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人画从北宋到南宋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影响了绘画,"破体"为文而至绘事,颇多诗画相通之论.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了系统的画家修养论;(2)倡导绘画的传神论;(3)确立了"书画当观韵"的标准.在创作上大致可分三类,其中,苏轼、文同、米芾等被视作典型的文人画.南宋文人画的逐渐退潮,除了院画兴盛的外部因素外,更出于自身的原因.其变化与转型体现在五个方面:(1)文人画几可看作是画院以外绘画的代称;(2)有借鉴院画之长并与院画结合之势;(3)创作主力转移到水墨竹石花卉;(4)开绘画与诗、书、印结合之先河;(5)僧道作品形成了狂逸的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诗歌和绘画创作在唐代都进入繁盛时期,并且这两类艺术的互相渗透与影响也日渐突出.到了北宋,诗画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以苏轼为代表的文坛宿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随着文人画、写意画主体地位的确立,诗歌和绘画在表现作者人格精神的最终指向上趋于统一.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因此而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以文艺创作"三环论"为基础,第一次运用创作者心境"内容"的概念,对中国文人画意境与创作者心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探讨和论证.弄清文人画意境与创作者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文人画艺术的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乔治·莫兰迪是20世纪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主要以静物、风景为主。作品造型简约、朴实无华,营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境界。其艺术追求与精神品格与中国古代"文人画"、尤其是"逸品"极其相似,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情趣和意境。  相似文献   

5.
黄州时期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受挫后的重要生命历程,苏轼于黄州书写的《寒食诗帖》联结了他的人格理想与对内在精神超越的追寻。此书帖在创作上,于技道相参、主客交融的灵性交感时,其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可让我们洞悉创作主体内在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其深层的生命意涵。透过作者诗文书帖的视觉呈现,我们可以了解苏轼在黄州其心灵世界得到提升后,于深刻的反思与观照中所孕育的美学意涵,为观者提供了一幅苍凉而清寂的文学艺术图景。  相似文献   

6.
在整体美学风貌及品格上,《庄子》对唐宋以后形成的古典诗歌"意境"论、宋元以后逐渐成型的文人画美学标准,皆影响至深,此点前人已多有论及。文章拟从创作心态的角度入手,通过梳理传统画学对绘画功能的认识、宋元时期逐渐成型的文人画从传统绘画的"形似"发展到宋画之达理适意、再渐至元画之"意趣"入手,分析文人画对绘画功能认识的逐渐转变,在此基础上渐渐蕴生了文人墨戏,并探讨贯穿于前述整个艺术史过程中的《庄子》对文人绘画创作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宋中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文人画观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前人多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进行研究。但苏轼文人画观的形成 ,有其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特殊原因。北宋经济文化的宽松和士人趣味的形成 ,是他思想形成的社会学原因。而苏轼的非画家身份和他的人生失意也从心理上促成了其文人画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与谢芜村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与文人画之大成者,精深的中国文学和艺术修养,使其俳句既有"含蓄蕴藉"、"韵外之致"的中国古代诗学特征,还充满了"诗情画意"。其文人画多以中国古代人物和山水为题材,讲究笔墨之趣,脱略形似,重视神韵和意境的营造,尤其在模仿、吸收和借鉴中国诗歌与文人画精髓的基础上,与谢芜村将俳句与绘画合二为一,互为表里,构筑了其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提倡古意,有的美术评论家认为他是复古派.纵观赵孟頫的一生,他的艺术理论和主张是借复古以倡创新,在理论上和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的文人画,发挥了承上启下、扭转一代画风的作用,使得中国画的"文人画"性质明晰起来,为后世的文人画蔚为大观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表现主义画派与苏轼文人画思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将绘画由再现提到了表现的高度,主张绘画要表现内心情感,反对过分忠实地再现客观现实;主张“不求形似”,要求有艺术联想和想象力。二者在题材内容及绘画功能的转变上都能体现以上思想。只是,表现主义对现实的态度是积极抗争,苏轼文人画思潮对现实的态度是消极遁世;表现主义主张纯主观表现,而苏轼文人画思潮主张主客观结合。这则是二者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画与油画差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存人类远古时代的绘画遗迹来看,无论是洞穴壁画、岩画,彩绘、还是石刻绘画,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表现的内容、题材、手法及风格等均无太大的东西地域差异.而今天,中国画与油画作为绘画其中的两种形式,二者之间的风格却明显不同.当两个画种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视觉感受上的差别是不言而语的.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别是写意体系与写实造型之间的差别,也是画家表达主观思想情感与描绘客观世界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画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体现出我国人民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通过认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语言特点及其折射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民族感情得到升华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趋向,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的完美结合。其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崇尚笔墨韵味,强调空灵简淡的审美境界,深受禅宗美学影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题画诗是刘后村文化个性最集中的体现 ,他的题画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古代早已失传的古画的最初也是最生动的记忆。后村对山水画有着特殊的爱好 ,对花鸟画情有独钟 ,题画诗中数量最多的是人物画。除了题画诗外 ,后村尚有许多题画的跋文 ,可与其题画诗相互参看 ,以见后村对绘画艺术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5.
工笔画是水墨画得以产生的艺术基础,水墨画从工笔画中走来,它的艺术审美思想,理论基础,造型原则都出自工笔画,其艺术表现技法也是从工笔画基础上发展而出。如果离开了工笔画的理论支撑,水墨画将成为无骨之人,其本体是不能立足的。因而,工笔画与水墨画之间的审美联系自不待言。工笔画与水墨画的审美差异,总体来说是大同小异。大同的是审美思想和审美追求;不同的是艺术表现形式,其实二者的艺术审美精神还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独立影像、以及影像对绘画的冲击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不可回避的艺术命题,甚至这样的力量已经对原生于中国本土的水墨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当代绘画如水墨画陷入程式化困境不能自拔时,影像重新把艺术指向了人类存在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新技术将继续迅猛地发展,对艺术的影响和参与也会更加地深入,这不仅是一个影像艺术家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画家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当代水墨画的发展,必然要将自身的历史职责置于这一新的提示之中去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7.
新文人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实践形式,既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人画的扬弃。新文人画在创作题材、表现技法和审美旨趣三个方面展开了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通过对新文人画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的认识,可以加深我们对新文人画的理解与体认。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对艺术创作发生作用。对水的自然景象的观察与对水的细致感悟,产生了中国独特的水墨写意画,在西方绘画中则产生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法国的巴比松画派与印象派、英国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19.
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 ,必须在懂得古人之理法的同时 ,还应懂得自然之理法。在山水画教学中 ,掌握古人之理法要经由临摹的途径 ,而掌握自然之理法要通过写生的途径。临摹和写生既是山水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也是一位山水画家培养艺术创造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画坛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分析和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发展历程,从而透视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