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展望21世纪上半叶世界与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展望了 2 1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与中国人口在增长速度、数量规模、素质和构成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动趋势 ,指出了与此相应的各种人口问题 ,并对 2 1世纪人口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自70年代初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以来,陕西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进入到低生育水平时期。21世纪初,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本文就陕西的低生育水平现状、存在问题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不利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强调要充分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严峻性和复杂性,必须克服盲目乐观情绪,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苹 《人口学刊》2002,(4):10-13
许多人口现象如生育、死亡、寿命、年龄、性别等都是以人口的生物属性为自然基础的。因此人口变量必然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伴随社会进步与社会实践的深入 ,人们对人口变量的认识也正不断深化与拓展。人口科学必须要研究与人口变量有关的健康问题 ,才能透视人口现象的来拢去脉、前因后果 ,才能摸清和掌握人口变化的规律。因此 ,通过多学科的相互合作与互相渗透 ,研究与人口变量有关的健康问题是新世纪深化人口研究的必然趋势 ,也是2 1世纪人口科学研究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解读了中国人口新常态的定义,列举中国人口新常态下的人口红利消退与低生育率并存、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性别比失衡等现状特征,分析中国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应对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做进一步调整。同时,提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建议,认为目前当务之急应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做出进一步调整,在生育这个问题上遵循政府不干预,完全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5.
赵跃进 《西北人口》2008,29(5):41-43,48
自上世纪70年代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以来,陕西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人口生育率进入到低生育水平时期。进入“十一五”.陕西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050万以内.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本文将依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年龄移算法.对陕西省2006-203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人口生育率、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构成变化、育龄妇女变化等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提出了在低生育水平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大环境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阶段人口研究和人口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低生育水平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研究和人口工作的课题,总结了人口工作成功的主要经验,考察了新时期的人口新情况,质疑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最后阶段的历程,提出从承载力、城市化、就业与社会保障、人口管理制度、低生育水平下的计划生育、老龄化、新的人口研究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人口和人口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人口政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未来人口决策要考虑资源和环境等因素。21世纪初人口工作要抓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应对老龄化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等重点。  相似文献   

8.
全球人口在近一个世纪中先后经历了死亡率下降、规模高速增长、生育率下降、规模增速减缓等不同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变化与全球人口变化大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历程在时间上大大压缩,在人口规模达到峰值前后,快步进入老龄社会。低生育率、人口低增长或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全球在21世纪将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需要尽快适应人口新变化,并积极应对其带来的各种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控制出来的"三大"人口高峰及相关学术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人口理论解析了出生人口高峰与"三大"人口高峰中的"高峰"的概念区别,论证了21世纪中国"三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是实施计划生育后生育水平降至低生育水平并持续稳定的结果.同时指出,劳动年龄人口"黄金时代"、"人口生物老化"、老龄化中的"两堵墙"论等均是学术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日本、韩国人口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口变动与发展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本次中国、日本、韩国人口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就各国的生育水平、生育文化、人口政策、老龄化等问题交流学术观点,这对于加强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未来五十陕西人口总量及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总量的增加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本文利用陕西省“五普”数据,采用人口推算预测法,对未来50年陕西人口总量及老龄化进程进行了预测,为陕西省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段华明 《南方人口》2004,19(4):15-20
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与时俱进 ,毛泽东人口思想主要是既成事实情况下的因势利导 ,邓小平提出我们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 ,江泽民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 ,胡锦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作为基础数据的人口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同等重要。文章研究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总人口数量的高估与重估、常住人口的城乡比例与人口当量系数混乱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志仪  李娟 《西北人口》2008,29(6):12-15
本文参考联合国最新公布的统计资料,在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后世界人口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下.主要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现城市化与工业化步调不一致、城市出现大量贫民、社会∥共服务、城市交通及各国普遍存在能源消耗和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邱红 《人口学刊》2002,(6):42-47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从人口学角度出发,运用五普及相关资料,对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比较良好,但依然存在诸如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年龄人口增长快、老年人口增长快、城镇人口增长快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各国经济利益不一致,气候变化谈判博弈艰难。在这种形势下,人口控制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意义,近来被国际社会部分人士及中国政府重新提及,值得关注。自1972年世界环境大会以来,发达国家对世界人口问题的看法发生过180度的转变,否认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的不利作用,否认人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观点,渐成西方学术界主流,由学术界蔓延到西方政府,并深刻影响着发展中国家许多学者的认识。文章论述了人口规模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分析了上述西方主流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正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对庞大人口不断放大的经济、资源、环境影响,本文认为必须有极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上海核心城区人口密度是世界第一位,由此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成为阻碍上海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汉城与上海同是亚洲城市,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程和产业结构方面都非常相似。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汉城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人口也随之迅猛上升,上海面临的经济瓶颈也正是汉城曾经或者现在正面临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汉城政府在面临相似经济增长瓶颈时,为抑制人口增长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包括迁都、限制中心地区工业发展、建造新城等,对其政策动机和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并比较分析了汉城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借鉴其经验教训来解决上海中心城区拥挤问题,认为适当减少上海中心城区人口会有利于上海经济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策略,以实现上海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流动儿童健康成长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桂珍  陈艳梅 《南方人口》2004,19(1):28-31,4
文章通过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有关数据,及660名居住在上海市四个区流动儿童的抽样调查及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动儿童的现状、需求,剖析了流动儿童的就学、成长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若建 《南方人口》2003,18(4):6-12
论文根据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提出这一人口群体在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及这些问题对计划生育工作可能的影响,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足够的准备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钟逢干 《南方人口》2010,25(3):20-27
我们应当建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以“两种生产革命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较全面的理解是建设这一理论的关键一环。当前,这个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特征作理论分析,论证此阶段中诸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等的人口社会管理政策措施和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应对人口社会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