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洮河流域自秦代起即是城池与防御体系兴建的重要地区。本文主要以《水经注》所载为核心,结合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其分布特征、防御体系进行探析。通过考察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防御体系,反映当时洮河流域的水域文化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地表组成物质是影响三川河流域土壤侵蚀及滑坡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该流域的地表组成物质的类型、性质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表组成物质与土侵馒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记载苏美尔和阿卡德人通过波斯湾与狄勒蒙(古代巴林岛)、马干和麦鲁哈(古代印度)进行海上国际贸易.狄勒蒙处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海上贸易线上,扮演了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三大文明贸易和文化交往中的中介角色,此间发展起来的古代狄勒蒙文化深受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印度河流域两大文明的影响,一度进入了两河流域文明范围.大量的珍贵物资由狄勒蒙进入两河流域,由此认为狄勒蒙是富俗、和平,令人向往的神圣地方.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以流域水资源保护为核心,调节流域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关系的制度激励手段,也是一种促进跨流域协同治理的重要制度设计。基于外部性以及协同治理理论(SFIC模型),构建流域生态补偿“动力-主客体-行动”关系分析框架。通过应用分析框架对田纳西河流域、易北河流域、墨累-达令河流域、新安江流域、赤水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国内外流域协同治理生态补偿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权威管理机构主导下“输血式”、市场主导下“造血式”、中央主导下“混合式”、跨区域政府间“输血式”四种类型的生态补偿模式,且每种模式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和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经验,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生态补偿模式可以从法制保障、平台支撑、市场引入、绩效考评等方面进行重点优化。  相似文献   

5.
最近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明实录>瓦剌资料摘编》,这是我国蒙古史研究、新疆地方史研究中的一项新成果。瓦剌是我国明代蒙古族的一支,在此以前称斡亦剌,明后称厄鲁特或卫拉特。元代聚居在今叶尼赛河流域,明代活动在准噶尔盆地周围。兴盛时曾西征中亚、北隶乞儿吉思,占据整个新疆。至清代,瓦剌在准噶尔部治下。今天,它的后裔大部分生  相似文献   

6.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对西北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因其流域内气候、地理、经济和文化的特殊性,致使全国性水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对西北内陆河水资源的调节不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与外流河流域相比的整体差异性、其内部的整体相似性,以及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和不足,客观上要求制定一部西北内陆河水资源保护专项基本法,并从立法目的、立法原则和具体法律制度进行提炼和构思西北内陆河流域资源保护基本法。  相似文献   

7.
PPP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公共部门和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文章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利益相关方需求分析,探讨了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及其与生态保护目标的关系。同时还从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分担角度分析了在赤水河流域应用PPP模式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笔者认为PPP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资金供给,并且有利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结合赤水河流域特征设计了赤水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基金框架。  相似文献   

8.
以流域为单元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双重要求。通过梳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英国泰晤士河流域以及跨界的莱茵河流域、北美五大湖流域、多瑙河流域等六大流域管理与综合开发的典型做法,总结归纳国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以及对中国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研究发现:尽管国外流域管理与开发方式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甚至成为某些地区流域管理的典型案例。这些共同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一是构建权责明确而又相互协作的流域管理机构;二是完善和强化综合性的流域法治体系;三是充分认识并挖掘流域环境的生态文化与功能;四是拓展与丰富流域融资渠道与经济手段;五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赋能流域环境监测与预警;六是鼓励形成公众参与的多元流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青龙河是灤河的一条支流,位在河北省的东北部,上游一部分垮入到辽宁省境内。河流全长222公里,流域面积6700方公里。本区是灤河流域的暴雨中心,每年七、八两月暴雨集中往往一次降雨竟达到全年降雨总量的一半,常常形成特大洪水加以河谷曲折多变,洪水渲洩不暢,历年给沿岸人民带来严重的灾害。青龙河的洪水流量占整个灤县河流域洪水流量的三分之一,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可见,本区水利资源的开发不但可以消除流域内的洪水灾害而且对提高京津唐电网的负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对我国区域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田纳西河流域的贫困、洪水、环境等问题,1933年由美国国会批准设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对该地区进行开发。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美国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中所采取的政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家区域政策的制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后,与杜尔伯特、准噶尔、和硕特、喀尔喀、卡巴尔达之间发生过多次联姻。土尔扈特与杜尔伯特联姻是伏尔加河流域杜尔伯特部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修复双方联盟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导致杜尔伯特未随渥巴锡东归的关键原因。土尔扈特和准噶尔的联姻是双方联盟的纽带,可以促进部落间交流,增强彼此间团结互信,巩固联盟,壮大实力;但是,联姻的破裂对双方的内外政治环境都会产生长久而深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辽金元时期东蒙古地区经济发展述略申友良今大兴安岭以东、辽河以西的西拉木伦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东蒙古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东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即新石器时代、辽金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以流域经济作为切入点,提出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思路以及基于城乡统筹的流域规划理论,并结合贫困地区流域发展的战略,探讨了重庆渝东北地区的巫溪大宁河及柏杨河流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上古拉格什和乌玛两国的战争与和约李永采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下简称两河流域)是人类上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南部(今伊拉克共和国南部)在公元前3000年后出现了一些由苏美尔人建立的城市国家。这些国家为争夺两河流域南部的霸权,为争夺土...  相似文献   

15.
大通河流域是青海省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春秋战国以后,流域内逐渐有羌人和匈奴活动,而在羌人、匈奴之后,汉族、鲜卑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和土族,先后涉足祁连山之南的大通河流域,作为统治民族的汉、藏、蒙政权还在这里设政建制,开始了对大通河流域的政治经营和开发利用。对大通河流域的历史建置进行梳理,对于研究大通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问题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分布着较为丰富的细石器文化的遗存,如克拉玛依市遗址、西洪沟1号遗址、西洪沟2号遗址、沙乐村遗址。该文通过对遗存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采集到的遗物的分析得出:玛纳斯河流域的细石器遗存的分布与自然和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工具的制作水平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存方式会产生很大影响;石器的制作加工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红山文化,1935年首先发观于赤峰红山后遗址。现知其主要分布区域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以及吉林西北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辽河流域,包括辽河及其上游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教来河流域,是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六、七千年前这一流域的温带森林环境孕育了这一古老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发掘和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在田纳西河流域和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的过程中通过颁布专门的流域立法和成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并不断加强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改善了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为流域管理成功的典范,对我国的跨界流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参考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流域管理经验,我国应加强流域管理立法,提高和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权,加强流域管理机构与流域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协调、沟通与合作,增强流域管理中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并通过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提高公众参与流域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实践的积极性,改善我国流域环境生态恶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明代古代是山东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沂沭河流域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是科举人才分布相对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人才分布呈现出整体相对落后、区域差距明显等特点。造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主要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人才地理系统行为有关系。这种科举人才分布格局对沂沭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在社会文化方面,表现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遗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促进风俗文化的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川盐入黔,沿袭唐宋,明清以后逐渐完善,形成了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的盐运文化历史,反映了作为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川盐入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今赤水河流域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