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战争前后,是外国资本侵略中国的一个转变时期.由于中国的战败,帝国主义在华工业投资急剧扩张,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进一步解体.依据《马关条约》,沙市辟为通商口岸,逐步沦为列强进行商品倾销和掠夺农产原料的重要市场,城市经济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尤以棉花贸易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百年前的甲午战争,清政府大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据此条约疯狂地扩大对华资本输出,严重地排挤和打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不仅如此,帝国主义列强还趁火打劫,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百年后的现在,中国人民早已告别了任人凌辱的时代,正豪情满怀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但百年前甲午战争的历史悲歌仍强烈激荡着炎黄子孙的胸怀,在中国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促使人们进行严肃的历史思考:甲午战争我国战败的原因何在?我们必须记取的历史教训究竟是什么?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
试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资本在东北的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本垄断控制殖民地经济是帝国主义一贯采用的手段。 193 1——— 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 ,在东北的各外国资本输出中 ,首推日本资本。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地扩大对东北的资本输出 ,使其资本不仅在数量上占居绝对优势 ,并且垄断了一切重要经济部门 ,在东北社会总资本中居中心位置 ,控制着东北的经济命脉 ,对东北经济进行疯狂的掠夺。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资本的分析来揭示其本质所在。一、日本资本大量涌入东北 ,垄断东北经济  中国东北远在 19世纪后半期就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 ,因此 ,也就成为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九…  相似文献   

4.
英商福公司与道清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到了以资本输出为主。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列强攫取了在中国创办工厂、开发矿山、设立银行、修筑铁路等特权,从而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如能取得某一段铁路的投资建筑权,也就意味着垄断这段铁路沿线的资源,所以,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争夺在华势力范围的时候,争先恐后地夺取铁路投资建筑权。英商福公司就是在这一时期攫取了道清铁路的投资建筑权的。 道(口)清(化)铁路始建于1902年,全长三  相似文献   

5.
<正> 二十世纪初年,随着爱国主义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迅速发展,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民族利权的呼声日高,斗争益烈。此期山东人民开展的保矿斗争就是收回利权爱国运动中的一个典型。一十九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加剧了对世界市场的掠夺,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掠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列强获取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矿山的权利,纷纷攫取中国铁路矿山的修筑开凿权,进行资本输出。山东矿产资源丰富,据清末勘探资料表明:山东省于中国二十二行省之中,以最富矿物闻名。这是帝  相似文献   

6.
清末国人自办银行的言论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1896年盛宣怀上秦清廷得到批准后,于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1898年起即发行钞票,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券。在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之前,英、法、德、俄、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开设银行,已达二十家以上。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內金融市场,并通过大量贷款,逐渐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成为它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加紧资本输出,吮吸中国人民脂膏的重要手段。当时,我国各方面人士曾先后提出了国人自办银行的主张。其中有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有进步的经济思想家,还有洋务派、改良主义者和新兴工商业者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因而对中国的投资也晚于各西方列强。甲午战争前外人在我国非法开设的一百余家工厂中,日本一家也没有。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才开始在我国投资设厂。在日本对华投资的企业中,有一类是同中国合资经营的企业。美国人雷麦的《外人在华投资论》没有对这类企业作专门叙述。吴承明在《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投资》一书中,鉴于中日合办企业的实际支配权全在日本方面,认为这类企业同纯粹的日资企业没有区别,把合办企业的中方资本也算作日本资本。日本人樋口弘在《日本对华投资》等著作中,对中日合办企业作了分类叙述。但由于他站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立场,所以不可能对这类企业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且闭口不  相似文献   

8.
德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江汉论坛》2001,1(6):62-65
在改变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中,德国无疑是当时干涉中国政局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之一,而在此方面的专门著述却非常薄弱。本文揭示了德国出于维护其在华既得利益而竭力 反对革命和竭力维护各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现状,以确保其重点放在欧洲争霸上,说明了 以德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必然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但德国的努力也在客观上维护了当时 中国的领土现状,使其免遭进一步侵犯。  相似文献   

9.
资本输出,历来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国家能否进行资金输出?更是难以触及的理论禁区。然而自七十年代以来,资本输出已在发展中国家产生,其中也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资金输出。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不仅相互输出资本(资金)以合作发展经济,而且还向发达国家投资并且取得不小的成效。于是,仍然把资本输出的性质限定在是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的手段这一狭义范围内的认识就不全面了,已不能解释近十几年来发生的情况。对现实世界已出现时资本(资金)输出的新情  相似文献   

10.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六十年里,帝国主义列强以武装侵略等手段,威逼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的四百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它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将其在华攫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权益,以法律、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更“合法地”侵略和掠夺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压迫手段”。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及其政治代表,也正是在不平等条约问题上,集中而又突出地表明各自对帝国主义的立场和态度的。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研究认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开端,始于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德国强租胶州湾。我国几本近代史著作都持这样的观点。本文作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只注意到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而忽视了这个历史事实的整个演变过程。事实上,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主要特征和实质内容,早在甲午战争前英法侵略云南的历史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也从即19世纪80年代英法侵略云南开始,就揭开了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这一历史过程的序幕。这个时期英法对云南的争夺,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明显例证,其特点在甲午战争后德俄日等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2.
论租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在近代中国产生过错综复杂的影响。它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但也促进了中国城市的成长及近代化;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但同时又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扩散基地;它既是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加紧经济掠夺的基地,又有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它既是罪恶的渊获、藏污纳垢之地,又是进步活动中心;它在中国战乱之时宣布中立,比平时更像一个地道的独立王国,但同时也给中国人躲避战火提供了避难所;它既是列强对华进行思想渗透、加强精神奴役的据点,又是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转站。尽管列强在华广置租界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呆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它们毕竞是最大的获益者。  相似文献   

13.
资金匮乏是制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840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它们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走私贩毒等经济掠夺,中国长期积累的白银大量外流,致使中国币制失常,财政困难。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之始就感到资本的严重不足,举步维艰。为此,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了实现实业救国、强国富民的理想,在1912年计划修筑国内铁路时,首次提出利用外资筑路的主张,以后又把这种主张扩展到全部经济领域,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利用外资的思想。一、利国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问题,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形成的。有的教科书明确提出:1840—1894年是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时期,1894—1927年为半殖地半封建经济形成时期,1927—1949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崩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发生和发展时期。他们这样主张的理由是,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商品侵略,而商品侵路不能改变中国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直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和财政金融命脉,中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铁路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而被引进来的。西方侵略者用炮舰打开了闭关的清朝帝国的大门,为了扩大对华侵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俄、英、美等国把修筑铁路提到对华侵略的日程之上,它们对清政府接连不断地提出在华修铁路的要求,但都被拒绝了。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湖,而攫取中国铁路权,则是列强侵略中国计划中的首要一环,所以它们争先恐后地利用不同方式吞噬中国的铁路权。从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九年,中国的绝大部分领土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划分的“势力范围”,中国一万多公里的主要铁路干线都被帝国主义各国控制着。与此同时,中国人对铁路的认识由肤浅转为深化,刘铁路的态度由排斥转为接受。一八八一年,为解决开平煤矿运煤的需要,建成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一唐胥铁路。中法战争后,倡议筑路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刘子建近代以来,美国不断扩大其在华权益。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侵华权益的斗争十分激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和“利益均等”原则,以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权益。这一政策得到列强的认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了列强侵华...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各种方式侵入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经济方面,“经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残酷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从1845年第一家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起,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时止的一百多年里,在帝国主义开设的数十家银行中,势力最大的,是英国的汇丰银行。这家银行对中国政府所进行的借款和其他业务活动,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从金融、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和居于统治地位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旧中国投资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剖析帝国主义的本质时指出:“对于金融资本最‘方便’最有利的当然是使从属的国家和民族丧失政治上的独立这样的支配。半殖民地国家是这方面典型的‘中间’形式。显然,在金融资本时代,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争夺这些半独立国的斗争一定会特别尖锐起来。”日本虽然是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在列强争夺中国这块半殖民地的角逐中却是后来居上的。它通过1894年甲午战争,获得了中国的巨额赔款,割取了中国的台湾。1900年,它积极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5年,它通过日俄战争,以战胜国的身份获得了在我东北南部的种种帝国主义特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继承了德国在我山东地区的帝国主义特权。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早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三种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产生于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业中。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建立了他们的近代企业,进行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方式的经济侵略。英、法、俄、美等外国列强相断在中国开设船舶修造、轮船运输、轻工业加工和公用事业企业,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久,外国资本所设的工业企业共达100余家,雇佣工人约34000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30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辑刊》2007,(2):145-147
1928年,国民政府从恢复关税主权着手,发起了一场同帝国主义列强“重订新约运动”。这场运动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以正式条约的形式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这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以来关税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这场运动迫使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有所减少,并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挣脱帝国主义的束缚,从而带来了中国关税的明显增加。然而,在新的条约中仍保留了帝国主义的一些特权,特别是中国海关行政制度没有任何改变,致使中国没有真正恢复关税主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没有与帝国主义抗争的决心和实力,外部原因在于帝国主义顽固不化的掠夺本性及其殖民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