世序体文章的根本特征.因此,将商周铜器铭文视为最早的序体文章是合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这一点可以从<诗><书>等小序的创作事实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1984年5月24日我写完《(锦瑟)非音乐诗而是(玉溪生诗集序)》,万余字篇幅,刊于《西北师院学报》]985年第一期;后来又作了补论,写成《锦瑟为李商隐诗集序》一文,刊于1985年第三期《艺谭》。拙著“诗序说”中,曾列出六项证据,证据之六,即当代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机李商隐《锦瑟》则作者自送,颈联象“神思”,腹联象“作性”,两备一贯;别见《玉溪生诗》卷论《锦瑟》。(第三册第1184页。)钱先生虽只讲了《锦瑟》两联,已透露出他也认为《锦瑟肉描绘创作构思有关,为义山自道创作甘苦之作,这与明清二代认为《锦瑟》为义山诗集序…  相似文献   

17.
罗俊华 《江汉论坛》2003,(12):62-64
中国古代、现代有咏煤诗。只有在当代中国,异化劳动和劳动异化逐渐消除,咏煤诗才发展为一种独特题材意义上的煤炭诗,并有一个创作群体、读者群,有自己的文学阵地,形成了一股翻滚着乌金的煤炭诗潮,形成了两个创作高潮,具有独特的诗美。  相似文献   

18.
张秀英 《学术论坛》2007,(3):169-173
《诗序》的编撰年代问题自汉代以来就为研究者所关注,且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文章在认同《诗序》非出于一时一人结论的基础上,经考证认为,《诗序》说诗有文献可考的时间上限有两种可能:或为《文王》诗说资料,或为《武》之乐章义,这取决于《吕氏春秋.古乐》所言是否为周代史实。而《诗序》的编纂下限,至晚到东汉郑玄之前。  相似文献   

19.
潘仁炎  吴振华 《江淮论坛》2010,(1):145-147,171
陶翰是盛唐时期典型的“诗笔双美”的作家,其诗序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本文梳理陶翰诗序的基本类型,认为陶翰诗序具有诗的特征,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序以独特面貌表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骆宾王诗序在初唐四杰中具有鲜明特色,取得了较高的成就:1.具有骈文的典型特征,为骈文诗序的格律化做出了贡献;2.描写景物雄壮开阔、气势磅礴,在写景中表达深沉的人生感慨;3.诗与序有明确的分工,避免了王勃"序重诗轻"的缺陷,为诗文交融作出了有益的探索;4.运用比兴、托物言情、感而赋诗的创作方法,有较深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