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进 《学术论坛》2006,(4):156-159
歌唱艺术不是单纯追求歌唱技巧的艺术,而是十分重视歌唱感染力的艺术。歌唱者要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声音的美固然重要,却不能轻视情感的表现,这两大要素的结合十分重要,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动的。如果只重视技术而忽视艺术表现,发声技巧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架子。只有在演唱时真正做到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才能准确、生动、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与感情。  相似文献   

2.
唱歌,很多人都会,但唱好一首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样唱好一首歌呢?”这是很多歌唱者经常想到和遇到的问题。由于各人的具体要求、艺术趣味、审美观点、歌唱习惯不尽相同,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也必然存在差异,现在就一般情况,谈谈看法。一是选择你自己所喜欢的歌曲时,首先应考虑到大多数听众的要求和希望,他们是否也喜欢?因为歌唱的艺术效果不是单纯来自歌唱者,也来自歌唱者和听歌人之间的交流和共鸣。二是选择适合自己音域范围内的歌曲,超出了自己声音的音域范围,就不能轻松自如地歌唱。三是不要选择自己不能胜任的歌曲,否则,会把所有…  相似文献   

3.
赖游 《南方论刊》2009,(10):92-93
歌唱是人们用来抒发、表达和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是人的灵感和动作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时只有做到了声情并茂,才能发挥出作品的全部艺术感染力,更完美地表现情感。  相似文献   

4.
刘栋梁 《云梦学刊》2012,33(5):135-137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情声交融,声情并茂是歌唱者追求的理想目标。但也有不少歌者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声音的炫技或表演的花哨,以至于所唱之曲难有动人心扉之妙。从情与声的关系展开分析,就如何才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歌唱者树立良好歌唱理念。  相似文献   

5.
歌唱教学是以歌曲为教材,通过歌唱的形式实施音乐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大纲》(初审搞,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中提出:“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学的歌唱教学活动,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用歌声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从而提高音乐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歌唱是直接运用人体发声器官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音乐学习活动。因此,歌唱能使学生直接体验音乐诸要素──节奏、音高、力度的特点,真切地感受歌曲的意境、情感,从…  相似文献   

6.
歌唱艺术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歌唱是由感而发 ,深刻的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是演唱中投入感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苏高丽 《阴山学刊》2003,16(4):109-111
演唱者对歌曲的处理与表现能力,是判断演唱成功与否的标志。理解歌曲内容、主题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为歌唱者准确表达作品的基础;用情演唱,声情并茂,才能完美地表现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张静秋 《天府新论》2004,(Z2):325-326
歌唱艺术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歌唱是由感而发,深刻的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是演唱中投入感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瑛 《云梦学刊》2013,34(2):146-149
翻译始于理解而落实于表达。理解的"准确性"是产生正确译本的前提,而把握理解的"度"则能保证译作是否能够"恰到好处"。究竟何为"过度理解"?如何规避"过度理解"?透析《洛丽塔》两部最具典型意义的中译本:黄建人1989年译本和主万2005年译本中存在的"过度理解"实例,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相似文献   

10.
在美学情境中审读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特点,以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为勘查中心,结合艺术学、美学、民族音乐学等相关理论,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美的价值体现、构成因素进行剖析,尔后提出了实践方法;以期帮助歌唱者深入理解民族声乐作品特征和歌唱表演的独特价值,尽快达到"唱演俱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顾元成 《理论界》2007,(5):250-251
通俗唱法和其他唱法一样都要从发声原理、歌唱、姿势、情感表现着手练声,正确地用嗓,把握音准、音量、音色、乐感,并通过反复研究歌曲的旋律走向、分段、分句及节奏上的特点来把握音乐的情感和风格。在歌曲的处理上也要强调和注意高潮的呼吸和声音的控制,把吐字、气息、共鸣、行腔韵味进行细致地处理,从字、声、情、曲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多多地体会歌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声乐演唱的声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声"的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音乐和歌词语言文字的相互结合体,歌词语言在歌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歌唱语言的规范化和技能化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唱者的咬字吐字的艺术特定化处理和正确科学的发声以及流畅动听的音乐旋律曲调相结合,给听众塑造深刻的音乐形象。演唱者必须充分认识语言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做到正确的咬字与吐字,充分发挥语言在艺术中的创造功能与作用,以便演唱时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演唱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歌曲作品都是文学和音乐的紧密结合,准确把握歌词的意境尤为重要。歌唱者把歌词及曲调中概念化、抽象性的意向转化为具体的音响,与欣赏过程同于一体,这就是“词作家作词-作曲家作曲-歌唱家演唱-听众接受-大众普及传唱”这一过程中的完整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气是生命之源,气功是人的呼吸在人的意念中的调解。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正确的歌唱。歌唱中呼吸气息调节与气功中对气的理解有许多相近之处,在声乐教学中引入气功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拓展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歌唱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张景艳 《阴山学刊》2002,15(3):90-92
辩证地分析歌唱教学中,"支持力"与歌唱发声用"气"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正确指导学生把握歌唱技能、技巧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动画的界定是一牵涉动画本体的问题,是动画理论研究的"原点",是不可逾越的"门槛",是动画学课的"敲门砖"。动画的界定在词典里有着清晰简洁且不易产生歧义的界定,但在学理研究成果中众说纷纭,有的含糊不清,有的甚至"走的更远"。最关键的原因是对动画影像与动画艺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没有本质把握。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动画影像应用范围的增大,对作为电影类型之一的动画片的理解更加模糊。  相似文献   

18.
"音乐"、"乐曲"、"诗歌"、"歌曲"以上称谓既相关联,又有区别。辨别分析其各自的形式特征和规律是研究音乐艺术的重要手段。在探索海西民歌的风格与特征中,笔者着重从语、息、腔、调这四个方面全面剖析和考证了海西的民歌艺术,并对构成民歌歌曲的主要要素加以分析,从而使我们更接近其音乐的风格与特征的本源。  相似文献   

19.
路畅 《晋阳学刊》2002,(4):111-112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存在于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内涵,其最重要的就是深刻揭示和准确地再现音乐,要从单纯追求技术的完善,转变为在完善技术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以及词曲作者的真正意图。然而,有许多歌唱者,他们的发音技巧娴熟,音色纯美,歌曲的演唱也较完整,但却难以在听众中引起共鸣。听众听到的只是生硬的旋律以及呆板的节奏,感受不到作品所蕴含的感情内涵,以及作品本身应具备的感染力。这就是说,单纯追求技巧和音色的完善,甚至为炫耀技巧而忽视作品的内涵是不足取的。既然良好的技巧是音乐表演的…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是一个需要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共同努力协调配合的综合性艺术。在形成这个综合性艺术的各个环节中,声乐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着重阐述了这个环节上,演唱者的创作性活动,对于声乐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进行这种创作性活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技巧。这包括: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正确使用意境想象;正确渗透感情、自然流露情感;进行旋律上的适当加工;正确的运用声音;进行适当的个人创造力,是演唱者使作品获得更完美艺术效果应该不断努力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